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准确地标定层位是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通过层位标定建立钻井揭示的地层与地震反射同相轴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地震层位的追踪解释和地震相分析提供依据,提高层位标定的准确性。选择多井标定,能够大大提高最终标定结果的可靠性。由于井震精度的差异,必然会造成两者的闭合误差,为了有效地消除或减小这种误差带来的影响,采用了闭合差技术制作合成记录,实现井震标定统一。
简介:摘 要:在井震结合开展储层预测工作中,由于储层的差异性,对各类储层预测的效果有所差异。探讨预测方法与不同储层的适应性,对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优选地震属性预测、波形指示反演以及地质统计学反演等手段,对目的层位的井间砂体发育以及平面砂体组合关系等进行预测,地震属性预测方法在葡I211,葡I212和葡I22三个沉积单元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瞬时属性与岩性匹配较好,河道砂体符合率较高,瞬时属性对砂体刻画中河道走向、组合关系等指示作用较好;波形指示反演受井网影响较大,采用二次加密井、三次加密井、三次采油井参与反演,用基础井和一次加密井验证在研究区块的效果较好;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厚度较薄的油层如葡
简介:[摘要]针对塔河油田YT2井区三叠系中油组注水开发阶段出现窜层现象,利用测井在纵向分辨率的优势、地震在横向具有可追踪的优势,结合井震结合标定技术、地层体切片技术,对工区精细地层对比划分。通过井震结合标定技术可以看出不同方向的河道沉积时间有差异,通过地层体切片技术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方向的河道的沉积及演化过程。最终经过井震结合将中油组划分为四期河道,此外还应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示踪剂试验对划分方案进行验证,该套方案可清晰地解决原认为的注水窜层的现象,为进一步的油藏描述及开发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通过整理汉南井地下流体观测系统在2023年4月25日记录到的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南纬0.8度,东经98.7度)6.9级地震,从空间分布、地震参数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地下流体及其它参数同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产生脉冲(或振荡)—持续上升型同震变化的强远震空间位置具有方向性,且一般 M ≥ 7.0,震级和震中距与阶变幅度呈很好的幂函数关系;②含水层对地震波的弹性响应是引起振荡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汉南井具有良好的地质构造环境,同时发生强震时井-含水层系统应力(能量密度)增强显著,这是产生水位、水温同时上升的主要原因。
简介:地质导向是水平井钻井中保障沿着优质储集层钻进的重要支撑手段。传统的基于地层对比的地质导向技术所构建的导向模型通常难以提供精细且具有预测能力的地层构造模型、岩性分布模型及含油性分布模型,往往使导向工作出现偏差,引发优质储集层钻遇率低的问题。地震数据纵向分辨率虽低但具有层面横向控制能力,测井数据纵向层位虽精细但因井位少使其纵向地层延展性控制能力差,基于二者优点的井震联合构建三维地质导向模型技术,则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三维地层模型和剖面导向模型,进一步结合随钻数据实时校正模型,即能够确保钻井轨迹位于薄砂层目的层中,指导钻井施工实现精准地质导向。三维建模技术、地层剖面建模与分析技术以及模型更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勘探开发中后期,钻井、测井、录井资料丰富的情况下,基于井震联合三维地质导向模型构建的地层剖面模型能够满足地质导向的精度要求,有效提高油气层钻遇率。
简介: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业建设进行大力扶持,调集大量科研资源针对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进行研究、讨论,初步建成了井渠结合灌区节水灌溉系统的雏形,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努力,进行优化,提高灌溉系统效率,最终集成井渠结合灌区节水灌溉系统智慧化。
简介:本文是介绍如何应用智能井系统与完井的结合来控制深海区的油藏流入。在深水海底,远程控制水流入的能力可以免除成本很高的钻井平台维护作业,同时能延长油井的寿命并增加可采储量。在巴西深水海域,具有机械裸眼隔离的裸眼水平井砾石充填完井都已与完全可靠的电子智能井系统结合在一起。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设计、测试和实施。巴西深水海域仍然是迫切需要为提高经济效益而推动新技术应用的地方。1998年在巴西深水海底实施了水平井砾石充填完井。到目前为止,已对生产井和注入井成功实施了52次海底水平井的砾石充填。为了进一步提高深水区的经营效益,于1999年开始在坎普斯(Campos)盆地实施5级多分支井。由于裸眼水平井砾石充填的成功不断显示出经济效益,有必要提供一种与砾石充填相结合的有效层位分隔。2001年在坎普斯盆地成功应用了可获得层位分隔的分流阀技术。水平井的层位分隔和长水平距离使油田经营者能够选择性地开采油藏,并使桶油当量的开发成本降至最低。莫索拉(Mossoro)油田,在陆上部署了由31/2-in和51/2-in流入控制设备构成的完全电子化智能井系统。安装这套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在将该技术应用于海底油井之前加以验证。这些阀门是在办公室遥控操纵的。经过数月的成功应用和收集数据,拆除了该系统并准备将其安装到深水海底油井。在陆上油井的试验期间,发现有必要修改数据的存储容量。然后对软件进行了修改,以优化数据的存储速率。为了将智能井系统与防砂完井相结合,必须有一个优化过程以满足建井和作业需要。这一优化过程包括:(1)为达到目标井位进行井眼轨迹设计,同时要控制“狗腿”的严重程度以利于智能井系统设备的下入;(2)为获得流入控制和尽量降低安装过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