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在小鼠创面修复过程中对蛋白激酶B(Akt)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猪皮经脱细胞处理后制成微粒皮,15只C57BL/L小鼠在脊柱左右各制作直径为6 mm的圆形皮肤缺损,左侧以纱布覆盖,常规护理,右侧以pADM覆盖,不作特别处理,按处理方法分为pADM组(实验组)及纱布组(对照组),建模后第1、2、3、4、6周每次取3只小鼠处死,并取创面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kt及β-catenin在组织中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模型建立后的第1、2、3、4、6周,实验组各时间点AKT蛋白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022.02±652.42、1 160.12±225.60、3 422.17±675.91、324.15±64.67、27.26±4.49,t1-2=9.458、t2-3=-4.839、t3-4=8.776、t4-6=7.436,P<0.05)。同时对照组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间有统计学意义(1 110.98±219.14、337.13±61.37、118.80±18.08、834.98±64.19、395.70±76.79,t1-2=8.802、t2-3=4.951、t3-4=-19.584,t4-6=6.835,P<0.05)。第2、3、4、6周时实验组(1 160.12±225.60、3 422.17±675.91、324.15±64.67、27.26±4.49)及对照组(337.13±61.37、118.80±18.08、834.98±64.19、395.70±76.79)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74、t3=8.694、t4=-10.183、t6=-7.880,P<0.05),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022.02±652.42、1 160.12±225.60,t1=-0.363,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 646.32±687.04、8 447.29±1 181.79、9 488.65±1 439.52、6 158.74±1 083.52,t1-2=-6.626、t3-4=12.101,P<0.05),对照组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间有统计学意义(4 364.09±811.29、2 187.85±424.84、2 752.27±500.01、7 522.95±1 109.30、2 592.14±474.23,t1-2=-4.334、t3-4=-5.594、t4-6=12.154,P<0.05),实验组(8 447.29±1 181.79、9 488.65±1 439.52)及对照组(2 187.85±424.84、2 752.27±500.01)两组间的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在第2、3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51、t3=-9.225,P<0.05),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646.32±687.04、6 158.74±1 083.52、5 487.60±1 068.96;4 364.09±811.29、7 522.95±1 109.30、2 592.14±474.23,t1=0.377、t4=0.386、t6=0.051,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间的Akt及β-catenin蛋白在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均于第2周开始升高,于第3周达高峰,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pADM可能是通过影响Ak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影响创面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藤梨根调控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藤梨根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藤梨根(实验组)组和PBS组(对照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藤梨根组A450值(0.532±0.017)小于PBS组A450值(0.978±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1,P<0.05)。藤梨根升高bax蛋白水平,降低bcl-2蛋白水平,bcl-2表达量(0.486±0.063)低于对照组(0.785±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5),bax表达量(1.235±0.251)高于对照组(0.426±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2,P<0.01);藤梨根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细胞凋亡率适中(占细胞总数的47.86%),高于对照组(8.52%)。藤梨根组Wnt表达量(0.870±0.123)与PBS组(0.561±0.095,t=0.624,P<0.05),β-catenin表达量(1.020±0.348)与PBS组(0.782±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2,P<0.05)。结论藤梨根抑制MCF-7细胞生长,促进凋亡,可能与降低Wnt/β-catenin信号的功能有关。
简介:目的研究钙粘蛋白(E-CD)及相关蛋白α-,β-和γ-连环蛋白(catenin)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这些分子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62例胃癌进行了E-CD,α-catenin、β-catenin和γ-catenin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在62例胃癌中,E-CD、α-catenin、β-catenin和γ-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48.3%、25.8%和87%。E-CD在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5.796和41.6%;在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1.4%和16.6%。E-CD和α-catenin在管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P<0.05和P<0.01)。E-CD、α-、β-和γ-catenin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神经浸润无显著相关性。尽管β-catenin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联系,但随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细胞粘附分子如E-CD、α-catenin和B—catenin表达的降低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功能丧失与胃癌中的肿瘤浸润有一定联系。
简介:摘要创面愈合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血管新生、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组织重塑等。Wnt信号通路可分为经典通路和非经典通路,其中Wnt经典通路又称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其在细胞分化、迁移和组织稳态维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等都参与该通路的上游调控。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皮肤创面的发生、发展、再生、修复及相关治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与创面愈合的关系,并总结了其对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血管新生、毛囊再生和皮肤纤维化等创面愈合重要过程的影响以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姜黄素(CMM)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s击打法制备SCI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CMM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Veh组)。术后3 d,小鼠麻醉处死,干湿称重法检测脊髓含水量,氟替啶(HEt)染色检测活性氧(ROS)的积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BMS评分评价小鼠的运动功能,原味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试剂盒检测损伤部位附近区域的细胞凋亡数量,并通过检测Frizzled,β-catenin以及GSK-3β的蛋白表达探究其作用机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CMM组小鼠脊髓含水量[(79.01±1.12)%]低于Veh组[(81.32±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4.316,P<0.05)。(2)CMM组的荧光强度(1 329.83±149.82)明显低于Veh组(1 855.67±13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7.200,P<0.05)。(3)CMM组致炎因子IL-1β的表达量(736.17±59.37)低于Veh组(1 117.17±50.14),TNF-α的表达量(795.83±49.07)低于Veh组(1 079.67±5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5.340、6.981,P<0.05)。(4)SCI后第7、14、21、28天,CMM组BMS评分(2.50±0.31、3.75±0.45、4.00±0.50、4.50±0.21)高于Veh组(1.00±0.29、2.00±0.26、2.50±0.20、2.7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F=6.743,P<0.05)。(5)CMM组细胞凋亡数量[(76.25±10.32)个]明显低于Veh组[(90.32±11.2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6.901,P<0.05)。(6)对比Veh组,CMM组的Frizzled(1.24±0.46比1.01±0.02,n=6,t=5.329,P<0.05),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均上调(1.57±0.32比0.99±0.11,n=6,t=4.892,P<0.05),GSK-3β的蛋白表达量下调(0.72±0.31比0.98±0.06,n=6,t=6.210,P<0.05)。结论CMM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SCI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糖蛋白-1(DKK-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近端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乘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确诊的近端胃癌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灶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不同因素对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为70.21%(33/47),高于病灶组织、癌旁组织的21.28%(10/47)、21.28%(10/47)(χ2=31.985,P<0.01);胃癌组织DKK-1、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0%(18/47)、82.98%(39/47),均高于癌旁组织的8.51%(4/47)、8.51%(4/47)和正常组织的6.38%(3/47)、2.13%(1/47)(χ2=20.517、88.471,均P<0.01)。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浸润≥50%、淋巴未转移者GSK-3β阳性表达率高(P<0.05);TNM分期Ⅲ~Ⅳ期、中高分化、浸润不足50%者DKK-1阳性表达率高(P<0.05)。结论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在胃癌患者病情发展、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方面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氧蛋白同源物(PXDN)基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从2019年4月到2019年6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确诊为胃癌的未经过放疗和化疗的手术标本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各10例。通过癌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与胃癌相关的突变基因,并通过筛选GEO数据库中与胃癌相关的RNA测序数据集(GSE122796)分析突变基因的差异表达状况。收集临床上未经放、化疗的胃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各10例,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XDN在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XDN在4种人胃癌细胞株的表达。构建小干扰RNA沉默PXDN的表达,将培养的细胞随机随机分为NC-SiRNA组(转染阴性对照组)和PXDN-SiRNA组,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法,检测MGC80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变化。此外,Western blot检测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改变。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结果TCGA与GEO数据库显示PXDN是胃癌发病相关的高突变率(15.4%)及显著差异基因[Log2 FC=2.83±0.72,padj=0.031,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XDN在胃癌组织表达量明显上调[(0.92±0.12)比(0.61±0.09)、(1.65±0.23)比(1.00±0.25),t=12.680、17.5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PXDN在MGC803细胞株表达量较其他细胞株高(F=23.8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沉默PXDN基因可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吸光度(A)值:(0.62±0.05)比(1.05±0.08),t=7.740,P<0.05]、迁移[(41.25±5.67)个比(85.23±4.28)个,t=21.120,P<0.05]、侵袭[(42.47±3.98)个比(86.16±4.19)个,t=20.0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沉默PXDN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12.5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XDN显著促进MGC80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β-catenin、Oct-4以及Wnt1对胃癌患者检查的意义。方法按入院时间选取90例我院2014.3~2015.4期间经诊断为胃癌的患者,取其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时取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均使用β-catenin、Oct-4以及Wnt1进行临床检查,对各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指标阳性率高,P<0.05;抗原阳性反应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结论临床采用β-catenin、Oct-4以及Wnt1对患者进行检查可有效诊断患者病情以及癌细胞分化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4(RIPK4)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9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IPK4蛋白在96例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靶向RIPK4的小干扰RNA(siRNA)瞬时转染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同时以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空白细胞为对照,共分为3组:RIPK4 siRNA转染组、空白细胞组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和侵袭小室试验检测抑制RIPK4蛋白表达对MCF-7、MDA-MB-231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抑制RIPK4蛋白表达对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IPK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71.9%,69/96),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21.9%,2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88,P<0.01);且RIPK4蛋白异常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17.524、40.697、9.458,P<0.05);靶向RIPK4的siRNA瞬时转染MCF-7、MDA-MB-231细胞后,CCK-8试验和侵袭小室试验结果显示,MCF-7、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降低;进一步试验表明RIPK4 siRNA抑制MCF-7、MDA-MB-231细胞中RIPK4蛋白的表达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表达随之下降,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增高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下降。结论RIPK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抑制RIPK4蛋白的表达有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的EMT的发生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规律,探讨活血化瘀方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 kg/L)、模型组(生理盐水2 kg/L)、脑蛋白水解物组(BP组,5.6 g/kg)、桃红四物汤组(TH组,10.2 g/kg)、血府逐瘀汤组(XF组,15.6 g/kg)、通窍活血汤组(TQ组,9.6 g/kg)、补阳还五汤组(BY组,28.7 g/kg)7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sTBI大鼠模型;对照组不予创伤处理。各组分别于伤后6 h灌胃相应药物,伤后1、3、7 d进行NSS评分;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伤后1 d即出现明显的颅脑损伤症状,表现为NSS评分明显升高,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BDNF和N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说明sTBI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并随时间延长呈现一定自我修复能力。与模型组相比,XF组、TQ组和BY组NSS评分于伤后1 d即明显下降(分:6.6±1.5、6.1±2.0、5.7±2.4比9.4±1.5,均P<0.05),而BP组及TH组NSS评分于伤后7 d才明显下降,且TQ组和BY组NSS评分下降幅度较其他药物组更加显著。与模型组比较,BP组海马组织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分别于伤后1 d、3 d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4个活血化瘀方剂组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于伤后1~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于伤后7 d明显高于模型组,以BY组升高更为显著〔Wnt3a mRNA(2-ΔΔCt):154.7±4.1比17.4±1.0,β-catenin mRNA(2-ΔΔCt):17.05±0.45比2.74±0.13,均P<0.05〕,其次为TQ组〔Wnt3a mRNA(2-ΔΔCt):126.6±2.8比17.4±1.0,β-catenin mRNA(2-ΔΔCt):8.70±1.19比2.74±0.13,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BP组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在伤后1 d升高,但3 d达峰值后有所下降;4个活血化瘀方剂组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于伤后1~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于伤后7 d明显高于模型组,其中TQ组和BY组在伤后1 d即明显高于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个/MP):56.4±6.2、61.6±7.0比37.4±2.0,NGF阳性细胞(个/MP):58.4±5.0、62.4±4.4比53.4±3.6,均P<0.05〕,且伤后7 d时升高幅度较其他药物组更为显著。结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和补阳还五汤对sTBI急性期大鼠的神经再生修复均有一定疗效,但作用强度有所不同,以补阳还五汤和通窍活血汤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穿孔介导的局部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生骨痂中Wnt3a和β -连环蛋白(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2019年9—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新西兰大白兔48只分为对照组、基因治疗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6只。3组动物双侧下颌骨截骨后4 d以0.8 mm/d速度行下颌骨牵引,连续牵引7 d进入固定期。对照组只行牵引;基因治疗组在牵引开始时在牵引区局部注射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并给予电穿孔刺激;生理盐水组在牵引开始时,在牵引区局部注射与基因治疗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后,施加电穿孔刺激。3组分别于牵引结束、固定7、14、28 d取牵引区新生骨骨痂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查Wnt3a和β-catenin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Wnt3a和β-catenin主要定位于骨痂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查结果显示,Wnt3a和β-catenin表达在牵引结束时达高峰,随着牵引张力的消失,逐渐降低。经基因治疗干预后,Wnt3a和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基因治疗组在各时点Wnt3a、β-catenin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P<0.01)。结论基因治疗促进牵引区新生骨痂Wnt3a和β-catenin表达,以此调节骨重建系统的平衡,从而促进牵引区新骨生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防治大鼠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方面的疗效及其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流式细胞技术对HUC-MSCs进行表征和鉴定。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DEX)组、DEX+不同比例HUC-MSCs组。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DEX组加入10 μmol/L DEX处理,DEX+不同比例HUC-MSCs组加入10 μmol/L DEX处理细胞,然后将HUC-MSCs按照1∶1、10∶1、100∶1的比例在共培养小室中与MC3T3-E1非接触式共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8):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HUC-MSCs组)。模型组使用DEX构建GIOP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在构建GIOP模型的同时通过尾静脉注射约106个HUC-MSCs进行治疗。8周后取股骨组织样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空骨陷窝率,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评价细胞凋亡。进行Micro CT扫描,测量骨密度(BMD)、单位组织体积的骨量(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骨小梁数量(Tb.N)等骨质疏松相关指标。提取组织蛋白后,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通路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流式细胞鉴定结果显示,HUC-MSCs高表达CD44(99.9%)、CD73(98.0%)、CD90(100.0%)、CD105(99.6%)、CD166(99.9%),低表达CD14(0.43%)、CD19(1.11%)、CD34(0.89%)、CD45(1.06%)、HLA-DR(0.38%),符合HUC-MSCs表面特异性抗原表达规律。CCK-8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与HUC-MSCs共培养后可部分恢复MC3T3-E1活力。HE染色对照组、模型组、HUC-MSCs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2.546±1.049)%、(28.720±1.546)%、(13.600±1.012)%。TUNEL染色结果对照组、模型组、HUC-MSCs组TUNEL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334±0.789)%、(24.140±4.646)%、(11.610±2.974)%。Micro CT显示模型组BMD、BV/TV、Tb.Th、Tb.N均降低,Tb.Sp增加,HUC-MSCs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逆转上述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β-连环蛋白(β-catenin)、Runt相关基因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硬化素(SOST)蛋白表达增加,HUC-MSCs治疗组β-catenin、Runx2、BMP-2表达较模型组增加,SOST表达相应减少。结论HUC-MSCs能够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地塞米松所致的骨丢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180例,构建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MACC1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下调MACC1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分为对照组、慢病毒空载体组和敲低组。构建短发卡RNA(shRNA)质粒实现MACC1-shRNA干扰质粒后慢病毒感染H1299细胞(购自美国ATCC公司)使MACC1基因的沉默,分为质粒转染组与慢病毒空载体组,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试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侵袭性和迁移性。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肺腺癌组织中MACC1与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97,P<0.05);慢病毒介导A549细胞MACC1下调后引起β-catenin表达下降[对照组(0.83±0.04)比空载体组(0.91±0.09,t=-0.241,P>0.05;空载体组(0.91±0.09)比敲低组(0.24±0.02,t=1.940, P<0.05);对照组(0.83±0.04)比敲低组(0.24±0.02,t=1.699,P<0.05];沉默MACC1后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1299的β-catenin表达显著下降(0.79±0.07比0.38±0.08,t=3.267,P<0.05),且质粒转染组H1299细胞平均穿膜细胞数[(18.3±2.36)个]少于慢病毒空载体组[(36.2±2.1)个,t=-13.460,P<0.05];划痕实验显示24 h后质粒转染组[(266±27) μm]距离明显小于慢病毒空载体组[(931±36) μm,t=2.631,P<0.01]。结论MACC1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促进癌基因β-catenin的表达,从而促进肺腺癌的侵袭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XXC型锌指蛋白4基因(CXXC4)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5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CXXC4基因甲基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设计合成靶向CXXC4基因的甲基化寡核苷酸转染至SGC7901胃癌细胞(转染甲基化寡核苷酸组,MON组),选择未转染甲基化寡核苷酸细胞为对照(未转染寡核苷酸,CON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细胞CXXC4基因甲基化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吸光度(A)值、细胞周期及凋亡、果蝇无翅基因(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c-Myc基因mRNA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法分别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胃癌组患者CXXC4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CON组(67.0%比14.0%,χ2=35.3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GC7901胃癌细胞中CXXC4为未甲基化状态。胃癌组患者CXXC4基因甲基化率在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6、4.075、5.294、5.619,P值均<0.05)。MON组SGC7901胃癌细胞第1~6天A值、S期、G2/M期、增殖指数、Wnt、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t=7.324、9.238、8.789、11.233、8.018、10.383、27.899、34.461、21.432、20.137、31.654、27.439、36.8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XC4基因mRNA表达、G0/G1期和凋亡率显著低于CON组(t=55.637、45.256、32.0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XXC4基因甲基化与胃癌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因素有相关。CXXC4基因甲基化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芬太尼对乳腺癌细胞干细胞特性(简称干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人乳腺癌细胞系BT549作为体外研究对象,经0.01和0.10 μmol/L芬太尼处理后,通过成球能力实验和克隆形成能力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干性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干性相关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Nanog mRNA表达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Wnt3a、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下调Wnt3a后,再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和成球能力实验。结果0.01和0.10 μmol/L芬太尼处理的乳腺癌细胞球体直径、克隆形成率、Sox2 mRNA、Oct4 mRNA、Nanog mRNA、Wnt3a、p-GSK-3β、GSK-3β和β-catenin明显大于空白对照[(131.22 ± 1.06)和(636.37 ± 0.02) μm比(72.68 ± 0.13) μm、(41.33 ± 0.03)%和(60.58 ± 1.08)%比(20.93 ± 0.15)%、2.25 ± 0.20和3.82 ± 0.84比1.00、1.87 ± 1.06和3.35 ± 0.04比1.00、2.85 ± 0.03和4.36 ± 0.50比1.00、1.82 ± 0.03和2.57 ± 0.42比1.00、2.04 ± 0.13和2.81 ± 0.05比1.00、1.62 ± 0.17和2.93 ± 0.06比1.00、2.15 ± 0.02和3.54 ± 0.21比1.00],0.10 μmol/L芬太尼处理的乳腺癌细胞各指标明显大于0.01 μmol/L芬太尼处理的乳腺癌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Wnt3a后,p-GSK-3β、GSK-3β、β-catenin、Sox2、Oct4和球体直径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0.12 ± 0.05比1.00、0.53 ± 0.06比1.00和0.24 ± 0.21比1.00、0.28 ± 0.10比1.00和0.06 ± 0.01比1.00、(18.14 ± 0.30)μm比(74.32 ± 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芬太尼通过激活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干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配体的受体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促成骨样细胞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分离健康雄性远交群(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并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分别用LiCl、LiCl+OPG(0.1 ng/ml)、LiCl+OPG(1.0 ng/ml)、LiCl+OPG(10.0 ng/ml)、LiCl+OPG(100.0 ng/ml)处理成骨样细胞,对照组未行LiCl及OPG处理,LiCl浓度均为20 mmol/L。RT-qPCR检测各组细胞OPG、RANKL转录水平;Von Kossa染色,钙离子含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钙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iCl组OPG的表达(4.35±0.88)稍高于成骨样细胞组(4.12±0.82,t=0.603,P>0.05),RANKL表达则LiCl组(2.61±0.42)显著高于成骨样细胞组(1.52±0.35,t=2.317,P<0.05);OPG/RANKL的比值LiCl(1.67±0.41)组显著低于成骨样细胞组(2.71±0.48,t=2.542,P<0.05)。成骨样细胞的转化实验中,成骨样细胞组及加LiCl+OPG的4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的水平(25.2±5.8、68.5±13.3、61.1±12.8、57.6±11.3、56.3±11.4)、(80.4±10.2、141.2±17.6、125.7±15.3、123.5±15.9、122.7±15.1)、(0.61±0.10、0.82±0.14、0.79±0.13、0.72±0.12、0.73±0.13)均低于LiCl组(99.5±16.5)、(186.0±39.3)、(0.98±0.15),(t=5.971、2.795、2.810、2.829、2.831,P<0.05)、(t=5.623、2.597、2.765、2.791、2.793,P<0.05)(t=4.931、2.379、2.384、2.391、2.392,P<0.05);加LiCl+OPG的4组中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成骨样细胞组水平(t=5.362、2.769、2.635、2.633,P<0.05)、(t=5.105、2.758、2.732、2.733,P<0.05)、(t=2.762、2.569、2.566、2.563,P<0.05)。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程度检测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β-catenin表达水平LiCl组(1.75±0.26)高于成骨样细胞组及加LiCl+OPG的4组(1.32±0.18、1.25±0.17、1.25±0.16、1.22±0.16),(t=4.442、2.650、2.654、2.712、2.709,P<0.05)、加LiCl+OPG的4组高于成骨样细胞组(t=2.492、2.455、2.439、2.437,P<0.05),加LiCl+OPG的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成骨样细胞转化的机制,有RANKL依赖性,也有非RANKL依赖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Crnde通过调节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随后诱导分化3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rnde表达,应用CRISPR-Cas9方法构建Crnd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同时以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分为Crnde基因敲除小鼠组(n=25)和野生型小鼠组(n=25),小鼠处死前12 h腹腔注射BrdU进行染色观察成骨细胞增殖,检测血清1型前胶原N末端(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Wnt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别运用Osteomeasure系统和MicroCT分析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Crnde与Wnt蛋白的靶向调节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骨细胞分化过程Crnde表达情况为在诱导的3周时间内,随着时间延长,Crnde表达明显增加,在第3周表达最高(P>0.05);Wnt和β-catenin在Crnde-/-小鼠和正常小鼠中表达情况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rnde-/-组中Wnt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低于WT小鼠组(P<0.05);BrdU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胫骨存在大量BrdU阳性细胞,而Crnde-/-小鼠细胞显著减少;TUNEL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与Crnde-/-小鼠小鼠凋亡成骨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μCT和Osteomeasure系统结果显示,椎骨的组织形态分析BV/TV,WT组[(19.43±1.53)%],Crnde-/-组[(20.14±1.56)%],Crnde-/-鼠的小梁和皮质骨均显示出低骨量表型,Crnde-/-小鼠的骨形成参数均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nde-/-小鼠血清P1NP和CTX-I分别为(15.62±1.23) μg/L和(12.36±1.12) μg/L,WT小鼠血清P1NP和CTX-I分别为(22.81±1.56) μg/L和16.21±1.21) μg/L,Crnde-/-小鼠组均比WT小鼠组明显下降(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Crnde模拟物显著降低了野生型组荧光素酶活性(P<0.05),而对突变组荧光素酶活性基本无影响(P>0.05)。结论Crnde通过Wnt/β-catenin信号传导调节骨形成。
简介:目的构建并观察靶向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shRNA慢病毒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B)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①设计靶向β-catenin的shRNA1、2、3和阴性对照(NC),分别插入pCH-CMV-MCS-EF1-copGFP质粒中,通过慢病毒包装后获得相应的重组慢病毒。②培养儿童MB细胞株DOAY并分为Lentivirus(LV)-shRNA1、2、3、NC组和空白对照组(Blank),前4组感染相应的重组慢病毒,Blank组未感染病毒,感染7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选取对β-catenin抑制效果最佳的LV-shRNA,用嘌呤霉素分别筛选稳定感染该LV-shRNA和LV-NC的DOAY细胞系。③设3组,LV-shRNA组和LV-NC组为筛选得到的稳定感染的细胞系,Blank组为未感染病毒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①LV-shRNA1、2、3组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LV-NC组和Blank组,LV-shRNA1组低于LV-shRNA2、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μg·mL-1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表达LV-shRNA1和LV-NC的DOAY细胞株。②与LV-NC和Blank组比较,LV-shRNA1组MTT实验第12、24、36、48、72h时的OD值较低,细胞总凋亡率较高,穿膜细胞数目较少,细胞迁移距离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shRNA抑制β-catenin后,能显著抑制DOAY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