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纵隔髓外造血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临床误诊的发生。方法通过检索国内文献报告的纵隔髓外造血病例,荟萃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文献共筛选出纵隔髓外造血个案报道论文23篇,加上本院治疗1例共计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1~62岁,平均44.3岁;有贫血相关记录者25例,2例无贫血,合并有贫血病史者23例(88.46%);脾脏肿大11例,脾切除4例;有临床症状记录者12例(46%),胸痛6例,乏力4例;病灶为多发者20例(76.9%),多发病灶发生于脊柱两侧者16例(80%);所有病灶均位于后纵隔。手术切除后确诊者17例(65%),穿刺活检确诊者8例,通过贫血病史结合CT表现临床诊断者1例。结论纵隔髓外造血是良性改变。好发于中年贫血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且大部分患者无症状。病灶位于后纵隔,好多发,并常在纵隔两侧同时出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诊断与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合并贫血者通过输血治疗纠正贫血可减少复发风险。该病预后良好。

  • 标签: 髓外造血 纵隔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骨自溶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ProQuest、SpringerLink数据库,纳入2016年4月前发表的骨自溶症病例报道。提取患者的资料: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症状、体征、并发症、影像特点、病理特点、治疗方法、随访时间及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共纳入151篇文献、210例。男女比率为1.84∶1。中位就诊年龄21岁(2个月至83岁)。70%患者的病变为多发,人体所有骨骼均可起病,但以肩胛带周围及骨盆周围多见。约80%患者的首诊主诉为局部疼痛,其余患者则多因并发症(胸腔积液、病理性骨折等)就诊。影像学特征:局部骨质(包括骨皮质及髓质)进行性溶解消失。病理特征:残存骨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富含大小不一的薄壁脉管。约70例曾接受放疗,其中32例的放疗剂量和随访资料完整。此32例中,24例病变在放疗后趋于稳定(随访3个月至14年),3例接受放疗者,放疗后1年病变仍继续进展,5例在放疗后半年至4年内死亡。30余例曾接受二磷酸盐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16例中9例在治疗2年内病情趋稳,4例在治疗后4个月至3年病情仍继续进展,剩余3例则在4个月至4年内死亡。接受干扰素治疗的20余例中,8例治疗后2年内病情趋于稳定;2例治疗后1年无明显疗效,改用其它方法治疗;2例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后4个月和4年后死亡。骨自溶症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乳糜胸)、病理性骨折、由椎体骨折导致的脊髓神经压迫,总死亡率为13%。结论骨自溶症为一种罕见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和病理。各种治疗方法的准确疗效尚未明确。

  • 标签: 骨自溶症 骨溶解 破骨细胞 放射疗法 二磷酸盐 干扰素Α-2B
  • 简介:目的:分析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1997年至2007年CNKI和CMB收我的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患者148例的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诱发癫痫药物、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癫痫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患者中,男82例,女66例,平均年龄(40.16±24.08)岁,有癫痫病史15例。诱发癫痫样发作居前三位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82例(其中喹诺酮类39例),占55.4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34例(其中抗精神病药物20例),占22.97%,麻醉药8例(其中氯胺酮6例),占5.41%;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类型以全面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为主,共120例(81.08%),其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15例(10.14%);患者年龄〈19岁32例(21.6%),年龄≥60岁52例(35.14%);超剂量用药21例(14.19%);45例联合用药患者中有10例出现癫痫样发作。癫痫发作时间为首次用药后3min至6个月.持续时间为4s至20min。147例癫痫样发作患者经停药及对症处理症状均好转或痊愈,1例因肺部感染,循环衰竭死亡。结论: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可能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患者的年龄(老年或未成年)、癫痫病史、原患疾病、药物剂量过大以及联合用药等因素相关。

  • 标签: 癫痫样发作 文献分析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对36例消渴丸严重低血糖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消渴丸导致的36例严重低血糖反应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注意个体化给药,通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用药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消渴丸 严重低血糖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下载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4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在用药30min以内发生过敏性休克30例(75%),缓发型过敏性休克10例(25%)。经积极抗休克治疗,39例恢复正常,1例死亡。结论: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临床并不少见,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甲硝唑 硝基咪唑类 抗菌药物 过敏性休克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查阅2001年~2009年因应用阿昔洛韦致不良反应相关文献41篇(共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昔洛韦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31~60岁之间,大部分患者在用药10~6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肾功能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阿昔洛韦的适应症、用法及用量,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阿昔洛韦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应用阿昔洛韦所致不良反应,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有关文献报道因应用阿昔洛韦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对比分析。结果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阿昔洛韦的适应症、用法及用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 标签: 阿昔洛韦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国内医药文献报道的42例阿昔洛韦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阿昔洛韦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多在31-60岁之间,在用药后10min-1h内的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累及多个系统或器官,常引起患者的肾功能降低。结论医生要熟练掌握阿昔洛韦的适应证,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用法,坚持科学、合理用药。

  • 标签: 阿昔洛韦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阿昔洛韦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方法查阅《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医药子系统》中2005年到2011年期间与使用阿昔洛韦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关的文献40篇,其中共43例患者,并对文献进行讨论与研究。结果使用阿昔洛韦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泌尿系统最为多见,占到了44.19%,明显高于其他系统与器官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并且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比例为65.12%,明显高于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结论在阿昔洛韦的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应着重监测患者的肾功能,避免出现肾损伤,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不良反应 阿昔洛韦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硫普罗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线检索2000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中有关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28篇,共计38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38例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全部患者使用常规剂量静脉给药;86.84%(33/38)的患者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P<0.01);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血压剧降、胸闷、呼吸困难和寒战等为主,皮肤过敏反应不多见;81.58%(31/38)的患者过敏性休克在1h内被纠正(P<0.01);97.37%(37/38)的患者经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痊愈(P<0.01).结论:掌握硫普罗宁所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硫普罗宁 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分析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肺隔离症,以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并对肺隔离症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51岁,主因间断咳嗽、咯血入院,入院查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示异常供血动脉来源于胸主动脉。诊断肺隔离症,建议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经莫西沙星抗感染。云南白药止血等治疗未再咯血并出院。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易于忽视,诊断有赖于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血管重建。手术是本病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肺隔离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分析,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下载左氧氟沙星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亡病例报告及本院同类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左氧氟沙星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亡病例3例,本院病例1例,经治疗无效,4例均死亡。结论左氧氟沙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亡,临床应高度重视其用药安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过敏性休克 死亡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导致溶血性贫血的病例的发生和转归,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5―2016年国内外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头孢曲松致免疫性溶血的案例报道,提取患者信息及用药后出现溶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头孢曲松致免疫性溶血病例报告69例。其中44例患者年龄在10岁以下;溶血发生时间从给药后5min至15d不等;12例存在2次给药情况;31例患有基础疾病,其中12例为血液系统疾病;共11例死亡,其中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免疫缺陷的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头孢曲松引起溶血的病例报道中10岁以下儿童病例的比例较大。临床在静脉给予头孢曲松治疗时,应对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免疫缺陷的患者密切关注,延长观察期,出现溶血相关症状时及时诊断。

  • 标签: 头孢曲松 溶血性贫血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系统回顾1989年1月至2019年5月文献报道的我国30例皮肤IVLBC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生化和影像学特征、诊断特点,分析亚组生存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1.5岁(25.0~83.0岁),22例(73.3%)为女性;均有皮损,其中16例(53.3%)以皮损为首发症状,14例(46.7%)皮损迟发患者以B症状、呼吸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为首发症状。皮损形态多样,76.7%(23/30)位于下腹部和四肢近端。76.2%(16/21)影像学检查有阳性发现,78.3%(18/23)存在≥2个结外器官侵犯。发病至就诊中位时间2.5个月(0.4~24.0个月),临床误诊率达56.7%(17/30)。30例患者皮肤IVLBCL均经活组织检查确诊,27.3%(6/22)有骨髓侵犯;1例(3.3%)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型,29例(96.7%)为经典型。81.8%(18/22)接受基于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化疗组较未化疗组中位OS时间延长[11.0个月(2.0~60.0个月)比2.0个月(0.7~24.0个月),P=0.002];伴有CNS症状组中位OS时间较无CNS症状组短[2.0个月(0.7~6.0个月)比11.0个月(1.0~60.0个月),P<0.01];以皮损起病且合并其他症状组中位OS时间较以其他症状起病且皮损迟发组长[未到达(2.0~60. 0个月)比3.0个月(1.5~24.0个月),P=0.032]。结论皮肤IVLBCL在我国较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其尽早识别并进行活组织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伴CNS症状提示预后不良,及时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血管肿瘤 淋巴瘤,大B细胞 皮肤疾病,血管性 中国
  • 简介:前些天收到一名即将初中毕业的读者的来稿,初看稿子,真的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名初三学生之手。毕竟作为一名初中生,能用英语洋洋洒洒地写下六七百字实属不易。但细看之下就会发现文章中有不少中国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常犯的错误,如逻辑性不强、中式英语等。

  • 标签: 例文 写作 英语作文 初中毕业 初三学生 中国学生
  • 简介:摘要:统编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习作单元中所体现出的主要特征便是集系统性与关联性为一体化的,融合了实践理念与发展性理念为重要思想。小学阶段的习作联系要求学生找准,并掌握读写融合的训练特点。以相关单元的单元导读为学习目标,以精读课文为方法,以习作例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刻体会其中的写作技法,并将各板块的读写路径融合联动起来。

  • 标签: 习作学习 小学语文 读写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性反应文献13篇,14例。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较为多见。结论骨瓜提取物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自身因素是导致过敏性休克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骨瓜提取物注射剂 过敏性休克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