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发生第二原发癌(SPM)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1988年至2016年诊断为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使用竞争风险模型中的累积发生率函数(CIF)对选取患者发生第二原发癌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Fine-Gray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54 725例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态、年龄、种族、性别、肿瘤是否浸润肌层、放疗、手术和化疗是发生SP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应行SPM发生风险筛查,以指导治疗、检测和随访计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源性外泌体中微小RNA(miR)-25参与促进食管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获取新鲜食管癌及癌旁组织,通过贴壁法分别获得CAFs和成纤维细胞(NFs),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进行鉴定。用超速离心法提取CAFs和NFs的外泌体,用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对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5的表达,结果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用RT-qPCR检测CAFs、NFs和相应外泌体,以及外泌体共培养的食管癌TE-1中miR-25的表达,并将外泌体与TE-1共培养后检测TE-1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及荧光素酶实验明确miR-25的靶基因,结果用非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T-qPCR结果提示,与癌旁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miR-25(n=30,t= 3.46,P<0.05);miR-25在CAFs中的表达高于NFs(t=5.37,P<0.0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相较于NFs,CAFs中α-SMA、Vimentin荧光信号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外泌体中表达CD9和TSG101蛋白,且透射电镜鉴定符合外泌体特征;RT-qPCR结果提示,CAFs源性外泌体中miR-25的表达高于NFs外泌体(t=5.45,P<0.05)。Transwell实验表明,NFs外泌体与TE-1共培养组,每视野TE-1迁移细胞数为(202.700±17.840)个,CAFs外泌体与TE-1共培养组为(558.000±19.430)个(t=13.47,P<0.01,n=3);NFs外泌体与TE-1共培养组,每视野TE-1侵袭细胞数为(174.000±10.070)个,CAFs外泌体与TE-1共培养组为(428.000±8.888)个(t=18.91,P<0.01,n=3);miR-NC转染TE-1组,每视野TE-1迁移细胞数为(68.000±2.082)个,miR-25 mimics转染TE-1组为(379.000±6.083)个(t=48.37,P<0.01,n=3);miR-NC转染TE-1组,每视野TE-1侵袭细胞数为(40.000±2.082)个,miR-25 mimics转染TE-1组为(254.000±2.000)个(t=74.13,P<0.01,n=3),进一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5可降低58%的PTEN 3’UTR野生型的荧光素酶活性(野生型:t=7.19,P<0.05),证实miR-25可靶向促进PTEN的表达。结论CAFs外泌体miR-25能够通过激活PTEN信号通路,而促进食管癌细胞的远处转移。
简介:的探讨饥饿激素在胃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胃癌MKN-28细胞分为空白对照(normalcontrol,NC)组、ghrelin组及Akt阻断剂组3组.Ghrelin组采用10-8M饥饿激素处理MKN-28细胞;Akt阻断剂组在ghrelin组基础上添加Akt阻断剂哌立福新(perifosine)5μM.采用划痕法与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ten,PTEN)、磷脂酰肌醇三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proteinkinaseB,p-Akt)及肌动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Ghrelin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高于NC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ghrelin组p-Akt与PI3K表达升高,PTEN表达下调,这种作用被哌立福新部分阻断.结论饥饿激素可以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p-Akt/PI3K表达上调和PTEN下调可能是饥饿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N0期直肠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N0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分为转移组(n=46)与未转移组(n=50)。统计两组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吸烟、饮酒、运动、心理状况等一般资料及癌胚抗原(CEA)、转移情况、局部浸润状况、肿瘤大小、病理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对上述资料中P<0.05的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N0期直肠癌发生远处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CEA、肿瘤大小、病理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辅助化疗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A、肿瘤大小、病理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辅助化疗是影响N0期直肠癌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A、肿瘤大小、病理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辅助化疗均为影响N0期直肠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依据上述危险因素,准确评估、预防疾病。
简介:目的通过选择10nmol·L-1芬太尼作用于鼻咽癌细胞系CNE2和HONE1,研究芬太尼对鼻咽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和HONE1,选择10nmol·L-1芬太尼分别作用于鼻咽癌细胞系30min和1h,Westernblot检测p-Src和Src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构建Src过表达质粒,转染鼻咽癌细胞系,观察鼻咽癌细胞形态,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10nmol·L-1芬太尼处理鼻咽癌细胞CNE2和HONE148h后,细胞呈现出类间质向上皮转化的形态特征,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芬太尼处理组的鼻咽癌细胞其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应用芬太尼分别处理鼻咽癌细胞30min和1h后,p-Src水平显著下调;此外,与转染空载体质粒的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rc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过表达Src的细胞中同时联合芬太尼处理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没有被抑制。结论芬太尼可能通过抑制Src通路活化抑制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SF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及具体的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A-LSF,2、质粒转染肝癌细胞HepG2,通过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的改变,3、通过RT-PCR、westernblot实验观察骨桥蛋白(OPN)的变化。结果1、成功构建质粒pcDNA-3-HA-LSF,2、转染质粒pcDNA-3-HA-LSF后,HepG2细胞的侵袭力增强,3、转染质粒pcDNA-3-HA-LSF后,OPN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结论LSF通过上调OPN,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转移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骨髓转移癌患者进行常规髂前或髂后上棘抽取骨髓液涂片,同时制备血涂片,瑞氏-姬姆沙复合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及分析。同时进行血常规、血沉检查。结果患者RBC为2.2±1.1×1012/L、Hb为84±33g/L,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沉为49.4±38.5mm/h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涂片中幼稚细胞为4.5±3.1个/100个WBC,而对照组未找到幼稚细胞。患者骨髓增生活跃,且找到转移癌细胞。结论血液学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对骨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非典型癌细胞应慎重判断,避免漏诊与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鼻咽癌是高转移和高侵袭性肿瘤,而且对现行的治疗方法有抵抗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是新近发现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本实验MTA1基因在人鼻咽癌细胞高低转移株5-8F和6-10B的表达水平以及低转移细胞株转染MTA1全长基因后侵袭能力的改变,探讨MTA1表达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两株细胞株中的MTA1表达通过半定量的RT-PCR进行检测,用细胞侵袭实验及细胞增值实验评价两株细胞株离体的增值及侵袭能力,并检测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CDNA后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高转移株5-8F中的MTA1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株6-10B呈正相关,而且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后其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加。结论在鼻咽癌细胞中MTA1同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呈明显相关性,MTA1可以作为研究鼻咽癌转移及治疗的候选基因。
简介:目的使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中营养缺乏自噬因子1(NAF1)的表达,观察对NAF1基因的沉默效果,并测定沉默后Tca8113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建立小干扰RNA(si-NAF1)组、阴性对照(si-NC)组、对照(vector)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NAF1、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vector组相比,NAF1-siRNA干预Tca8113细胞后,si-NAF1组NA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χ^2=25.65,t=-17.1,P〈0.05),cyclinD1、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cyclinD1=-14.7,tMMP-2=-9.6,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t=-36.77,P〈0.05),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t=-12.33,P〈0.05),侵袭能力明显降低,si-NAF1组穿过Transwell膜的细胞少于vector组。结论通过siRNA技术降低NAF1表达可能通过降低cyclinD1水平抑制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影响MMP-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Tca8113细胞的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IM激酶1(LIMK1)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IMK1对肝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starBase v3.0和GEPIA分析LIMK1在肝癌组织和肝脏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生存分析;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LIMK1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LIMK1的表达,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ep3B和Huh7,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IMK1的表达下调后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下调LIMK1的表达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皮-间质转化进程中相关指标的改变。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LIMK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而且与预后相关(P值均< 0.01);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永生化的肝细胞L02相比,LIMK1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值均< 0.05)。功能相关实验表明,在LIMK1表达下调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值均< 0.05);同时发现LIMK1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进程。结论LIMK1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并且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源miR-223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分别与胃癌细胞共培养(未加为对照组),检测miR-223表达量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是否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巨噬细胞转染miR-223拮抗剂,分离外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transwell、划痕实验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及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253.2±6.3(对照组)、451.8±12.8、453.4±14.4,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98.4±5.1(对照组)、276.5±10.3、257.3±8.5,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miR-223(1.00±0.00、8.83±0.91、9.57±1.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阻断巨噬细胞miR-223表达后,其来源外泌体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明显降低(215.6±9.2、402.5±11.6、253.7±10.4,均P<0.01;91.5±8.2、263.4±9.3、105.8±9.3,均P<0.01)。胃癌细胞与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共培养后PTEN mRNA表达下降(1.00±0.00比0.26±0.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AKT通路激活,细胞骨架重塑。阻断miR-223传递后这一激活作用减弱。结论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靶向PTEN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编码RNA FAM225A对卵巢癌Hela细胞增殖和转移特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集的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FAM225A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FAM225A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命名为对照组和FAM225A KD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FAM225A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MTT)、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FAM225A的靶基因及其下游调控基因。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FAM225A表达水平(0.99±0.14)明显低于宫颈癌组织(2.05±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0,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2.02±0.14)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1.46±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1,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63.70±4.62)%]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40.14±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7,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比例[(30.27±2.33)%]明显低于FAM225A KD组[(39.9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7,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33.13±2.20)%]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28.2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6,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1.17±5.71)%]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63.1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2,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5.17±14.82)个]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70.18±10.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6,P<0.05)。miR-197-5p是FAM225A的海绵。癌旁组织miR-197-5p表达水平(1.07±0.15)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0.6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50,P<0.05)。对照组细胞miR-197-5p表达水平(1.04±0.17)明显低于FAM225A KD组(1.8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2,P<0.05)。结论FAM225A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作为miR-197-5p海绵,调控着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2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鼻咽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otch2表达阳性率。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iRNA到人鼻咽癌细胞(CNE-1)沉默Notch2表达,建立对照组和Notch2 KD组细胞株,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织Notch2蛋白表达评分[(9.04±1.59)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98±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8,P<0.05)。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A)值(1.85±0.08)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1.4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8,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0.00±13.71)个]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60.33±5.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6,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百分比[(81.33±5.01)%]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59.3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8,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0.83±0.08)明显低于Notch2 KD组细胞(1.3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0,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1.51±0.11、1.22±0.13)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0.88±0.07、0.7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0、6.898,P<0.05)。癌旁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0.80±0.11、1.08±0.0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1.86±0.15、1.9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0、21.400,P<0.05)。对照组细胞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 (1.06±0.08、1.39±0.09)明显低于Notch2 KD组细胞(0.59±0.06、0.6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0、10.040,P<0.05)。结论Notch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收集的102例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NP69、HK-1和CNE-2Z细胞系中Tiam1 m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Tiam1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感染CNE-2Z鼻咽癌细胞,建立对照细胞系和Tiam1敲降细胞系,分别为对照组和Tiam1 KD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体内生长和转移能力。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1.36±0.2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3.9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1,P<0.05)。正常鼻咽上皮细胞Tiam1 mRNA表达水平(1.20±0.26)明显低于鼻咽癌细胞系HK-1和CNE-2Z Tiam1 mRNA表达水平(2.98±0.31、3.16±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5;t=4.209,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5±0.22)高于Tiam1 KD组细胞A值(1.3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生长45 d后肿瘤体积[(1 832.37±281.24) mm3]高于Tiam1 KD组细胞[(1 209.31±145.19)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6,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9.39±9.31)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侵袭数量[(52.19±7.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9,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淋巴结转移数量[(12.43±3.27)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6.19±2.0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P<0.05)。结论Tiam1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
简介:摘要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肺部良性肿瘤。近年,少量文献报道PSP可发生恶变、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其临床病理特征与经典的PSP有所差异。同时,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对该肿瘤的认识,初步发现PSP的发生发展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在此,笔者回顾总结PSP恶变、伴淋巴结转移或肺外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以期提高病理医师对所谓“恶性PSP”的警惕,进而为该肿瘤的治疗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