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科儿科合作对产房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的影响。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产房新生儿窒息患儿的随机分组,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苏和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产房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产科儿科合作模式进行窒息复苏和护理,包括妇产科医师与儿科医师的协同工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复苏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房护理模式进行窒息复苏和护理,仅由妇产科医师或助产士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中,窒息复苏和护理时,产科儿科合作能够更快地进行有效的复苏干预和支持,减少窒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科儿科合作对产房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妇产科医师和儿科医师的协同工作,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窒息复苏,并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因此,在产房护理中,应推广和实施产科儿科合作模式,以改善产房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新生儿科与产科的合作,使高危新生儿的救治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产儿科合作,新生儿科医师提前进产房,提前监护干预高危新生儿560例为观察组,另选产儿科合作前568例未进行提前干预的高危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4,P<0.05),窒息的病死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x2=2.41,P<0.01)。结论新生儿科医师提前进入产房及早干预,可降低高危新生儿的死亡率,应大力提倡产儿科合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心衰治疗,对照组采取心衰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护理满意度为93.34%,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吸氧护理、输液护理、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临床治护效果以及舒适度、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发展。
简介:[摘要] 现目前,团队合作模式开始广泛用于医疗卫生组织的日常工作中,且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病房也成为了收治病人最多的科室之一,使得医疗与护理间又优势不互补的问题日渐严峻。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多收治病情严重的儿童,其病情发展迅速、病种复杂、易出现并发症、致死率极高,故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较高。因此,在重症儿童治疗中,需将多学科医护工作相结合,通过医护工作的团体合作,为患儿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进而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基于此,本文围绕围绕儿科危重症护理领域团队合作进行综述分析,为提升危重患儿团队救治能力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团队合作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提高儿科急诊护理质量。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100名儿科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团队组(实施基于团队合作的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了护理时效相关指标、护理成功情况、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在护理时效相关指标上,团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托使用时间,脊柱板使用时间,复温使用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止痛药使用时间,首次CT检查时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均P<0.05)。在护理结果方面,团队组(应急成功率96%,不良事件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成功率76%,不良事件发生率24%)。在患者满意度评价上,团队组的总满意度达到96%,对照组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团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团队组8%,对照组26%,P<0.05)。结论 实施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诊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时效、提高急诊护理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产医学中进行产科、儿科合作新模式的意义。方法从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胎儿中,随机挑选出2000例,对产科、儿科合作新旧模式对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和与之有关的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2016年2月为界限来将2000例胎儿划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对照组采用旧合作模式,观察组给予新合作模式,对比两组的新生儿和围产儿死亡率、与围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结果通过采用新合作模式观察组的新生儿死亡率、窒息率和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产医学中通过利用产、儿科合作新模式,极大的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与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日益增长。儿科作为医疗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疾病治疗和护理工作覆盖了众多专业领域。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护理方式已不足以应对患者日益复杂的需求。因此,探讨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在儿科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在儿科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医护人员包括护士、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共同参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由护士负责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结果: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2. 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能缩短住院时间。3. 家属满意度 观察组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能提高家属满意度。结论: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在儿科疾病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各专业领域的优势,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同时,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还有助于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在儿科疾病管理中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