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代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并非是天然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具有鲜明的“国家性”和“当代性”。对少数民族文学学科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领域、范畴、对象、理念和方法,理清那些对于少数民族文学习焉不察的错觉和由来已久渐呈僵化的析解。在文化理念上,长期以来我们遵循多元一体的观念,这是与主流文学学科同构的阐释,而多元共生则是突破既有规范和界限,对被挤压和放逐在边缘的少数民族文学加以兼容,这种文化立场并非是对于多元一体的摒弃,而恰恰是对其不足的弥补。因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对象的丰富复杂与层次性,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并存,且同样活跃,这需要方法上口头诗学与书面诗学的结合,审美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并进。这些是我们反思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区别于主流/经典文学学科的独特之处的起点,也是开拓其独特发展空间的契机。

  • 标签: 文化理念 口头诗学 审美研究 文化研究 世界主义
  • 简介:小朋友,你一定知道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共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小朋友住的房子可不是全都一样哟,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有哪些独特的少数民族民居吧,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 民居 多民族国家 小朋友
  • 简介:西夏文记录我国古代党项羌语言的文字。西夏李元昊大庆(1036-1038)年间由野利仁荣等创建。共六千余字,体式仿汉字,笔画繁多。有会意、形声、转注等构造法。曾在西夏境内与汉文同时流行。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文字
  • 简介:<正>今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五日,我省召开了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根据我省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们的要求,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成立大会于八月三日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六十多位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分会筹备组所作的工作报告,制订了章程,选举了领导机构。到会同志认真讨论了建国以来我省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了主要的经验教训,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作出了规划。同志们一致认为,建国三十年来,我省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工作,尽管受到“左”的干扰和林彪、“四人帮”的摧残破坏,但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我们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悠久而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研究 三十年 文学遗产研究 四人帮
  • 简介:我第一次参加"《民族文学》‘龙虎山’杯文学新人奖"的评奖工作,感到非常新鲜,许多作品充满了活力。整体来看,少数民族文学和全国文学的发展是同步的、与时俱进的。这次获奖作品就反映了这一点。中篇小说《城市符号》,非常新颖,表达了当今都市最新道德面貌和价值冲突,几个人物都很有意思,概括力很强。无论是写企业家,还是写保险公司的女业务员,还是写歌厅歌女,作者坚持了一种纯洁的生活理想,不为物欲所动。这是很难得的。这个作者的名字很陌生,推荐大家都看一看这篇作品。诗歌《在外打工》同样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有切身体验,读起来很亲切,并能引起共鸣。散文《牧场谣》文化底蕴深厚,语言也比较讲究,有很浓的历史感和诗意。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 与时俱进 文化底蕴 价值冲突 概括力 获奖作品
  • 简介: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这样的现状下也开始逐渐形成。在这种背景之下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会发现,无论是从创作以及题材上,还是从文学作品的精神气质等各个方面全部出现了崭新的变化。中国的诸多少数民族作家充分利用全球文化交流的有利契机来积极汲取文学素养,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对于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而言,其在评价上对于精品更加注重,因此作为少数民族作家而言必须要坚持民族特色,唯有如此其文学作品才能够获得中国主流文坛、乃至于世界文坛的充分肯定,走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学之路。

  • 标签: 21世纪 少数民族 文学
  • 简介: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对乡土中国全面的渗透和冲击,几乎扩展到所有的空间中,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也因此呈现出它新的特点和内在诉求。少数民族文学,是指少数民族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少数民族题材文学作品。在"打工文学"创作中,少数民族作家一直参与其中。从沿海到内陆,从南方到西部,少数民族作家一直关注着社会变革时代人的遭遇、生存和命运,尤为关注

  • 标签: 少数民族作家 少数民族题材 少数民族文学 中篇小说 打工仔 文学作品
  • 简介:全文结合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参演剧目,特别针对少数民族戏剧的剧种发展与题材内容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剧目分析。在剧种发展问题上,认为古老剧种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传承创新,而新兴剧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后续发展;在题材内容问题上,论述了当代与历代横纵两个维度的取材方向,并就少数民族戏剧属性、少数民族戏剧题材的议题,阐明了个人看法。认为少数民族戏剧不仅要有外在的形式,更要有内在的内容;不仅可以展现战争与政治的题材内容,也可以表现不同思想、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 标签: 少数民族戏剧 剧种 题材
  • 简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些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又有些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蒙古族这是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每年七、八月牲畜(shēngchù)肥壮的季节,蒙古族都要举行庆祝丰收的"那达慕(mù)"大会。

  • 标签: 伊斯兰历 在草原上 林同 巴族 十月年 苗年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工作方面采取了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科学价值的举措,即对少数民族进行民族识别。这是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族识别。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经历过长期的演变,支系纷繁,族称众多。由于以往的统治政府实...

  • 标签: 少数民族 民族识别 民族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族工作 民族问题
  • 简介:长期以来各种冠以“中国文学史”名称的文学史,其实基本上只是汉文学史。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史”,必须是收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作品从而反映出各少数民族文学面貌的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写入“中国文学史”既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又有实在的理论根基,还有中外经验可鉴。只要真正更新了观念,正解了标准,放大了编写队伍,它就是现实可行的。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重写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经典
  • 简介:在新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史中,“多民族文学”无疑是学科内最重要的理论关键词。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命名的变换带来的不仅是词汇前缀的变更,更体现了学科的范式转移和观念更新。“多民族文学”蕴含的理论能量不可小觑,因此就更有必要对此一概念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产生的意义进行考察和分析。将“多民族文学”重新放回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场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各种议题进行对话和互动,“多民族文学”的理论意义与历史意义被凸显出来。而“内部的构造”的提出,则是对“多民族文学”进行新一轮理论建构的尝试。

  • 标签: “内部的构造” 少数民族文学 多民族文学
  • 简介:台湾少数民族作家游霸士·挠给赫小说集《天狗部落之歌》《赤裸山脉》的题材、主题多元,但抗日题材及作家在抗日题材中投射、浇铸、隐存的抗日精神,是游霸士·挠给赫文学创作中最鲜明的特色,没有任何一位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可以比肩。瓦历斯·诺干的诗集《伊能再踏查》将富有族群特色的诗歌元素和抗日历史记忆融汇一体,形成独树一帜的抗日文学

  • 标签: 抗日文学 游霸士·挠给赫 瓦历斯·诺干
  • 简介: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导下,逐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的各条战线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文学创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 标签: 争取民族 文学更大 更大繁荣
  • 简介:2018年8月25-26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论坛”于成都金河宾馆举行,来自俄罗斯、日本、美国、法国、挪威、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4位专家学者及我国大陆北京、四川、宁夏、内蒙古、贵州、云南、河北、天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相聚蓉城。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敏教授的主持下,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教授向与会代表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称赞这场国际、国内优秀学者欢聚的盛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新文明、新智慧的真诚交融和互动,并希望以此高层次国际会议为契机,成就和推动四川师范大学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世界各国大学和文化部门、科研单位在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中协同合作,搭建平台,最终把四川师范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文学 国际会议 学术论坛 四川师范大学 文献
  • 简介:藏族古籍。藏文古籍除佛教经典和《甘珠尔》、《丹珠尔》外,已经出版的还有记载藏族历史的珍贵古籍《巴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王统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医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青史》(桂译师宣奴史见)中记载了西藏农奴制的兴盛过程。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蒙古族古籍。中国蒙古族的三大重要历史著作《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

  • 标签: 西藏王臣记 脱卜察安 藏族历史 蒙古黄金史 西藏王统记 甘珠尔
  • 简介:摘要:我国的少数民族在最初的文字记录以前,人们靠口耳相传的方式将自己的生活、历史、文化、信仰代代相传。这种特殊的文化传承形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仍然盛行在我国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当中,这种是他们记录和传播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漫长的文字发展演变过程中,这些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民族开始使用各种材料作为书写工具,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文献载体,其中最为常见的载体材料为金铭、碑刻、木简、纸等。本文将通过阐述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载体的类别及特点,从而试图说明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载体对我国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播做出的重要贡献。

  • 标签: 文献 少数民族 文献载体 抢救与保护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戏曲的文献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已有各种丛书、志书、文集、汇编出版发行,一些中国戏曲史书也开始对少数民族戏曲予以关注,但在少数民族戏曲通史类著作方面依然是一项学术空白。由曲六乙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对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今后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夯实了史学基础。

  • 标签: 少数民族 戏曲 文献 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