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茴香、莱菔子、吴茱萸中药热奄包治疗脘腹胀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脘腹胀痛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改善微循环以及饮食、生活习惯、情志调理等多方面给予指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热奄包熨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小茴香、莱菔子、吴茱萸制成的中药热奄包热敷胃脘部相应穴位对脘腹部胀痛的患者疗显著,能起到消除腹胀、腹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及促进排便的作用。该方法简便易行,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妇科诊断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热奄包,观察组实施改良中药热奄包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经周期,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表和痛经症状量表(menstrualsymptomscale,COX)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COX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干预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干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优于中药热奄包法,可作为原发性痛经的优选干预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参芪通络胶囊联合西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方案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脑病科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风参芪通络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candinavianstrokescale,SSS)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轻型13例,中型22例,重型5例,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中轻型6例,中型20例,重型14例,治疗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常规西药与中风参芪通络胶囊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苏叶、柴胡、葛根、干姜、艾叶,徐长卿、羌活、青蒿水煎泡脚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风热感冒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中药水煎泡脚+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混悬液+常规治疗,治疗3~5天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及总病程的比较。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好转,但治疗组总有效率93.64%,对照组总有效率80.94%,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发热间隔时间,热峰高度,临床表现及总病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复发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用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梧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患者103例,均应用中药热敷包治疗,评估其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情况及性别分布,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103例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以皮肤过敏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患者皮肤过敏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热敷温度、性别差异等,医护人员应在治疗期间辅以相应处理措施,以降低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