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球价值创造体系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产品价值的增值过程被分割成片,传统的企业内部产品价值链突破了企业和国家的界限,转变为全球分配与转移,形成了全球价值链。本文对已有文献大致梳理,揭示当前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问题。
简介:基于OECD—T1VA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本文在测算1995—2009年中日制造业各部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全球价值链长度指数和距离最终需求距离指数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中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状况。所得结论表明:1995—2009年,中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不断上升,且中国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日本。中日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后向参与嵌入全球价值链,而日本中高技术部门主要通过前向参与嵌入全球价值链,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正逐步由后向参与向前向嵌入转变。进一步从全球价值链长度指数来看,中日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长度均不断延伸,且中国各制造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长度及其国内部分均显著大于日本,这说明中国承担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生产阶段的数量相对多于日本。最后从最终需求距离指数来看,中国制造业各部门的最终需求距离指数都高于日本,说明与日本相比,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高。
简介:摘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融合,数字贸易正在以更加全新与基础性的方式重塑世界经济。本文利用OECD最新投入产出数据库及Koopman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对中国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度,在系统梳理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因素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数字贸易各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发展态势,且各细分行业发展具有差异性。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数字基础设施质量、行业国际竞争力对中国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此,政府应优化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并激发对数字化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及合理利用外资。
简介:【摘要】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东部沿海地区在全球化中的定位有密切的关系。东部地区在加入全球价值链时,由于对“世界加工厂”的低端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把中西部地区压制在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商的地位,抑制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和可能的选择。由于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自身面临着完成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还没有足够的经济能量来带动区域经济和关联产业的发展。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和贸易摩擦增加等挑战,东部地区的国际代工企业目前正面临着产业内迁还是外移的重要抉择,一旦以外资为主体的国际代工者选择产业外移而不是向内地迁移的方式,除了对东部沿海地区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之外,更会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为了在动态的竞争中实现价值链的攀升和区域经济良性互动,较为可行的政策途径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已有的全球价值链基础上,着力延伸和大力发展国内价值链,通过产业内迁和产业链的延伸,构建以本土企业为主体的国内价值链。国内价值链无论是对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还是对形成区域间的产业前后向联系,进而对缩小区域发展差异,都具有积极可行的实践价值。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千方百计地降低中西部地区的交易成本,形成有利于本土企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著者文摘]
简介:中国制造业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已经全面融人全球价值链体系,这种融入主要是通过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RCA指数以及产业内贸易IIT指数等三个指标来反映,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中国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地位,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构建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该文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构建的主要因素,包括来自发达国家的干涉和封锁、中国的政府行为及政府间利益冲突等,强调在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重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包括政府要切实降低本国制造企业构建国家价值链的制度成本、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导向、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以及要加快培育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