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县区2009-2013年丙型肝炎的特征及其变化,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某市丙型肝炎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某市共报告丙型肝炎674例,年均发病率为37.77/10万,县区各乡镇均有散发病例;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3、8月份发病数多;发病以离退人员为主,占总数的21.81%。发病年龄30-50岁居多,占报告总数的50.15%;男性多于女性。结论要加强日常监测,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切实加强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不同基因型与亚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PCR-RFLP鉴定法对血清中的病毒基因型与亚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鉴定出乙肝病毒B与C基因型最多,而无其他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全部为Ba亚型,而C基因型则包括C1与C2亚型;各个基因型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无症状携带者中的分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基因型患者的平均年龄要明显低于C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中最为常见的病毒基因型为B与C基因型,其中亚型则以Ba与C1、C2基因型常见,B基因型者平均年龄要明显低于C基因型者,但不同基因型在疾病中的分布并无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夫妻双方不洁性行为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几率的影响。方法采集不同宫颈炎性疾病患者人群的宫颈脱落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承认有不洁性行为的妇女组阳性率为68.9%,否认有不洁性行为组的阳性率为22.3%;配偶承认有不洁性行为组的阳性率为53.0%,否认有不洁性行为组的阳性率为28.6%。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论是妇女本人还是其配偶的婚外性行为均明显增加了高危型人乳头廇病毒的感染几率,应坚决杜绝。提醒人们通过对性行为的控制,可显著减少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机会,有效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0例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都给予呼吸道病毒病原体的检测与高分辨率CT观察。结果所有患儿都检出病毒,其中腺病毒感染69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1例,副流感3型病毒感染6例,麻疹病毒感染4例。CT检测提示两肺通气灌注不均呈马赛克灌注征54例,两肺炎症伴间质变27例,伴肺气肿24例,肺不张10例,支气管壁增厚10例和支气管扩张7例。治疗后患儿的总体症状评分为0.56±0.1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22±0.33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不特异,能通过病原体检测与CT检查有效确定病情,从而指导治疗。
简介:目的通过对某邮轮诺如病毒感染相关专题调研,发现诺如病毒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进行针对性改进.降低邮轮群体性诺如病毒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方法通过4个航次的诺如病毒专题随船调研,采用查看工作记录、现场询问、快速检测等手段,采用HACCP体系对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餐、饮用水供应、卫生处理、疫情处置等方面做全面的危险分析,根据结果确定关键点,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结果该邮轮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和供应,饮用水供应,卫生处理,疫情处置方面都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并提出了控制措施。其中蔬菜样本中检测出诺如病毒是最大的危险点,提示其蔬菜供应和加工环节特别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利用HACCP原理对诺如病毒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针对性改善,降低了群体性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
简介:患儿女。因“生后哭声不畅10余min”入院。系G1P1,母孕36“周,臀位助产娩出,出生体重2340g,羊水I度污染、量适中,无脐带绕颈,生后哭声弱伴有四肢青紫,Apgar评分1min7分,给予清理呼吸道、按摩背部、刺激足底后改善,但哭声弱、不顺畅,偶有口吐泡沫,5min评8分,父母亲否认孕期疱疹病史,母亲儿时有疱疹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欠佳,哭声弱、刺激后哭声稍尖,口周青紫,面色红润,前囟门平坦,肛周6~8枚疱疹、大小约4~6.0mm,疱液澄清、周围有红晕,部分破溃,时有口吐泡沫,心脏听诊阴性,双肺可闻及少许粗湿哕音,腹部未见异常,大阴唇未遮盖小阴唇,会阴部青紫、有瘀斑,双足淤青肿胀、右足明显,四肢肌张力偏低,拥抱反射减弱。见图1。
简介:目的对无锡市人群、动物及节肢类虫媒生物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分析感染谱、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调查病例,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总抗体,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法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2010—2011年,共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SYFS)疑似病例66例,疑似病例确诊阳性率为7.58%,确诊病例病死率为60.00%(3/5)。一般人群总抗体阳性率为0.23%(2/866);家畜类动物337只,抗体阳性率为2.08%,阳性率较高的动物为鹅(33.33%)、羊(6.76%)和鸡(0.67%);野生类动物115只,抗体阳性率为1.74%,阳性率较高的动物为鼠(2.13%)。节肢类虫媒生物中未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结论初步确认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谱包括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包括轻症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该病可能为人畜共患病,可能宿主动物为鼠、羊和鸡;年龄偏大和生活在丘陵地区可能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研究。方法本实验共分为四组,即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慢病毒感染复数(MOI)空白对照组MOI为0,三个实验组MOI值分别为5、10、50。每组将进行2种不同的感染方法,并于感染48h后观察慢病毒感染效果。结果当MOI值为0时均未见荧光。MOI值为5时,2种条件下均可见荧光,L+P组强于L组。MOI值为10时,2种感染条件下均可见较强荧光,L+P组更强,病毒感染率可达90%。MOI值为50时,感染率下降,出现细胞死亡现象,L+P培养条件下细胞死亡更明显。结论MOI值为10时,L+P组的感染效果最佳,感染率可达90%,能满足后续实验的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7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结果13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男女之比4.271;40~65岁以上者102例(74.5%);职业分布主要为农民108人(78.8%);3~5月份发病患者数为73例(53.3%);随患病年龄增加,ALB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重叠乙型肝硬化和酒精肝组的黄疸和病程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结论戊型肝炎病毒性以散发为主,主要见于成年人、男性,农村人口高发,有春季发病高峰。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乙肝肝硬化和酒精肝基础上叠加戊肝病毒感染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近年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而获得性CMV感染大多数无症状或一般症状轻,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CMV时可引起全身播散性CMV感染,有导致患儿死亡或致残的危险性。人是HCMN(hurrmancytomegalovirus,HCMV)的唯一宿主,儿童是人巨细胞病毒原发感染的主要易感人群,近几年来,关于CMV感染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关系已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CMV的检测,探讨CMV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