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磷钨钒酸光度法是测定矿石中五氧化二钒含量的方法之一,但将该法应用到石煤钒矿标准物质研制的定值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采用量值溯源与校验、测定方法的改进和基体影响的研究等手段,对石煤中五氧化二钒磷钨钒酸光度法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准五氧化二钒配制标准溶液,能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对基体影响的研究弄清了该法的稳定性、准确性和扩展测定范围的方法。最后将研究方法应用到石煤钒矿标准物质研制的定值,达到了量值溯源的目的,4个候选物10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仅2.86%-4.87%。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对小儿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86例,随机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磷酸肌酸治疗,试验组进行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的LDH-1(157.25±50.34)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LDH-1(185.65±51.97)U/L;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02%)、cTnT(0.43±0.12)ng/ml、cTnI(0.38±0.1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79%)、cTnT(0.17±0.50)ng/ml、cTnI(0.13±0.40)ng/m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中,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心肌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生化特点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酰裂解酶(HMGCL)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2月7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1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该患儿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诊疗情况;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MGCL基因检测,并于患儿出院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均获得受试对象及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患儿年龄为1岁1个月,男性。因"不明原因腹泻、呕吐,反复呕血,发热2d,昏迷3h"收入本院。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氨水平高、代谢性酸中毒;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双侧侧脑室旁及双侧额颞顶皮层下异常信号。确诊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经限制蛋白质摄入,静脉滴注葡萄糖和左旋肉碱治疗后症状缓解。该患儿HMGCL基因c.509G〉T(鸟嘌呤〉胸腺嘧啶)发生点突变,c.348+1G〉C(鸟嘌呤〉胞嘧啶)发生剪切位点突变,导致外显子拼接错误,其中c.509G〉T是来自母亲的杂合突变,c.348+1G〉C是患儿新出现纯合突变,c.348+1G〉C剪切位点突变,导致第170位的半胱氨酸剪切突变为苯丙氨酸。出院后6个月后随访结果示:患儿年龄为1岁7个月,智力运动发育稍落后,但无明显倒退,无抽搐发作,全身情况良好,各项生化指标及尿3-羟基-3-甲基戊二酸水平降低。结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系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通过HMGCL基因检测及HMGCL基因分析不仅有助于诊断该病,对于指导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亦至关重要。
简介: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叶下珠药材没食子酸、咖啡酸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分析采用HypersilODS2(250mm×4.60mm,5u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二元系统梯度洗脱,柱温25℃,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280nm。没食子酸在0.157~1.570mg/g(r=0.9987)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5)为98.7%;咖啡酸在0.283~2.830mg/g(r=0.998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5)为99.4%。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没食子酸、咖啡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没食子酸的含量在0.533~1.039mg/g,咖啡酸的含量在0.880~3.297mg/g;不同采收期叶下珠药材没食子酸、咖啡酸含量在10月5日最高,建议叶下珠药材采收期为每年的10月上旬;不同部位叶下珠药材没食子酸、咖啡酸含量差异较大,叶含量最高,根最低,建议叶下珠药材只采收地上部分。本试验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叶下珠药材中没食子酸、咖啡酸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叶下珠药材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简介:采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在8~16MPa范围,以2MPa的梯度逐步加压,每梯度压强下胁迫驯化8~10轮,筛选到1株残存率提高5.83个数量级的耐DPCD大肠杆菌突变菌株M8_5。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细胞中脂肪酸的差异,发现突变菌株的棕榈一烯酸(C16:1)、十七烷酸(C17:0)、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增加,其总脂肪酸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双向电泳比较发现,突变菌株蛋白质组中含量差异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6个,其中DNA结合蛋白H-N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外膜蛋白F(OmpF)、30S核糖体蛋白S2、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含量上调,延胡索酸还原酶铁-硫蛋白簇含量下调。突变菌株十七烷酸含量增加与其DPCD耐受性提高有关,H-NS,MnSOD和OmpF蛋白含量上调有利于突变菌株DPCD耐受性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胡索酸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部2015年10月购进的SPF级BALB/c小白鼠60只,周龄10周,先用7%的二硝基氯苯在腹部剪毛区致敏,而后用0.5%的二硝基氯苯在鼠背剪毛区左右两侧各1cm×1cm面积上经过4次激发制成慢性湿疹模型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外涂药物使用5%延胡索酸酯软膏,对照组使用安慰剂,两组均每天两次涂抹患处,持续7天。结果治疗组真皮层炎性细胞数比对照组真皮层炎性细胞数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延胡索酸酯治疗鼠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对人类湿疹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