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推进和实景三维中国项目的逐步实施及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测绘的全面开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倾斜摄影仪获取地面高分辨率影像,再通过图像处理和三维重建软件生成三维模型,因其高分辨率、全覆盖性等优点,在大规模实景三维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对实景模型精细程度要求的提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建设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利用激光测距原理,通过激光传感器对被测对象进行扫描,得到其三维点云数据,再通过数据处理和建模软件生成三维模型,具有高精度、无接触性等优点。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与生物学领域对高分辨率组织成像需求的不断增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非侵入性成像工具。OCT结合了光学干涉测量和成像技术,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二维切面图像,用于探索生物组织的微观结构。然而,要完整理解生物组织的三维结构以及病变的空间分布,需要采用三维重建算法来将单个切面图像整合成连贯的三维模型。本文着眼于电子测量中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并旨在深入探讨OCT技术的原理和在三维重建领域的应用。OCT通过使用光学干涉原理,能够以微米级的分辨率在非侵入性条件下获取组织内部结构的图像,使其成为医学影像学领域的重要工具。然而,要实现对三维结构的高质量重建,需要结合先进的算法和技术。
简介:摘要:超声相控矩阵C扫图像是无损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matlab编程,对超声相控矩阵C扫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被测样件剖面,截面的缺陷状况,并定位具体缺陷坐标,不但丰富了被测样件的物体检测信息并使其面向观测者更为直观。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深入了解左上肺舌段动脉的解剖特点及规律。方法:从扬州洪泉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间的患者中,随机收集了120例肺小结节患者的CT资料(直径≤3 cm,高密度影像)。通过三维重建,分析左上肺舌段动脉的解剖特点。同时,采用卡方检验将其与其他相关研究的舌段动脉构成进行比较。结果:在120例患者中,34例出现纵隔型舌段动脉(mediastinal lingual artery,MLA),占总例数的28.4%。其中,纵隔/叶间混合型为26例,单纯纵隔型为8例,纵隔/叶间混合型血管中92.3%(12/13)含有A4b。叶间型A4+5型为58例,占总例数的48.3%,其余为2支型,其中A4、A5为2支型最多,共22例,占2支型总数的78.6%(11/14)。单支型为93.1%(27/29),其中27例位于A6远心端,4例发自A6近心端,6例发自基底动脉。叶间2支型为50.0%(1/2),均位于A6远端。结论:本研究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对左上肺舌段动脉进行了深入的解剖特点分析。结果显示,在肺小结节患者中,纵隔型舌段动脉(MLA)的发生率为28.4%。纵隔/叶间混合型为主要类型,其中92.3%含有A4b。叶间型A4+5型为最常见的2支型,而单支型主要位于A6远心端。这些发现为左上肺舌段动脉的解剖特点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肺部手术和介入治疗等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法医鉴定中在肋骨骨折方面的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效果。方法:本次调查对象是在司法鉴定中心进行肋骨骨折鉴定的30例患者,给其进行数字X线胸片拍摄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三维重建,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两种方式检查可知30例患者中没有肋骨骨折情况的是6例,存在1处肋骨骨折的是11例,存在2-5处的是7例,存在6处及以上的是6例。其中新鲜骨折的有20例,陈旧骨折的有3例,新旧骨折共存的是1例。经数字X线摄影可见肋骨骨折的数量是65处,占比为78.31%,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可见肋骨骨折的数量是81处,占比为97.59%,相比之下,后者诊断准确率较高,P
简介:【摘要】目的:笔者重点对多模态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肿瘤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100例纳入本次,通过电脑盲选将患者随机均分两组,研究组通过多层螺旋 CT 多模态三维重建后处理诊断,参照组通过常规检查诊断,鉴于诊断方法不同,对各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48(96.00%)较高,参照组诊断准确率42(84.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对象为胸部外伤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120例,将所有患者分成两个组别,一组为实施X线进行检查的组别为对照组(60例),另一组为实施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的组别为观察组(60例),之后分析不同诊断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单发肋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肺挫裂伤、气胸及胸膜腔积液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P<0.0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皮下气肿检出率与X线诊断比较无太大差异(P>0.05)。结论:在对胸部外伤患者的诊断中使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其诊断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激光扫描测绘技术在建筑物三维重建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本研究旨在探究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物三维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实用性。通过采集大量的激光扫描数据,结合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建筑物的精确三维模型重建。研究发现,激光扫描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信息,为建筑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价值。方法:遵循随机原则,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接收胫骨平台骨折的50例患者研究,均实施DR及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分析两种方案的检出情况、阳性检出率、诊断效能。结果:CT检查检出率为96.00%,相较于DR检查(80.00%)明显升高,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评价胸外科手术中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的临床效果。通过随机试验设计,我们对比了传统手术方式与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的效果,以期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胸外科手术(对照组),另一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实验组)。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具体而言,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25%(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了30%(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20%(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中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三维重建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性。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膝关节外伤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应用高场强MRI联合128层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外伤疑似患者176例,在手术治疗前首先采用128层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其病情进行检查,并定义为甲组,随后再采用高场强MRI技术,对其病情进行检查,并定义为乙组,并将两项联合检测定义为丙组。以手术证实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以下几项观察指标:① 各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② 三组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③ 检查操作时间和病情确诊时间。结果 术后结果证实,阳性162例,阴性14例,所占比例92.05%和7.95%。甲组阳性146例,占比82.95%,乙组阳性152例,占比86.36%,丙组阳性160例,占比90.91%,丙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高于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高于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检查操作时间明显长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长于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确诊时间短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短于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患者在治疗前,采用高场强MRI、128层CT三维重建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均能够较为准确发现病变,但为提高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建议联合应用两项技术,虽然操作时间会有所延长,但准确性可明显提高,缩短确诊时间,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及仿真内窥镜(VE)在气道内新生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例气道内新生物的病例,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先对气道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及仿真内窥镜(VE)等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12例气道内新生物病例:支气管肺癌9例,支气管息肉2例,支气管内粘液痰栓1例。所有病例均经过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证实。MPR、MinIP、VE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91.7%。结论:16层螺旋CTMPR、MinIP和VE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气道内新生物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