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然资源的有限.这种矛盾具体表现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掠夺.用停止发展的方法和用禁欲主义的道德教化都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单纯用科学技术的方法也不能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生存竞争方式,发展人与人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实行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对自然资源实行有计划的分配,改变现有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目的的社会发展模式,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
简介:人类中心主义批判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人类中心主义做全面、系统的理解是这一“批判”的逻辑前提。本文从哲学四大“板块”的维度,把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成理性主义的本体论、“三个一切”的价值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和“怎么都行”的方法论。这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祛魅与消解,对于环境伦理学的建构与完善,都具有“元”理论的意义。
简介:党的十九大要求: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浓郁的哲学意蕴,它体现了"人是类存在物"的人学底蕴、"真正的共同体"的价值取向、"世界历史"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简介:20世纪中叶,人类工业文明达到它的最高成就,伴随它的生态危机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这种危机成为时代转变的拐点。它表示工业文明开始走下坡路,一种新文明——生态文明成为上升的文明。环境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它是人类创造新文明的伟大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思想和理论结晶,又是人类建设新文明的哲学基础。发展环境哲学研究和应用,为人类新文明建设服务,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简介:摘要:创新创造是人类的天赋潜能。人类的创新创造是先天赋予的潜能,又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性相近习相远。中国古代思想家注重阐发人性中的“德性”而忽视阐发人性中的“智性”——创造性,这是由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性质决定的。人的创造性是基于实践的不断发展过程,实践的需要推动了人的创造性发展。人的创新创造潜能的成长与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文化教育制度的性质有着直接的关联;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对人的创造性潜能的成长起着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围绕事关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从文化哲学角度看,这一重大理念是人粪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也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它一方面在“共同体”视野下提炼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原则,另一方面也正将中国故事升华为“共同体”层面的人类经验。
简介:作为一种常常缔造票房神话的好莱坞类型电影,科幻片是基于科学和技术而生发出的电影形式。通过解析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作《星际穿越》,可以看出科技之于人类既是福祉,又是灾难,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之间存在的博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
简介:21世纪哲学的主流是生命哲学。未来的生命哲学将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感,将进一步从感性实践出发,更充分地展现人类生命的具体规定性和丰富性,将致力于追求生命的完整性与和谐发展,将尽可能克服目前哲学学科分类中所存在的“条块分割”的弊端,将进一步推动哲学的“大众化”……。21世纪生命哲学在把握人类生命的同时,将成为人类生命的理性表现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为我们思考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新的视野。然而,它首先需要应对的是“人类命运冲突体”之类的立场,后者的代表显然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自从1993年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之后,此论俨然成为讨论文明之间关系不能回避的范式。中国学界也对之作出了回应。人们时常注意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寻找应对资源,然而,中国哲学界的天下主义观点以及试图用忠恕之道应对文明之间关系的观点,具有内在的致命不足。与之相对,中国现代思想对解决文明之间冲突关系、构建命运共同体具有生命力,对此可以谭嗣同的仁学、蔡元培的世界主义为例加以说明。
简介:本文论述了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美学思想,雅斯贝尔斯认为超越是悲剧的哲学意义所在,真正的悲剧是存在论的,悲剧英雄的伟大体现在对悲剧的命运的抵抗和斗争中.要真正领悟雅斯贝尔斯的悲剧哲学,只有亲身体验、感悟,才会真正读懂,这需要读者的生命中真正经历过一番磨难.
简介:现有的对虚拟问题的研究,多从技术层面展开或对其作形上之思,相对缺乏人学研究的视野,容易遮蔽其人性意蕴。虚拟是指人借助符号中介系统超越现实、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运用哲学人类学的理论对虚拟的属人本性、文化符号创造本性进行阐释,可以拓宽虚拟研究的思路,深化对虚拟的认识。
简介: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全球各国在各个发展场域创新创造、互容互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
简介: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是内在于现代人本主义和文化哲学的重要理论形态.在哲学研究气质上,舍勒哲学人类学超越了乐观与悲观的两极对立,蕴涵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特征;在人的研究的思路上,开创了对人的存在的本体论观照的新视野、存在论研究的新领域并确立了新的哲学研究范式--人类学范式;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克服了传统哲学对于人的片面理解,以科学与形而上学相结合的方法论超越了传统哲学方法论的片面性,并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进程产生了总体影响;同时也为所有关于人的科学奠定了基础.而舍勒哲学人类学的局限则体现在缺乏前后一致的方法论和缺乏实践维度的观照.
简介:欲想了解卢梭思想对解读体育的意义,有必要从历史的线索中寻找答案.我们从希腊的文化历史中即可读出人在文明社会中的特殊状态.强者离不开体育,惟有体育才能有效对抗文明中的退化.希腊人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尽管这个问题是通过复杂的法制与政治的力量来解决的.
简介:人类中心主义一直主宰着人对自然的认识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然而,在这种价值观念导向下,自然和人类都造成了巨大灾难。从大自然的能动性和错误的两分法等方面出发来剖析人类中心弊端,呼唤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回归,全面确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简介:与集中研究“人类解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相区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人类解放”的前提问题。“神圣形象”就是人的自我异化,其根源在于“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然而,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批判“非神圣形象”自我异化的根本任务。这就是“人类解放”的前提。从宗教批判出发,明确解放是人从国家和政治统治中解放出来。从政治批判出发,表明解放必须从“德国人”的政治解放上升到“人”的普遍解放。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力量在于现实的变革,即无产阶级通过彻底的革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威廉·亚当斯的《人类学的哲学之根》所阐明的理论意识,揭示美国人类学起源、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人类学发展之初接受了西方的学术传统,但受到西方思想熏陶和方法训练的人类学家回国后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受到国内诸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
简介: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势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重大挑战和问题,甚至潜着诸多方面的危机.认真思考中国哲学传统在21世纪中国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无疑很有意义.
人类的哲学性遗传
人类环境困境的哲学思考
哲学座架下的“人类中心主义”梳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意蕴
环境哲学与人类新文明建设
对人类创新创造潜能的哲学思考
罗钊明:新新人类的管理哲学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从《星际穿越》看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哲学思考
21世纪: 哲学是人类生命的理性表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现代哲学的智慧——兼论中国古典哲学的困境
人类悲剧的超越——雅斯贝尔斯对悲剧的哲学阐释
虚拟人性意蕴的哲学人类学阐释
道教智慧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启示
意义与局限:舍勒哲学人类学的评价
卢梭的抗议——体育克服人类缺陷的哲学线索(下)
放下征服者之剑——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反思
“人类解放”的前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再研究
探寻中国人类学之根——由威廉·亚当斯《人类学的哲学之根》谈起
中国哲学传统与21世纪中国和人类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