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互文性理论与中国诗学互文修辞两个概念在名称和内涵上存在差异,但其内在诗学精神是相通的。本文从"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生成方式"、"话语阐释方式"三方面阐述互文性理论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互文性理论与中国诗学一系列概念可以互为他者、互为参照,以彰显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之不足。在进行比较时,应把这些概念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和文化传统中去辨识考证。互文性理论研究不应该停留在以识别文本互文符号指涉现象阶段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维度,而应该通过分析其意义、言语生成方式和话语阐释方式,来研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互文指涉间的动态变量关系,以及互文效果的有效性等命题。
简介:互文性又叫文本间性,意指一文本和另一文本间的关系。任何文本都依赖其他文本,其意义的生成与阐释均要参照别的文本。文本通过一定的信息意图表达一定的交际意图。信息意图是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表面意义,交际意图则是表面意义之外的真实意图。文化互文性因为目的语文化的接受者不熟悉源语言文化,在语际转换过程中,往往造成理解与交际的障碍。以目的语文化形象取代源语言文化形象,虽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及实现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但会造成源语言文化亏损和原作信息意图牺牲。直译容易保全信息意图而丢失交际意图,意译则易使信息意图出现文化亏损。译者不仅要正确解读原文的表面意思,还要追寻其文学背景知识,以求准确诠释其社会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