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巴黎藏伯2555号唐写卷中,有岑参《冀国夫人歌辞七首》,自罗福苌陆翔以下诸家卷子目录,皆未能详。唐宋著录《岑参集》十卷,犹有散佚,陆游在嘉州时,“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余篇,刻之以传”,其《夜读岑嘉州诗集》所云,“零落才百篇,崔嵬多杰句”是也。陆辑佚诗,是否收此七首,无从得知。今传正德庚辰济南七卷本诗及嘉州四卷本集,则未收入。敦煌写卷可为本集增补重要篇什,并有助唐史之阙闻。《歌辞》始见于李嘉言《岑诗系年》,然多缺讹,且定为乾元广德间,两京收复后,裴冕封冀国公,岑参居长安时作,却与诗之内容不符。任半塘先生《敦煌歌辞总编》确考参之行年,与诗之本事地望,改订为大历三年羁滞成都时,为崔宁妻作,于冀
简介:《少年行》系列乐府诗,集中刻画义侠少年重义轻财、伸张正义、安边定塞的豪侠壮举及其斗鸡走马、纵酒狎妓的游猎宴乐生活,形成长篇七言歌行和七绝组诗两种常用的创作模式。歌行体诗作以纵横开合的铺叙与描写全方位展现少年游侠的行为方式与情感心理;七绝组诗则善于以简练的笔触,捕捉人物活动的细节侧影,形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气质与精神风貌,每首诗写一个生活侧面,组合起来实现全方位展现少年侠士的豪侠品格和生活趣尚的效果。《少年行》系列诗歌的兴盛是崇侠尚武精神的体现,其凝定的英俊潇洒、矫健伟岸的“白马少年”形象,不仅丰富了唐诗的人物画廊,而且也成为生命活力、民族朝气、锐气与义气的象征与载体。
简介:儒家的思想文化观念很早就已在敦煌地区扎根传播,形成了忠君孝亲的道德人伦观念.特别是作为儒家基本道德伦理观的"孝亲"观念,在古代敦煌得到了特别的提倡和发扬.佛教传入之后,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发生密切交融.从敦煌佛教歌辞可以看出,佛教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契合之处,对共同的伦理内容给予强调和突出,并注意积极吸收儒家的思想观念,从而缩短了两种文化的差距,使佛教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其结果一方面是佛教经义中融进不少儒家思想,出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儒学化,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观念大量融入中土文化,大大丰富发展了中土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固有内容,并最终成为中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简介:<正>《公莫巾舞歌行》,见沈约《宋书·乐四·巾舞歌诗》,《乐府诗集·舞曲舞辞三·巾舞歌诗》,题为《古辞》,歌诗全文如下:吾不见公莫时吾何婴公来婴姥时吾哺声何为茂时为来婴当思吾明月之上转起吾何婴土来婴转去吾哺声何为土转南来婴当去吾城上羊下食草吾何婴下来吾食草吾哺声汝何三年针缩何来婴吾亦老吾平平门淫涕下吾何婴何来婴涕下吾哺声昔结吾马客来婴吾当行吾度四州洛四海吾何婴海何来婴海何来婴四海吾哺声熇西马头香来婴吾洛道吾治五丈度汲水吾噫邪哺谁当求儿母何意零邪钱健步哺谁当吾求儿母何吾哺声三针一发交时还弩心意何零意弩心遥来婴弩心哺声复相头巾意何零何邪相哺头巾相吾来婴头巾母何何吾复来推排意何零相哺推相来婴推非母何吾复车轮意何零予以邪相哺转轮吾来婴转母何吾使君去时意何零予以邪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