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32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救治, 16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16 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 PaO2、 PaCO2和氧合指数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3.75 %,对照组为 75.00 %, 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氧合救治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救治,1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16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aO2、PaCO2和氧合指数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氧合救治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24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数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所取得PaCO2数值低于干预前所取得数值,所取得PaO2、PaO2/FiO2数值高于干预前所取得数值,观察组所取得PaCO2数值低于对照组所取得数值,所取得PaO2、PaO2/FiO2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取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24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数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所取得PaCO2数值低于干预前所取得数值,所取得PaO2、PaO2/FiO2数值高于干预前所取得数值,观察组所取得PaCO2数值低于对照组所取得数值,所取得PaO2、PaO2/FiO2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取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治疗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FM)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6例成人FM并发CS患者,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及IABP辅助下,血流动力学仍呈恶化趋势,而应用静脉-动脉模式ECMO支持,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9.50±5.54)岁,其中男1例(16.7%),女5例(83.3%)。ECMO支持时间(154.67±56.40)h,IABP支持时间(179.00±62.92)h。在6例患者中,5例(83.3%)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循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患者的心功能正常。1例患者未能撤机,死于并发症。结论在药物及时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基础上,IABP联合ECMO辅助循环治疗可能在FM并发CS患者中起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4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搭桥术者共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研究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0例,研究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结果实验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35.69min±26.92min<291.64min±26.33min;419.38ml±106.39ml<691.64ml±116.22ml;12.64d±3.21d<19.62d±2.09d;2.60d±0.88d<4.29d±0.75d;14.98d±3.64d<22.61d±2.18d);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13.33%<36.67%);生活治疗总平均分高于对照组(89.64±4.69>72.60±3.54)分,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心脏搭桥术患者应用体外循环不仅利于降低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更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手术中实施麻醉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于本院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 84 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入选患者年龄分为 A 组患者 42 例和 B 组患者 42 例, B 组患者为未成年, A 组为成年人。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中发现, 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 , B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3%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积极有效的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尤为重要,特别是未成年人群中,实施有效的麻醉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48例,采用全肺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给予抗结核药物。观察术后肺结核转阴情况、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术前48例患者痰培养均为阳性,术后痰菌转阴率、治愈率均为95.8%(46/48)。术后3、6个月,患者FEV1及MVV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PaCO2显著低于术前(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进行全肺切除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