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合并指动脉粥样硬化断指再植的治疗过程并总结经验,提高再植成活率。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我们共收治合并指动脉粥样硬化的断指患者6例8指,术中均在显微镜视下发现指动脉有粥样斑块形成,进行断指再植,术后积极治疗相关内科疾病。结果本组8指中,7指再植术后完全存活,1指术后坏死并行残端修整术。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个月。存活手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优5指,良1指,可1指。结论对合并指动脉粥样硬化断指进行再植,手术风险大,难度高,术中周密安排,术后积极治疗,控制相关基础疾病,仍有较高的成活率,不应轻易放弃再植。
简介:摘要近5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既有巨大进步,亦存在不少问题。世界血管协会联盟对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的定义、评估和治疗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患者并未得到规范的药物治疗。在手术方面,药物涂层球囊的普及具有革命性意义,其用于治疗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病变已被证实安全、有效;踝下动脉旁路移植对肢体远端中小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对无血管重建条件的患者,深静脉动脉化可能是值得探讨的新方向。作者通过回顾最新文献结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对周围血管专业医师对该病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9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之时都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该项检查的前后一周时间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包括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没有冠心病患者,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以及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之间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对比,同单支病变组相比较,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的上述几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间接性地反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应用颈动脉彩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估颈动脉彩超诊断效能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结果:冠脉造影显示本组85例患者中,冠心病(阳性)44例、非冠心病(阴性)41例,颈动脉彩超诊断阳性/阴性分别44例、41例;对比金标准,颈动脉彩超诊断敏感性、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3.18%、92.68%、92.94%。此外,对比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IMT、AP两项参数水平可见,冠心病患者为(1.86±0.22)mm、(1.87±0.25)分,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的(0.77±0.13)mm、(0.38±0.09)分,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高信号血管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 FVHs)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首次发现的粥样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以及MRI影像学资料。根据有无急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非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根据发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脑梗死患者进一步分为转归良好组(≤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VHs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梗死风险以及脑梗死患者转归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粥样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94例,其中非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40.4%),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59.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3例(23.2%)转归不良,43例(76.8%)转归良好。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FVHs的患者比例以及FVH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VH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风险呈显著独立正相关(优势比2.524,95%置信区间1.400~4.552;P=0.002)。转归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及FVHs评分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VHs评分与脑梗死患者转归良好呈显著独立负相关(优势比0.144,95%置信区间0.045~0.459;P=0.001)。结论FVHs提示血供处于失代偿状态。当存在FVHs时,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高;FVHs范围越广,脑梗死后转归不良风险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高尿酸血症是否通过诱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偶联导致内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造成内皮损伤。方法(1)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不同浓度的尿酸(0、200、400、600、800 μmol/L)作用24 h、48 h和72 h,DHE荧光染色法测定ROS水平,NO试剂盒测定上清液NO含量,观察尿酸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2)选择结果较稳定的600 μmol/L尿酸浓度,加或不加eNOS抑制剂L-NAME,作用48 h,上述方法测定ROS水平及NO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eNOS mRNA表达,观察高尿酸对eNOS脱偶联的影响。结果高浓度的尿酸可以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降低NO含量及eNOSmRNA表达。加入eNOS抑制剂L-NAME后,显著降低由高尿酸所引起的细胞内ROS水平并增加NO含量及eNOSmRNA表达。结论高尿酸血症可以通过eNOS脱偶联使内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内皮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稳斑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进而评估该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高脂喂养13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组,分别为模型组,稳斑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另取10只C57BL/6J小鼠设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适量0.9%生理盐水灌胃,稳斑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痰湿体质)患者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诊所近1年就诊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痰湿体质)患者展开研究,以信封法分组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和92.0%,其中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斑块厚度、斑块面积比较,观察组斑块厚度评分为(2.1±0.1)分,斑块面积(21.4±2.0)mm2,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痰湿体质)患者治疗中,给予患者针灸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上发生了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和患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CTRP3是连接炎症和代谢疾病的新分子介质。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率逐渐增高,由于进行性缺血可能导致患肢由间歇性跛行发展为静息痛甚至坏疽,危害日趋严重。再闭塞问题成为目前临床腔内成形术及开放手术的难点,从发病机制上阻断ASO进展是治疗的根本。“内皮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是ASO的可能发病机制,研究证实微RNA(miRNAs)参与调控ASO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凋亡、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同时外周循环中的miRNAs表达稳定,并且可通过非侵入性方法从血浆或血清中获取,所以通过调控miRNAs将有可能从发病机制上阻断ASO进展。miRNAs的检测和调控在ASO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中有极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