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丙泊酚引起患儿不自主体动反应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剂量。方法择期手术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3~12岁,正常体重(标准体重±20%),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5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0.5 mg/kg组(K1组)、氯胺酮0.6 mg/kg组(K2组)、氯胺酮0.7 mg/kg组(K3组)和氯胺酮0.8 mg/kg组(K4组)。P组予3 mg/kg丙泊酚泵注,K1组、K2组、K3组和K4组在丙泊酚泵注前2 min静脉注射相应剂量氯胺酮。比较各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各组患儿诱导前(T0)、插管时(T1 )、手术开始时(T2)心率、呼吸频率、MAP、SpO2,比较各组患儿体动反应发生率、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SAS镇静躁动评分(Ricker Sedation Agitation Scale, SAS)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各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T0、T1、T2时心率、呼吸频率、MAP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2组、K3组、K4组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 ),且K3组、K4组体动反应发生率低于K1组(P<0.05)。K3组、K4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P组(P<0.05),K3组、K4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K1组,K4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K2组(P<0.05 )。各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SAS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儿童患者由丙泊酚引起的不自主体动反应,且0.6 mg/kg是最佳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抗胆碱能药物诱导的口-颊不自主运动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且在应用盐酸苯海索控制震颤的过程中出现的亚急性口-颊不自主运动的帕金森病患者,汇总分析该类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潜伏期和相关危险因素,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分析抗胆碱能药物诱导的口-颊不自主运动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7例帕金森病患者在应用盐酸苯海索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亚急性口-颊不自主运动,均为老年患者,其中女性6例,男性1例。苯海索用量均为中小剂量(2~6 mg/d);3例未应用多巴胺能药物;4例合并应用多巴胺能药物,剂量均为中小剂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200~550 mg);运动障碍表现为唇部不自主吸唇,舌在口中不自主运动、舌不自主伸出口外,不自主咬牙、咀嚼、舔舌噘唇,均未见肢体及躯干异动。口-颊不自主运动出现的潜伏期为21~60 d,减停药物后运动障碍的缓解时间为7~30 d。文献检索发现国外相似病例均为老年患者,女性较男性多见(女性7例,男性3例),多数患者(8/10)仅表现为口-颊不自主运动,当抗胆碱能药物剂量较大时合并肢体异动(2/10),出现口-颊不自主运动的潜伏期为3~93 d,减停抗胆碱能药物后症状缓解时间为2~60 d。结论抗胆碱能药物诱导的口-颊不自主运动在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多为亚急性出现,停药后可在短期内恢复,与左旋多巴和抗胆碱能药物的剂量无关,老年、女性、合并焦虑抑郁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组合,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机械基础》课教学中,应注意变换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举例教学法、课堂练习法和归纳总结法来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感觉学习《机械基础》这门知识很轻松、很省力。
简介:青春,像一首诗,一幅画,那么动人,那么珍贵,令人羡慕,令人向往。拥有无悔的青春,便是拥有灿烂的未来。然而,青春并不始终充满快乐。世界上永远顺顺当当的事是没有的。人生需要磕磕碰碰,过大大小小许多坎。方方是个不幸的同学。初二时,他原引以自豪的可以依靠的家突然破碎了。父母离异后,他一下子觉得自己没着没落。失去的爱,掺杂的恨,像一团拨不开的迷雾,笼罩在他的周围。为什么爱自己的爸爸离我们而去?为什么妈妈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