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不同细胞类型气道炎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ECOPD患者,根据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将患者分组,A组EOS%≥3%,B组EOS%<3%,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抗生素及孟鲁司特口服,10mgQN,疗程14天。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天及第14天进行CAT评分,记录肺功能中FEV1、FEV1%pre的变化,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aO2、PaCO2、PaO2/FiO2,检测诱导痰中EOS%。结果A组较B组在治疗后CAT评分(18.6±3.5VS23.4±3.3)、FEV1(1.36±0.31VS1.29±0.33)、FEV1%pre(69.55±5.4VS66.92±5.1)、PaO2(80.3±7.2VS74.5±4.7)、PaCO2(39.2±4.7VS45.3±3.5)、PaO2/FiO2(375.9±31.2VS353.2±24.5),除FEV1、FEV1%pre外各项指标均显著好转,P<0.05。A组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各项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CAT评分r=0.306;FEV1r=-0.429;FEV1%prer=-0.457;PaO2r=-0.521;PaO2/FiO2r=-0.526,以上各相关系数均P<0.05;PaCO2r=0.213,P>0.05。结论孟鲁司特对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AECOPD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血气,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型气道炎症;但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增高的AECOPD患者无明显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1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72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情况、首次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影像学资料。依据临床分型分为非重症组(轻型+普通型)236例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36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重症组36例患者中,男23例,女13例;非重症组236例患者中,男103例,女133例,两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9,P=0.023);重症组年龄为(60.5±11.2)岁,大于非重症组的(46.8±1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P<0.01)。重症组血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0.90(0.55,1.10)×109/L、170.00(143.50,198.00)×109/L、73.50(69.70,83.00) mmHg(1 mmHg=0.133 kPa),分别低于非重症组的1.42(1.09,1.95)×109/L、187.00(148.00,230.00)×109/L、96.00(83.20,108.0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9、2.00、5.00,均P<0.05);重症组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分别为123.00(79.00,212.00) U/L、32.10(27.00,47.40) U/L、305.50(216.00,396.00) U/L、37.02(23.92,63.66) mg/L、0.09(0.05,0.19) μg/L,分别高于非重症组的68.00(48.00,103.00) U/L、20.10(16.70,26.20) U/L、179.00(150.00,222.00) U/L、26.55(18.11,36.96) mg/L、0.04(0.03,0.0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9、5.60、5.12、2.85、5.43,均P<0.01);两组间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血乳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3、0.41、1.00,均P>0.05)。结论性别、年龄、血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动脉血氧分压、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可为临床分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目的:观察眼针“八区八穴”分区法和“八区十三穴”分区法治疗肝火上炎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肝火上炎型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分别采用“八区八穴”法和“八区十三穴”法给予眼针治疗,不行针,针刺20min,14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结束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中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及临床总体疗效作以评估,并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改善,且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虽两组间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八区八穴组要优于八区十三穴组。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八区八穴组中痊愈和显效的患者居多。结论:眼针“八区八穴”分区法对于肝火上炎型眩晕的治疗作用略优于“八区十三穴”分区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平片腺体分型对乳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90例经钼靶X线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X线平片,腺体范围及致密度等将其分为三组,即致密型,脂肪型和混合型。结果致密型28例,诊断乳腺癌8例,占28.6%,疑诊乳腺癌2例,占0.7%,漏诊18例,占70.5%,脂肪型40例,诊断乳腺癌40例,占100%,无疑诊及漏诊患者,混合型22例,诊断乳腺癌14例,占63.6%,疑诊乳腺癌3例,占1.1%,漏诊5例,占35.3%。结论本研究显示,乳腺X线不同分型,对乳腺癌的诊断有影响,致密型乳腺X线平片诊断乳腺癌正确率偏低,如不合并钙化,临床很容易漏诊,而脂肪型乳腺X线平片对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致密型和混合型,所以临床对疑似乳腺癌患者在选择钼靶X线检查时,应掌握好其使用范围,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简介:利用1961~2014年春季宁夏20个气象站的降水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重点分析了不同分布型ElNino事件次年宁夏春季降水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ElNino事件在1990年代以后主要转为中部型,宁夏春季降水对ElNino的响应也发生了变化,由之前在ElNino发生次年春季降水偏多,转为次年春季降水偏少。东部型和混合型ElNino事件次年春季,500hPa高度距平场上欧亚中高纬地区环流分布及700hPa水汽输送条件,均有利于宁夏出现降水;而中部型ElNino事件次年春季,青藏高原南侧以偏西风为主,青藏高原东南侧相对湿度较低,不利于宁夏春季出现降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骨科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不同分型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在2019年度我院接收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选取58例,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分析总结骨科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不同分型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有14例(24.14%)发生了小腿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皮温下降、肿胀消失、疼痛缓解;有7例(12.07%)发生了下肢髂股深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肿胀缓解;有8例(13.79%)发生了混合型深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总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00%(29/58)。一个月后对2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DVT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临床需根据骨科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的不同分型进行个性化预防及护理,以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骨科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不同分型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在2019年度我院接收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选取58例,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分析总结骨科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不同分型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有14例(24.14%)发生了小腿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皮温下降、肿胀消失、疼痛缓解;有7例(12.07%)发生了下肢髂股深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肿胀缓解;有8例(13.79%)发生了混合型深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总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00%(29/58)。一个月后对2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DVT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临床需根据骨科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的不同分型进行个性化预防及护理,以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诊断不同分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表现差异。方法2015年10月15日至2016年10月14日在我院进行孕前阴式彩超总检查人次为17192人,本次选取其中的5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肥胖标准,将其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借助于超声内超的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卵泡数、卵巢间质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RI和卵巢的体积进行检测,将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肥胖组患者的卵巢体积明显的要比非肥胖组患者的卵巢体积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和卵巢间质动脉(RI)以及卵巢的卵泡数都是没有很大的差异的,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超声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尤其是在卵巢体积方面差异比较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分型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步态障碍特点。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69例CSVD合并步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28例,年龄(59.25±5.71)岁,均行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脑微出血型、腔隙性梗死或腔隙灶型、脑白质疏松型。分析不同分型CSVD患者的步态障碍特点,包括步长、步速、步频、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O-MA)评分、计时起立-步行试验(TUGT)用时。结果3组CSVD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CSVD患者中脑白质疏松型步长最短、步速最慢、步频最低,分别为(0.48±0.08)m、(0.72±0.08)m/s、(0.75±0.10)步/min,后由低到高依次为腔隙性梗死或腔隙灶型(0.64±0.13)m、(0.85±0.09)m/s、(0.93±0.11)步/min,脑微出血型(0.72±0.12)m、(1.02±0.14)m/s、(1.13±0.19)步/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CSVD患者中脑白质疏松型Tinetti PO-MA评分最低(7.00±0.63)分,后由低到高依次为腔隙性梗死或腔隙灶型(8.27±0.96)分、脑微出血型(9.32±0.93)分,3组CSVD患者中脑白质疏松型TUGT用时最长(19.00±2.10)s,后由长到短依次为腔隙性梗死或腔隙灶型(17.06±2.15)s、脑微出血型(15.28±2.02)s,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步长、步速、步频、Tinetti PO-MA评分、TUGT用时与CSVD患者分型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CSVD患者存在步长、步速、步频、Tinetti PO-MA评分、TUGT用时差异,步态障碍特点与CSVD分型密切相关,脑白质疏松型患者步态障碍最为严重,其次为腔隙性梗死或腔隙灶型、脑微出血型。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6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诊疗状况,包括20例单纯型、17例分泌型和25例感染型患者,对62例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行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2年,对术后患者的临床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随访1~2年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单纯型和17例分泌型患者术后创面均愈合良好。37例无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100.00%,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10例感染型患者术前临床感染症状消失,术后9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创面形成血肿,切口裂开。15例术前感染型患者,11例创面愈合良好,4例切口裂开。25例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80.00%,术后随访1~2年,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12.00%。感染型与无感染型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49,P=0.005),预后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66,P=0.031)。结论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均能够有效治疗病症,感染型患者术前准备能够帮助部分患者感染症状消失,分泌型和单纯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治疗疗效更显著,预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出血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再选择同期收治30例自然阴道分娩出血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以及休克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休克的有2例患者(休克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休克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相比于自然阴道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的现象,需要鼓励产妇尽量进行自然阴道分娩,剖宫产手术需要严格手术操作,尽可能避免出现产后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