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视觉人类“工具化”、“技术化”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对视觉研究理论的陌生,导致视觉人类被“边缘化”。视觉人类的当代研究,不仅需要研究人类视觉文化遗物和通过镜像聚焦和折射的文化视像,还需要直接面对人类活态的视觉文化现象,面对不同群体的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和视觉行为,研究人类的群体性图像信息、视觉符号和视觉文化行为,关注视觉媒体和媒体革命对文化的影响,考察在现代视觉媒体影响下的文化涵化、文化冲突和文化变迁。

  • 标签: 人类学 视觉人类学 媒介 虚拟
  • 简介:“阿訇”作为回族穆斯林中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的人员,凭借渊博的宗教学识与高深的宗教造诣,在回族群众中享有极高的权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阿訇利用其宗教身份与宗教权威,融合回族少数民族习惯法和国家制定法相关内容,积极参与回族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而备受青睐,为维系回族社区的和谐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阿訇调解的运行却非一帆风顺,因此,有必要对阿訇参与民间调解的个案进行分析,总结归纳阿訇调解的一般方法和运行程序,深入了解阿訇调解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 标签: 法人类学 阿訇 调解 纠纷
  • 简介:羌族的禁忌源于原始社会羌人对于万物有灵和神灵、祖灵、鬼灵的信仰崇拜,具有传统久远,分布广泛的特征;羌族禁忌的核心功能是自我保护,其在稳定羌族社会秩序方面,有着一定的"社会契约"的功用,对于羌族传统的生存环境、社会生活等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羌族民众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 标签: 人类学 羌族 信仰 禁忌
  • 简介:文化策划是逐渐兴盛起来的文化现象。在民族人类视野中进行文化策划,能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对文化资源有更好的把握,同时还能够促进应用民族人类的发展。民族人类视野中,民族人类的方法和基本观点对文化策划有方法论意义,文化策划有自己的侧重点、立足点、关注点。民族人类视野中,文化策划要把握好文化资源,要熟悉好民族政策和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 标签: 民族学/人类学 文化资源 文化策划
  • 简介:笔者在对巍山彝族打歌文化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巍山彝族打歌文化进行了解读,并对其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相应的思考,旨在促进其顺利传承与合理发展。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巍山 彝族 打歌
  •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西方人类界研究伊斯兰教的学者及作品缺乏深入了解。曾有文章介绍过欧美和日本学术界对中国穆斯林社会的研究,但就宗教人类对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研究介绍很少。本文是一篇总结最新欧美人类界研究伊斯兰教的文章,作者梳理了学术史,分析了研究现状,提出了可供讨论的问题及研究空白点。人类研究宗教具有深厚的传统,对伊斯兰教的研究也具有独特的视角,西方人类学者从历史、社会、理论、知识、权利、性别、仪式等角度关注过这一宗教及信仰群体,包括埃文斯·普里查德、格尔兹、萨义德、艾克尔曼、费舍尔、安敦等著名学者。通过本文的介绍,国内学者不仅从中可以领略到他们对各种问题的研究范式,同时,这些理论和视角也能够给我国研究者提供新的视野,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 标签: 人类学 伊斯兰教 西方 理论
  • 简介:“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实质上说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正是出于这一精神的要求,周作人对西方文化人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中心构建了他独特的知识体系。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富于穿透力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文化人类的学科滋养,正是文化人类使周作人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义”,跟整个20世纪的“人”的觉醒与解放运动完成了精神呼应,它同时也垫高了周作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的观照视点,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 标签: 周作人 文化人类学 文明 野蛮 国民性
  • 简介:客家作为生活在以闽粤赣三角地区为大本营的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族群,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古老的客方言、广泛分布的围龙屋、土楼民居建筑、崇文重教的传统美德、重祖先、敬鬼神的文化遗风等引起了历史学、人类、语言、建筑、美术、音乐等诸领域的学者的极大兴趣。然而检阅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对客家地区的武术文化的研究却十分滞后,至今少有人问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客家地区的武术无足轻重,根本不值一提,更不用说研究了。因为在客家地区的习武之风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客人多精技击,传自少林真派。每至冬月农暇,相率联系拳脚、刀剑、矛挺之术。即古人‘农隙讲武’之意也。”而且客家地区的武术流派众多,在中华武术的“大森林”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地位。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客家地区的口碑材料,结合地方文献资料,拟对客家地区的武术文化作一初浅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 标签: 客家地区 武术文化 历史人类学 地方文献资料 文化内涵 民居建筑
  • 简介:人类坚持"一切人类社会皆有其法律制度"的理论,打破了在国家结构中探讨权力与秩序的传统研究方法.在无国家的人类群体或与国家联系不甚紧密的底层民众中,由公众授权产生的民间权威是建构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政治权力的出现,这种公众权力因受挤压而凸显出由强渐弱的变迁态势,从而使民间社会表现出单一式、双重式和黏合式的秩序重建家园模式.

  • 标签: 人类学 权力 权威 秩序
  • 简介:《戏剧人类》一文是尤金尼奥·巴尔巴(EugenioBarba)为他与罗马大学教授尼古拉·萨瓦莱斯教授合著的《戏剧人类辞典》(Routledge,1993)写的导言,其中表达了他所从事的戏剧人类研究的一些重要观点,显示了当代戏剧研究和实践的进展。巴尔巴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真正的探索者,他的事业历经艰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表现出一种精神和理想。他在丹麦的赫尔斯特伯(Holstebro)小镇领导着他的戏剧人类国际学校(ISTA),不懈地传播自己有关戏剧的独特体验、见解、方法和实践。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工作吸引了全球戏剧人的关注。巴尔巴认为戏剧人类的研究重点在表演的行动方面,但他并不研究如何通过身体动作描绘对象或者叙述过程。他研究纯粹的身体;研究那种非描绘、非表现状态下的身体魅力;研究身体动作视象的生命力;研究“以最小限度的动作最强烈地表现出来的生命之美”。他对表演者身体行动的论说,本质上与造型艺术极为相似。我们常常看到对当代造型艺术模糊、晦涩、苍白的论述或说明,而尤金尼奥·巴尔巴以明晰的语言提出了基本概念、原则,甚至是训练方法。我认为他的工作不仅仅启示戏剧和表演,同时也阐发了当代造型艺术中一些极为重要的方面。他的研究深切而充满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些从事造型艺术的人去思索。这就是我,一个从事舞台造型创作和教学的人,对表演者和导演尤金尼奥·巴尔巴感兴趣的因由。

  • 标签: 造型艺术 身体动作 人类学研究 大学教授 戏剧研究 国际学校
  • 简介:"变形"不是简单的身体和形式的转换问题,而是特定文化语法中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共谋与分裂的产物。在审美人类视野中,"变形"主要从两个方面凸显其与"美"的相关性:一、在以包含和排斥为潜在逻辑的制度性神圣化原则中,"美"被历史地生产与再生产出来;二、艺术通过审美变形使人们"看到"被遮蔽的现实生活关系,从而打破现代神话的种种幻觉。两种变形机制共同指向关于"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与能建构的存在的追问,并以此显现美学的现代性之维。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变形 意识形态 神圣化原则 审美变形
  • 简介:人类文化进化过程中,音乐被看成了文化符号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各种形式被赋予比喻义,形成一种极为复杂的符号意义。音乐符号被作为符号意义上的符号来理解和研究,除了自身就是一种可被感知的形式外,还可以在符号使用者的思想中表达其他的东西。从音乐人类视角去研究音乐符号,音乐符号被证明具有象征、思维、功能等特征。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音乐符号 特征
  • 简介:摘要运用人类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是对教育认知的巨大突破。目前校本教材逐渐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也给教育人类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从教育人类的多元文化和人种志视角出发,对校本教材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措施。

  • 标签: 教育人类学 校本教材 多元文化 人种志
  • 简介:刀安仁的思想标志着傣族近代思想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刀安仁一生的经历、活动、业绩,以及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代表着近代傣族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本文从文化人类的角度探究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 标签: 刀安仁 主要思想 形成原因 文化人类学
  • 简介:华侨农场是一个在特殊历史时期,因特殊历史事件,经由特殊历史决策而形成的特殊社区.本研究以松坪华侨农场为个案,剖析这一特殊社区的历史发展轨迹,探讨归侨群体的社会记忆与认同建构,并关注集体安置移民的经验及其给与后人的启迪.

  • 标签: 社会人类学 华侨农场 归侨
  • 简介:摘要:中国影视人类先驱庄本在四川凉山的民族志摄影,包罗万象,其记录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凉山彝族社会珍贵的画面,而摄影作为人类的第二种语言,庄本的凉山图像叙事,涉及生活、肖像、文化等方面的图像,论文试着来挖掘其人类精神与学术价值。

  • 标签: 影视人类学 庄学本 图像叙事
  • 简介:文化人类涉及到的领域极为广阔,它使得民族音乐更具有人性因素、使其拥有了社会功能,并推动民族音乐凝聚力不断的增加,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田野工作作为文化人类和民族音乐两者的基石,使其充满了动态生命力。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文化人类学 田野工作
  • 简介:消费一直是朝鲜族社会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劳务输出打破了原有社会体系的均衡,造成新的消费需求。“韩流”加速了外来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使朝鲜族消费的社会整合作用滞后于它的分化作用。朝鲜族消费文化变迁应该是由无意识变迁到有意识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应利用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杠杆”来指导和调节消费者的行为,促进消费者行为合理化,使其在社会整合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朝鲜族 消费文化 变迁
  • 简介:本文以人类符号象征理论。分别对凤冠的两大要素——凤和冠进行文化探源。分析了凤冠成为古代汉族女性至高身份象征的符号意义。

  • 标签: 古代 汉族 女性 凤冠 符号
  • 简介:丧葬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的表现之一,并随之发展不断变迁。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族群或民族的丧葬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生活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地的西藏错那县门巴族的丧葬文化,就非常有其地方与文化特色。基于当地社会历史调查,认为高原山地环境、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复合社会形态和佛本并举的宗教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喜马拉雅山地特色的丧葬文化现象。

  • 标签: 西藏门隅 门巴族 丧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