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为我医院肿瘤治疗水平提升做出贡献。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3例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热塑膜固定技术,实验组采取负压垫固定技术,观察组采取热塑膜联合负压垫固定技术。在干预后,对各组的体位偏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不同的固定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而对体位偏移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采取热塑膜联合负压垫固定技术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研究和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常规体位固定与发泡胶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观察对象: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予以常规体位固定(n=35,对照组),另一组予以发泡胶固定技术(n=35,观察组),比较不同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首次放疗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15d放疗后,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泡胶固定技术能够有效缩小体位摆放误差,提高放疗的精准度,提升放疗治疗效果,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自 2019.01-2020.06来我院接受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 110例进行研究,因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固定组与热塑体膜固定组。其中常规固定组 55例患者应用真空袋固定方式,热塑体膜固定组 55例患者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方式,比较两组应用不同固定法所出现的误差情况。结果:热塑体膜固定组前后方向、头脚方向与左右方向误差率显著低于常规固定组, P< 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方法,可有效降低放射误差,确保整体放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中,选择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n=40),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均应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技术,开展时间为2020.1-2021.1。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各方面误差。结果:在本次40例乳腺癌患者放疗中,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技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在平移误差、旋转后平移误差均小于0.50cm,均符合临床摆位需求,且所有患者在X、Y、Z方向上的旋转差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托架固定技术各方面误差均较小,均满足临床需求,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乳腺托架固定装置。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结合真空袋仰卧位固定方法,观察固定效果并计算平均摆位误差、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Dmean。结果3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起到良好固定效果,设计的放疗计划各参数均能达到临床要求。3例患者平均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26±3.40)、(-2.63±4.63)、(6.13±4.86) mm,靶区CI为0.56±0.09、HI为1.186±0.059、Dmean为(2586.56±63.28) cGy。结论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或潜水衣都可以联合真空袋进行TSI治疗的体位固定。通过补偿膜剂量建成效应提高表皮剂量达临床要求,为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进行TSI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体位固定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到 2018 年 6 月 在我院进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 76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治疗)与观察组(热塑体膜治疗)各 38 例,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相比,热塑体膜固定的精准度更高,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放射治疗的最终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86例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需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乳腺托架固定技术实施体位固定,观察组采取楔形真空袋、体架与热塑体膜三者联合固定技术实施体位固定,并利用CBCT影像系统行拍片验证,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右、上下、前后各方向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左右、上下、前后各方面摆位误差超5mm的发生率分别为0.00%、4.65%、0.00%,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95%、30.23%、25.58%,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行个体化乳腺癌放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经改进后的新型固定技术实施体位固定可有效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减少摆位误差超5mm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胸部肿瘤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患者,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其中10例采取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记为对照组,10例采取低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记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摆位误差,放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X轴、Y轴与Z轴摆位偏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放射治疗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60.00%,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胸部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采取低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相比于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小,且可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在临床上正确的卧位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的影响,住院危重患儿常因病情的需要取半坐卧位。半坐卧位为抬高床头30~40°,摇起膝下支架5~10°。目前国内的儿童病床功能、规格不一,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取半坐卧位的体位要求,而且患儿的自律性差,摇高床头取半坐卧位时经常容易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