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采用腹式呼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的具体效果。方法 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我院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将患者均分两组,参照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采用腹式呼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区别干预效果,统计两组盆底肌、腰背部疼痛评分、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各项数据,对两组数据差异。结果 两组盆底肌、腰背部疼痛评分、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各项数据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腹式呼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中展现出显著的效果,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同时提升生活质量,效果获得患者满意,值得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本院86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肌筋膜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骶调筋针法。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估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TGF-β1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9.55%(3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30)。治疗后,观察组ODI、VAS、PFIQ-7及PFIQ-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79、14.05、10.61、10.10,P值均<0.001);下腰痛、肢体疼痛、步态跛行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3、12.16、10.89,P值均<0.001);血清TGF-β1[(163.81±28.05)μg/L比(124.56±19.23)μg/L,t=5.76]、IGF-1[(64.52±9.14)μg/L比(49.86±7.62)μg/L,t=5.0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可有效改善产后骨盆痛患者的骨盆功能,缓解盆腔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肌筋膜激痛点产生机制、诊断的相关研究,且与比较容易混淆的阿是穴及压痛点进行鉴别。结合中外研究现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筋膜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展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初次缓解治疗次数、盆底表面肌电值恢复治疗次数、症状完全缓解治疗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能缓解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盆底肌电位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
简介:摘要:慢性偏头痛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失能性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性疾病。目前慢性偏头痛的治疗其实更多的依靠手法治疗,本文通过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治疗慢性偏头痛,并取得较好效果,探讨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评估与治疗慢性偏头痛的心得体会和治疗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产后腹直肌分离症使用针灸结合肌筋膜重整方式的康复疗效。方法 临床研究对象选择2021.03~2023.03在我院接受产后腹直肌诊治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进行诊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筋膜重整方式进行诊治,观察两组患者双侧腹直肌间距、腹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诊治前两组患者脐上3cm、脐水平及脐下2cm双侧腹直肌间距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双侧腹直肌间距低于对照组(P<0.05);诊治前两组患者脐上3cm、脐水平及脐下2cm腹围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腹围低于对照组(P<0.05);诊治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SDS、SA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总满意率(96.67%)相对于对照组(80.00%)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3.33%)相对于对照组(73.33%)更高(P<0.05)。结论 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症患者采取针灸结合肌筋膜重整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缩小腹直肌间距、降低患者腹围、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患者诊治护理满意度、提高康复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提倡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盆底肌高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的20例产后盆底肌高张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治疗,包括凯格尔运动指导、生物反馈治疗)和实验组(采用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磁电治疗包括磁刺激和电刺激,肌筋膜手法由专业治疗师操作),两组均接受相同健康教育并记录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盆底肌张力评估(对照组:75.0±2.5,实验组:86.7±0.7)、盆底功能评分(对照组:77.3±0.6,实验组:88.7±0.4)。结论: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盆底肌高张效果显著,能改善盆底肌张力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盆腔筋膜是争议较大的人体解剖部位之一。结直肠外科、妇科和泌尿外科根据专科手术的特点,分别对盆腔筋膜进行解剖标记,命名未能形成统一。对某些特定的解剖结构(如盆丛),不同学者对其位置的描述存在明显差异。标准解剖术语的缺失,给医师理解相应解剖结构造成困难,也阻碍了学科间的交流。本文结合尸体解剖研究、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对盆腔临床解剖的常见困惑和盆腔关键临床解剖术语进行阐述,包括:(1)尿生殖筋膜和膀胱腹下筋膜是脏筋膜的组成部分;(2)脏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是两层独立的筋膜;(3)盆丛位于脏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汇合处的外侧;(4)从层面的观点来理解盆腔侧韧带;(5)把握筋膜理解的整体观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中医科的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括30例患者。对照组的3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针灸治疗,30例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效果显著,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数据显示完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肌功能锻炼在产后性交痛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均为本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对入组产妇实施不同的产后干预,其中60例在产后均接受常规产后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设为对照组。其余60例设为观察组,对该组产妇,均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干预。结果:干预后3个月,经盆底肌肉压力检测,观察组阴道静息压与阴道动态最大压力值、最大收缩压力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进行测评,观察组产后性交痛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状况,减少产后性交痛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