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在1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保留腰椎板部分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结果:经2~10年临床随访,临床效果满意,未发现继发性腰椎滑脱发生.结论: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留棘突 有限椎板切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保留行椎管减压手术的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6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患者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保留椎管减压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腰腿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腰腿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显著,P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保留棘突 椎管减压 手术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上和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后无效,且不存在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以及手术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卧床4d以及进行基础背肌功能锻炼后,采取保留上和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11.23±2.56)d,观察组(7.02±2.30)d]和恢复工作的平均时间[对照组(360.36±6.99)d,观察组(55.36±3.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6,264.250,P〈0.001),观察组术后疗效优良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25);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9,7.408,P〈0.05),比较两组患者各术前、术后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0.500,P=0.180,0.618);比较两组患者腰部慢性疼痛、神经根黏连和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6,0.720,3.554,P=0.098,0.396,0.059),对照组患者发生腰椎不稳的例数(10例)显著多于观察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13)。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照组(1200.11±18.61)mL,观察组(800.22±20.32)mL]和手术时间[对照组(3.4±0.21)h,观察组(2.0±0.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55,38.829,P〈0.001)。结论保留上和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具有明显优势,腰椎的稳定性较传统的手术方法高,且具有恢复快、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 棘突 棘上和棘间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韧带复合结构椎管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采用保留韧带复合结构椎管潜行减压方法治疗的87名患者术后1年及3年的疗效,采用JOA评分,分析术前与术后1年和3年的对照。结果术后1年和术后3年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84.0±9.0)%和(85.4±8.1)%,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保留韧带复合结构椎管潜行减压,既可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减压,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损害。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棘突韧带复合结构 椎管潜行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2008年2月-2011年12月46例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保留韧带复合体腰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PLIF)的术后护理。方法在全身麻醉下,患者取折刀位,以病变间隙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行保留韧带复合体的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脊髓神经功能、切口引流的情况,早期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随访1~3年,康复效果达优40例、良4例、可2例,未发现继发性腰椎滑脱。结论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本手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早期指导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使用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5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即保留韧带复合结构,使其一时离断,待椎板减压后再行复位缝合的术式。结果51例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前平均(8.1±4.6)分,术后平均(24.0±4.7)分,改善率平均83%;随访50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离断的复位后骨愈合率为88%。结论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创伤小,术后脊柱结构基本稳定,功能影响少,费用低,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 标签: 椎管狭窄 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 减压术 椎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在降低轴性症状、术后再关门等并发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共20例,全部行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计算术后JOA改善率及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JOA改善率(54.2±19.1)%,术后存在轴性症状患者共4例,其中可4例,差0例,发生率为20%。结论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在降低传统术式的轴性症状、颈椎不稳、术后再关门等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颈椎 棘突韧带复合体 轴性症状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为间撑开的设计、优化、国产化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0例志愿者采用连续螺旋CT断层扫描T12~S1,将获得图像导MaterialiseMimics10.01软件,采取轮廓和区域增长分割出腰椎骨组织,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选择去除椎旁组织的最佳三维角度,由同一名研究者选择适合测量的图像进行测量,测量厚度、长度、间距。各解剖结构连续测量3次,取其均值。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①厚度:一般每个腰椎的厚度均前部〉后部〉中部,下缘〉中央〉上缘。但L5较特殊,中部和后部的中央厚,上、下缘薄。相邻上位腰椎下缘厚度大于下位腰椎上缘厚度。②长度以L3最大,男性:上缘26.62±2.98mm,中央25.59±2.33mm,下缘22.73±2.40mm;女性:上缘23.76±2.47mm,中央24.49±2.48mm,下缘19.70±2.49mm;男女均以L5最小。③间距:男性以L2∕3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9±2.70mm,中部11.15±2.20mm,后部9.35±2.17mm。女性以L1∕2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2±2.10mm,中部12.18±2.58mm,后部10.80±2.43mm。男女均以L4∕5最小。结论间距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在矢状面间隙呈前高后矮的楔形。长度以L3最大,L5最小。长度均上缘〉中央〉下缘,相邻上位腰椎下缘长度〈下位腰椎上缘长度。厚度前部〉后部〉中部,且下缘〉中央〉上缘。相邻上位腰椎下缘厚度〉下位腰椎上缘厚度。本研究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初步获得了国人腰椎间隙的解剖学参数,为适合国人特点的腰椎间撑开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数据。

  • 标签: 三维重建 腰椎 棘突间 解剖
  • 简介: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椎间盘功能异常、腰椎管狭窄,甚至节段性不稳,进而出现下腰痛等临床症状。以往认为脊柱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下腰痛的金标准。虽然传统的脊柱融合术可达〉90%的融合率,但临床疗效却没能相应提高。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综述文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flex间动态稳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手术减压加Coflex间动态稳定治疗。手术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检查(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cobb角)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24~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cobb角相较术前则减小(P<0.05)。结论Coflex间动态稳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来证实。

  • 标签: Coflex 动态稳定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留部分钩的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方法。方法将84例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保留部分钩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经典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5.7%,对照组为78.6%,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26.2%)。结论保留部分钩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与经典的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鼻窦手术 保留部分钩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动态固定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64例的L4/5单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静态固定组40例采用静态Wallis固定系统,动态固定组24例采用动态Coflex固定系统。结果两组患者最后随访时的腰疼与下肢痛VAS评分、Prolo功能分级、腰椎JOA评分、ODI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两组组间术前与最后随访时的腰疼与下肢痛VAS评分、Prolo功能分级、腰椎JOA评分、ODI评分的对比(P>0.05)。结论后路减压与腰椎间动态固定对相邻节段退变的治疗效果较好,没有相邻节段退变症状的出现,但其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还需要深入对比研究的结果与长期的随访。

  • 标签: 腰椎 棘突间动态固定 相邻节段退变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腰椎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40例采用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8.3岁;后路单纯开窗减压+Coflex固定15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Coflex固定25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隙高度指数变化.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行腰椎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ODI和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3.88±16.34和5.94±1.39降至末次随访的14.63±6.84和1.13±0.9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活动度8.32±3.56,术后3.64±2.7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明显提升(P〈0.05),随访末期椎间隙高度指数逐渐下降,与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例行单节段减压、椎间盘切除+Coflex固定患者术后6个月内原有症状加重,MRI检查提示有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率7%;1例患者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有再突出风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需慎重,术后指导不可忽视.

  • 标签: 腰椎 退变性疾病 COFLEX 棘突间固定 再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有限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间同种异体骨有限植入术治疗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患者。对植骨融合率、JOA评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手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明显好于手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OA评分改善率为62.3%。术后摄片侧位片提示,18例植骨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0%。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间同种异体骨有限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棘突间 植骨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