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发生在中外文化第二次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在继承中国传统大学之道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西方大学精神,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内涵和特色的本土化大学精神,成为中国近代大学发展的原动力.
简介:辛亥革命使中国学人近两千年来以忠君为取向的精神根基发生动摇,尽管封建的意识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也未能在中国学人头脑中彻底根除,但辛亥革命还是使越来越多的学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向以报国作为精神归向,其中一部分杰出分子进而确立民主、科学的理念。新《大学令》将研究高深学术,培养高级人才作为近代中国大学的宗旨,奠定了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制度和价值基础,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理念以欧洲大学为边界与人类大学主流价值的融合,促进了大学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简介:近代中国,在自然灾害频发、兵燹匪患惨烈、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慈善义演逐步出现,并发展成为清末民国时期一种重要的慈善形式。其形式可分为:赈灾义演、社会公益筹款义演、爱国募捐义演等。义演作为筹资速度最快方式之一,迅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并在筹款赈灾,传播慈善思想,推动近代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简介:
简介:近代以来,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纷呈奔涌,彼伏此起,争持消涨,构成了蔚为大观的独特文化图景。《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就是展现这一文化图景的学术专著。此书由多人合著,高瑞泉主编,各章及作者如下:第一章,导论(高瑞泉);第二章,人的尊严——人道主义思潮概述(陈少峰);第三章,世纪末的新世界观——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潮(陈卫平);第四章,融入与逸出——实证主义思潮评析(杨国
简介:围绕着救国、强国的大议题,近代中国知识精英们参考世界上种种思想学说,加以研究、选择,认为其中比较适用的思想学说,拿来向国人宣传,并赢得一部分人的认可。于是互相推引,互相激励,更加发挥,演而成潮。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思想,我们看到两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一个是,中国社会的实际代谢过程(亦即社会转型过程)相对迟缓,而思想的代谢过程却来得格外神速。另一个是,在西方原是差不多三百年的历史中渐次出现的各种思想学说,集中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里狂泻而来,引介者、传播者、听闻者,都难免有些消化不良。这些情况很值得我们引为教训。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有13所基督教大学。这些基督教大学最初都坚持传教的宗旨,体现在校训文化、课程设置、校园宗教活动、校长垂范等方面。但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中国兴起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基督教大学先后在中国政府注册备案,办学宗旨也发生了转变,表现出中国化和世俗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宗教课改为选修,普遍出现英语授课,广设职业课程。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生存发展达半个多世纪,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入乡随俗、与时俱进。
简介:中国近代私立大学起源于清末学制改革,民国时期获得较大发展,在学校数量及招生规模上呈阶段性发展特征。一批高水平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优势互补,形成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育人机制。近代私立大学以精英教育为导向,实行自主招生考试,辅以智力测验、中学推荐制;在入学考试科目上,保持文理科平衡,注重多样化选择。其招生理念、招生模式、考试方法和招生管理经验,为当今高校选拔与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启示。
简介:晚清是近代慈善立法的初创时期。进入民国以后,北京政府继续推进慈善立法,初步建立了慈善法制雏形。不过,受制于军阀专权和分裂割据的影响,慈善立法的质和量都不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家的统一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使得慈善立法步伐加快,慈善行政组织法、慈善团体立法、慈善褒奖立法、慈善捐赠与税收优惠立法、慈善团体监督立法等纷纷出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慈善立法的完善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但是,由于受制于人治影响和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的虚置性降低了慈善立法的实践效果。
简介: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司法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基本特点,探讨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意义及历史启示.
简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一位伟大的变法者,他试图通过变法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梁启超早年倡导兴民权、开议院、立宪政,维新变法失败后,虽流亡海外,但他通过报刊传媒向国内宣传宪政思想。梁启超的宪政观发生多次变易,梁启超从最初主张君主立宪制,最终转变为坚定地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这是与当时中国复杂动荡的政治环境相连的,反映了梁启超的思想不固步自封,不僵化保守,而是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梁启超毕其一生坚定地追求宪政理想,撰写了大量宪政方面的论著,是我国法律文化的宝贵资源。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宪政文化卓越的开拓者和传播者。
简介:由江苏钱币学会主编的巨著一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涉及发行机构660多个,纸币7000余种,文字166万,全书另附纸币图版346种.这是钱币学学术研究的大事.洋洋洒洒上百万字的巨著,笔者在春节期间日夜披览,在学术探究的喜阅中,终于将此书读完,深有所得,略书所感,就教于方家.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近代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学界的热门课题,论述近代文化的著作也屡见不鲜.龚书铎教授主编的(中华书局1997年9月第1版,以下简称)就是学界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可喜的收获.全书分14章,论述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近80年间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与同类著作相比,一书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
简介:摘要中国近代女子大学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管理制度以及社会实践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认真分析我国近代女子大学因性施教的独特办学风貌,汲取其中的特色与价值,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简介:中国近代大学在招生时曾较为普遍地实行推荐制,并形成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对当时的人才选拔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发展过程中,近代大学招生推荐制逐渐形成了目的明确、标准详细、程序严谨、环境诚信等特点。深入解读近代大学招生推荐制,剖析推荐制与大学自主权、大学性质和大学定位等的关系,能够为当前高校招生推荐制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简介: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清末就出现了新式的中、小学堂。“王寅学制”、“癸卯学制”颁布之后,全国的中小学堂猛增,据统计,1902年全国学生数为6912人,1905年发展到258876人,增加了37倍。据清政府学部1910年的统计,全国有初等学堂51678所、学生1532746人,比1905年的学生数增加了6倍。这就要求有大量的教师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当时有识之士梁启超、盛宣怀、张謇等纷纷主张兴办师范学堂,以培养和训练中、小学堂教师。从而由短期、速
简介:【中考预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亲罗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涉及的知识有: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步骤。
简介:区域史研究是史学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建国后,国内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地方史资料,为中国近代区域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五六十年代,国内区域史论著以乡土教材为主。八十年代以后,这一分支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在省区研究还是城市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亦存在研究对象在区位、范围、专题方面的失衡和理论建树较为薄弱等局限,必须加以改进,方有利于学科发展。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内涵解析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发展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中国近代思想简论——中国近代思想文库总序
中国近代基督教大学办学宗旨的演变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招生考试的特点与启示
中国近代慈善立法概述
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宪政
《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
中国近代消防装备回眸
中国近代纸币史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近代纸币史》
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新收获--《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评述
中国近代女子大学因性施教的办学特色探析
中国近代大学招生推荐制的特点与现实思考
中国近代中师课程的沿革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区域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