简介:框架效应是指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人们的选择发生转变的现象。自Tversky和Kahneman(1981)提出框架效应以来,研究者主要从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对框架效应进行解释。本研究结合使用情绪启动与眼动记录,采用2(框架:获益、损失)×3(情绪:愉快、平静、悲伤)的实验设计,探讨情绪对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框架和情绪启动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是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消极情绪(悲伤)引起被试出现明显的风险寻求倾向;消极情绪(悲伤)启动下被试对损失框架的认知加工程度和积极情绪(快乐)启动下被试对获益框架的认知加工程度均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的增加。
简介:采用情境回忆任务启动被试的权力,并引入收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综合考察权力高低、任务框架对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为他人决策中,启动高权力被试有更强的风险偏好,而自我决策中,高、低权力启动组被试风险偏好上无显著差异;(2)在为他人决策中,被试在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差异不显著,而在自我决策中,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显著高于收益框架;(3)低权力启动的被试,在损失框架下,为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要小于自我决策,而在收益框架下差异不显著;高权力启动的被试无论在收益框架还是损失框架,自我-他人风险决策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牵引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在中国逐步构建起来,成为新时代我国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历史赋予的新目标。如何用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诠释中国道路在现代性培育中遵从的历史理性,这是不断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中,支撑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性元素是资本而非资本主义,复合资本的现代发展模式,不仅有资本主义,更存在社会主义。中国道路创建的现代性,其世界意义在于真正突破了单一资本主义现代性。正确认识中国道路创建的现代性,必须纠正把它理解为摒弃资本的现代性或认作特色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