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历严重饥荒对成年期肥胖/中心型肥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REACTION)研究贵阳分中心基线数据,纳入中国3年自然灾害之前和期间出生人群共4 495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出生日期分为儿童期经历组(1954年10月1日至1956年9月30日,947人)、幼儿期经历组(1956年10月1日至1958年9月30日,939人)、胎儿期经历组(1959年10月1日至1961年9月30日,525人)、对照组(1952年10月1日至1954年9月30日,1962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共1 525人)。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BMI)≥28 kg/m2,中心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生命早期经历严重饥荒对成年期肥胖/中心型肥胖的影响。结果校正混杂因素后,男性胎儿期经历组成年期肥胖风险较对照组增加(OR=2.817, 95%CI 1.120~7.088, P=0.028);女性胎儿期经历组(OR=2.383, 95%CI 1.517~3.743, P=0.000)及幼儿期经历组(OR=1.554, 95%CI 1.039~2.324, P=0.032)成年期肥胖风险较对照组增加。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男性胎儿期经历组成年期中心型肥胖风险增加(OR=2.440, 95%CI 1.253~4.752, P=0.009),在女性中未发现这种关联。结论生命早期经历严重饥荒增加成年期肥胖的风险,尤其是在胎儿期及女性幼儿期。不仅如此,胎儿期经历严重饥荒的男性成年期中心型肥胖患病风险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腹型肥胖对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1993-2011年的研究数据,该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在儿童期(7~17岁)和成年期(≥18岁)至少各随访一次。本研究选取儿童期第1次和成年期最后1次随访数据,最终纳入1 366名(男性占61.4%)研究对象。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儿童期腰围与成年期腰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腹型肥胖对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影响。结果研究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4年。36.4%(28/77)的儿童期腹型肥胖会持续至成年期。儿童期腰围与成年期的腰围存在中度关联(r=0.32,P<0.001)。与腰围正常儿童相比,腹型肥胖儿童在成年期发生腹型肥胖的风险增加(HR=7.54,95%CI:4.91~11.58)。结论儿童期腹型肥胖显著增加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达格列净在治疗中心型肥胖或超重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效果。达格列净作为一种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并促进体重减轻,尤其在减少内脏脂肪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效果突出。此外,达格列净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特别适用于伴有心血管高风险的患者。尽管达格列净在治疗中表现出色,但其泌尿系统感染等不良反应需要关注,特别是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需谨慎使用。总体而言,达格列净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和心血管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肥胖型与非肥胖型哮喘患者血清脂联素的表达差异,探讨脂联素在肥胖型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患者49例,其中肥胖型27例(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30kg/m2),非肥胖型22例(定义为体重指数<25kg/m2),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肥胖者24例,非肥胖者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外周血中嗜酸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P<0.05),且肥胖型哮喘患者显著降低(P<0.01);FEV1%pred也存在此类似下降趋势;各组间外周血嗜酸性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FEV1%pred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参与哮喘的形成。
简介:基金项目唐山市科技局计划指导项目编号121302134a摘要目的探讨拔罐治疗对腹型肥胖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40名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2组,A组采用运动及控制饮食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辅以拔罐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腰臀比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B组较A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可以有效降低腹型肥胖患者的体重、减轻腹内脂肪量及胰岛素抵抗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患者的内分泌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选取多囊卵巢患者90例,将BMI>26kg/m2患者纳入肥胖型多囊卵巢为观察组,将BMI<26kg/m2患者纳入非肥胖型多囊卵巢为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黄体生成素、睾酮及空腹胰岛素。结果BMI>26kg/m2患者排卵率、妊娥率均略低于BMI<26kg/m2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BMI>26kg/m2T、LH、BMI、wH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0.05。BMI<26kg/m2患者治疗3个月后,T、L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BMI>26kg/m2BMI<26kg/m2患者PCOS患者其超声特征以及内分泌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肥胖及其肥胖类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儿童心血管健康队列"基线调查数据。本研究纳入性别、年龄、体测指标、血生化指标和问卷调查变量等信息完整的儿童1 240名(男生657人,占53.0%)。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腰围组、腹型肥胖前期组和腹型肥胖组儿童的cIM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以性别、年龄别的P95为界值点)及外周型超重/肥胖与腹型肥胖或前期的联合作用与cIMT增厚的关系。结果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水平高于正常腰围组(0.47±0.03、0.50±0.04 vs. 0.45±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增厚检出率高于正常腰围组(20.8%、49.5% vs. 8.8%,P<0.001)。调整各种潜在协变量后,与正常腰围相比,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腹型肥胖前期:OR=2.53,95%CI:1.67~3.84;腹型肥胖:OR=8.56,95%CI:5.97~12.29)。与BMI和腰围均正常者相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和混合型超重/肥胖均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OR=2.24,95%CI:1.36~3.69;混合型超重/肥胖:OR=6.94,95%CI:4.87~9.90)。结论儿童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较强关联,混合型超重/肥胖与cIMT增厚的关联性更强。提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应当考虑混合型超重/肥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