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作为衡量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基础指标,探明其在市域尺度上存在的时空分异特征,可为差异化制定城市绿地建设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我国大陆建制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1996~2015年我国市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时空演变特征。实证表明:从时序演变看,由于全国公园绿地面积增速相对快于城市人口,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上升,增速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从差异变化看,市域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进一步扩大;不同规模城市群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呈“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规律,但增速却呈相反态势。从空间分异看,市域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差异明显,呈“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年均增幅和递增速率均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规律;增速变化类型未形成明显的空间集聚,低水平中速增长型城市占比最大。
简介:“人均”二字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人们普遍使用。无论在广播、电视、报纸或与人交谈,“人均”二字常被用到。例如:“人均产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等。那么,“人均指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它与我们常说、常用的“人均指标”是否等同?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人均指标”在统计理论界没有规范的定义。一般认为按人口平均的指标均为“人均指标”。在我看来,应将“人均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平均指标的“人均指标”。另一类是属于强度相对数的“人均指标”。两类“人均指标”在计算和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区别:第一,属于平均指标的“人均指标”的总体各单位必须具有同质性。例如,工人人均日产量,其每个人都应该是生产产
简介:世界银行研究中心以一种新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国民财富的调查显示,美国的人均财富近40万美元,高居全球之冠。中国内地排名世界第56位。世界银行以“人造财富”、“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源”三大项目,同时考察社会资源、土地资源、原始劳动力等数10项因素,以此计算各国的人均国民财富值。该研究中心为此进行了长达5年的调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已习惯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世行研究中心以新的标准测得国民财富指标更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资源和未来潜力。世行说,根据1994年的数据,人均国民财富超过30万美元的国家世界上有5个,即美国、瑞士
简介:文章以全国361个县级市为研究单元,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研究指标,采用数理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5年我国县级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时序上,县级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因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且城市人口总体下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2)差异上,县级市市域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相对差异在快速缩小,但绝对差异依旧显著,两极分化形势明显;3)空间格局上,县级市市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经历了"低水平基本均衡""东西部突出""东部→中西部→东北三个梯度"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从增长情况看,则呈现东部增量最大、西部次之、中部及东北较弱的空间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