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也不例外。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是什么,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如何面对。
简介: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审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应该受到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加强审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才能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电力服务的需求,最终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审计;管理创新 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两方面的内容,而这两方面的技术对于当前我国各种生产单位的内部管理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需要将这两方面的技术与电力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电力审计工作的执行效率与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情况下确保电力企业自身也可以收获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在采用各种新技术的情况下,以往所采用的管理工作方法与管理思维也需要进行与之相对应的调整,将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1 信息化条件的特征以及优势 “ 互联网+ ” 、 “ 云服务 ” 和 “ 大数据库 ” 成了当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生名词,他们改变了当下经济的呈现方式,让财经产业能够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紧密接轨,提高了原有的工作效率。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信息集中上,即呈现形式为数据集成,区块链的兴起使得大数据的服务更加精准,信息化条件让数据的收集、合成、搭建模型、构成区块链变得非常简单,这降低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带来的风险,极大提高了金融和财经产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精力和成本;二是面体现在信息的共享,即相关行业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完成共享,主要表现为数据共享和及时共享,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拜托了时空上的局限性;三是对行业的要求提高,增加了从业者的压力,在信息化条件下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网络和数据收集、合成、分析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手段才能在信息化条件下发挥其专业特长。 2 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面临的全新要求 2.1 电力企业需要严格考查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质量 将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够提升至最高水平,提高电力审计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在开展具体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事先准备好专门的操作系统以及电力审计信息处理软件,根据管理审计工作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有关要求,电力企业需要对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在应用方面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避免出现由于对新技术不了解而造成的盲目采购问题,节约技术投入资金。 2.2 合理控制审计成本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审计管理中的控制成本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控制审计成本作为审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审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审计成本支出较传统的支出项目发生了改变,除了要对传统的人员、办公经费等内容支出以外,还增加了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和硬件配置等项目,这无疑增加了审计成本。除此之外,审计项目成本在信息化背景下也发现了相应的改变,信息化的发展减少了人员出差的次数,从而降低了项目成本。因此,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管理人员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将审计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要控制好审计成本,这是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电力审计管理面临的核心要求。 2.3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网络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审计管理思维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审计管理人员的从业要求,为此审计管理工作者要加快学习互联网知识,培养互联网思维,同时要注重对大数据的掌握和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会使用大数据工具进行网络录入数据资源以及审计管理平台的维护,同时还应该注重建立起网络防范意识,遵守互联网网络公约。 3 创新审计管理的策略分析 3.1 整合审计资源 整合审计资源指的是对电力企业投入到电力审计工作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的。整合审计资源可以为审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各种性质不同的审计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审计资源与联网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对于各种审计资源的配置效率。电力企业首先要专门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依照信息化技术在应用方面的有关要求,对各方面的审计信息进行采集,所采集到的信息最好是第一手的数字化信息,为接下来的数据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也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审计单位各项工作的无纸化与网络化发展。一方面要依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合理设置审计组织机构,同时也要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效整合审计工作相关的人力资源。审计人员自身也需要充分掌握各种新型的审计科学理论与具体的操作方法,能够合理运用正规的、先进的审计技术。另外,电力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各种审计软件的升级与开发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与第三方软件编程团队展开合作,自身也要掌握好数据安全、管理、维护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2 强化企业审计能力,规避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强化内部审计能力,规避审计风险,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促进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针对电力审计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做好审计风险预防措施,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在进行电力伸进前期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数据收集与资料采集工作,并将相关的信息进行保存与存档。同时,将计算机审计情况与软禁操作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为事中审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审计工作人员应做好会计信息的整合与传递工作,完善电力审计工作的操作步骤,规范电力审计流程,降低审计风险。最后,电力企业应对电力审计工作进行定期的培训与知识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软件操作水平,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强化企业审计能力。 3.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 在信息化内部审计管理中,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其中,多项组合管理形式在当今应用非常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 “ 矩阵式组织 + 头盔式管理 + 多层级联动联网 ” 组合模式,该种模式能够一改之前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范围更广、管理内容更加全面。其中,矩阵式组织就是通过纵向、横向的双向模式完成一项任务。在审计单位领导下组建审计小组,横向构建综合指导小组与数据采集分析小组,纵向成立多个审计查证小组,保证不同小组分工明确,协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工作需要全面分析企业相关数据的内部信息,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团队的积极作用,并保障数据分析团队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结语 信息化条件给审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审计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搭建新的审计管理平台,完善平台内数据信息库,并且建立起监督机制是非常关键的。在今后,审计管理工作者应该加强对网络和大数据的学习和利用,并且培养职业道德情怀,将有助审计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玉林 , 景妍 . 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创新 [J]. 中国国际财经 : 中英文 ,2017(12):128. [2] 蒋彩丽 . 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创新研究 [J]. 纳税 ,2018(4):98. [3] 刘金文 , 王鲁泉 . 论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管理创新 [J]. 审计月刊 ,2008(5):4-6.
简介: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审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应该受到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加强审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才能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电力服务的需求,最终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审计;管理创新 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两方面的内容,而这两方面的技术对于当前我国各种生产单位的内部管理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需要将这两方面的技术与电力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电力审计工作的执行效率与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情况下确保电力企业自身也可以收获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在采用各种新技术的情况下,以往所采用的管理工作方法与管理思维也需要进行与之相对应的调整,将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1 信息化条件的特征以及优势 “ 互联网+ ” 、 “ 云服务 ” 和 “ 大数据库 ” 成了当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生名词,他们改变了当下经济的呈现方式,让财经产业能够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紧密接轨,提高了原有的工作效率。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信息集中上,即呈现形式为数据集成,区块链的兴起使得大数据的服务更加精准,信息化条件让数据的收集、合成、搭建模型、构成区块链变得非常简单,这降低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带来的风险,极大提高了金融和财经产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精力和成本;二是面体现在信息的共享,即相关行业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完成共享,主要表现为数据共享和及时共享,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拜托了时空上的局限性;三是对行业的要求提高,增加了从业者的压力,在信息化条件下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网络和数据收集、合成、分析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手段才能在信息化条件下发挥其专业特长。 2 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面临的全新要求 2.1 电力企业需要严格考查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质量 将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够提升至最高水平,提高电力审计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在开展具体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事先准备好专门的操作系统以及电力审计信息处理软件,根据管理审计工作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有关要求,电力企业需要对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在应用方面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避免出现由于对新技术不了解而造成的盲目采购问题,节约技术投入资金。 2.2 合理控制审计成本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审计管理中的控制成本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控制审计成本作为审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审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审计成本支出较传统的支出项目发生了改变,除了要对传统的人员、办公经费等内容支出以外,还增加了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和硬件配置等项目,这无疑增加了审计成本。除此之外,审计项目成本在信息化背景下也发现了相应的改变,信息化的发展减少了人员出差的次数,从而降低了项目成本。因此,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管理人员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将审计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要控制好审计成本,这是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电力审计管理面临的核心要求。 2.3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网络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审计管理思维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审计管理人员的从业要求,为此审计管理工作者要加快学习互联网知识,培养互联网思维,同时要注重对大数据的掌握和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会使用大数据工具进行网络录入数据资源以及审计管理平台的维护,同时还应该注重建立起网络防范意识,遵守互联网网络公约。 3 创新审计管理的策略分析 3.1 整合审计资源 整合审计资源指的是对电力企业投入到电力审计工作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的。整合审计资源可以为审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各种性质不同的审计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审计资源与联网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对于各种审计资源的配置效率。电力企业首先要专门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依照信息化技术在应用方面的有关要求,对各方面的审计信息进行采集,所采集到的信息最好是第一手的数字化信息,为接下来的数据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也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审计单位各项工作的无纸化与网络化发展。一方面要依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合理设置审计组织机构,同时也要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效整合审计工作相关的人力资源。审计人员自身也需要充分掌握各种新型的审计科学理论与具体的操作方法,能够合理运用正规的、先进的审计技术。另外,电力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各种审计软件的升级与开发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与第三方软件编程团队展开合作,自身也要掌握好数据安全、管理、维护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2 强化企业审计能力,规避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强化内部审计能力,规避审计风险,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促进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针对电力审计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做好审计风险预防措施,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在进行电力伸进前期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数据收集与资料采集工作,并将相关的信息进行保存与存档。同时,将计算机审计情况与软禁操作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为事中审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审计工作人员应做好会计信息的整合与传递工作,完善电力审计工作的操作步骤,规范电力审计流程,降低审计风险。最后,电力企业应对电力审计工作进行定期的培训与知识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软件操作水平,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强化企业审计能力。 3.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 在信息化内部审计管理中,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其中,多项组合管理形式在当今应用非常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 “ 矩阵式组织 + 头盔式管理 + 多层级联动联网 ” 组合模式,该种模式能够一改之前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范围更广、管理内容更加全面。其中,矩阵式组织就是通过纵向、横向的双向模式完成一项任务。在审计单位领导下组建审计小组,横向构建综合指导小组与数据采集分析小组,纵向成立多个审计查证小组,保证不同小组分工明确,协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工作需要全面分析企业相关数据的内部信息,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团队的积极作用,并保障数据分析团队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结语 信息化条件给审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审计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搭建新的审计管理平台,完善平台内数据信息库,并且建立起监督机制是非常关键的。在今后,审计管理工作者应该加强对网络和大数据的学习和利用,并且培养职业道德情怀,将有助审计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玉林 , 景妍 . 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创新 [J]. 中国国际财经 : 中英文 ,2017(12):128. [2] 蒋彩丽 . 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创新研究 [J]. 纳税 ,2018(4):98. [3] 刘金文 , 王鲁泉 . 论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管理创新 [J]. 审计月刊 ,2008(5):4-6.
简介:审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为审计质量控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对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引入风险控制理论,对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路、方式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关键词审计信息化;风险控制理论;审计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审计署以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AO系统)与审计管理系统(即OA系统)为平台,积极部署和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目前,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基本完成了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的转型,部分先进地区还实现了项目全覆盖,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一、审计质量控制概述(一)审计质量控制的一般涵义在传统的手工审计环境下,对审计质量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最终反映在审计报告的质量上,因而审计质量就是审计报告的质量。第二种观点认为,审计是包括了审计计划、取证、判断和报告的一个系统过程,因而审计质量是整个审计活动过程的优劣程度。综合以上两种观点,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二)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犹如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样。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影响着社会公众的利益,更事关审计部门的切身利益。控制审计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审计机关的一项核心工作。二、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的新内涵(一)信息化条件为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提供了技术基础。1.风险管理理论。所谓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对风险进行管理的理论即风险管理理论。2.风险控制理论改变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目前风险控制理论已在各个经济领域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根据风险控制理论,审计质量事实上是对各类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结果,审计质量控制就是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的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二)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风险呈现出新的特征。1.存在转型风险。传统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瓶颈”。比如在信息化条件下,被审计单位的手工明细账、日记账不存在了,记账凭证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财务处理过程由软件自动完成,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这无疑给审计人员带来了转型风险。2.存在系统风险。比如电子化会计数据可能被滥用、篡改和丢失,电子化的审计线索易于减少或消失,原始数据的录入可能存在错漏以及不可预计的突发灾害、软硬件故障等都会给系统的可靠性造成严重危害。3.存在控制风险。比如权限设置或职责分工导致约束机制失效、网络传输和数据存贮故障会使审计数据出现异常错误、审计软件对业务缺乏实时有效的控制手段等。4.存在检查风险。比如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增加了历史数据难以采集汇总的可能性;内部控制主要依赖软件本身,难以全面检查测试等。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五环节”审计风险的控制(一)加强审计立项环节的风险控制在审计项目立项时,要以审计对象信息资源库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等情况作深入调查,获取充分的信息。以防止到现场实施审计阶段,因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软件与审计软件不兼容,数据采集第一关就无法实现,致使后续审计计划的指导、规范和控制作用无法发挥。(二)加强审前调查环节的风险控制在信息化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在审计软件中预设评估模型、评估方法、评估标准等,来指导规范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阶段的工作。首先要按照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中规定的范围和内容进行审前调查;其次执行初步分析性复核,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迅速发现审计重点,并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策略和步骤;第三要运用审计软件科学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三)加强审计现场实施环节的风险控制1.数据采集环节。审计人员应在被审计单位的配合下,自主地获取被审计单位财务和业务等方面的完整数据。为排除被审计单位有意识隐瞒、修改部分数据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应检查数据是否发生遗漏、是否为审计时间范围的电子数据、是否是“结账”后的数据、并从核对总金额、借贷是否平衡、凭证是否断、重号、钩稽关系等方面检查其是否与相配套的纸质账册和报表一致。2.数据预处理环节。由于被审计单位数据来源复杂、数据格式不统一、信息表示代码化等诸多影响,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必须进行预处理。这个环节要求计算机审计人员在处理过程中确保数据不失真。3.数据分析环节。在审计数据的分析阶段,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首先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电子数据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把握情况,找准薄弱环节,选择审计重点,深化实施审计方案,避免审计的片面性、盲目性。四、加强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控制做好审计发现问题的综合分析工作,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审计报告的层次和水平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关键。可以利用AO系统的报告模板功能,做好以下四方面质量控制一是对审计发现进行深加工,防止问题定性表面化;二是审计报告立意要高,防止内容庸俗化;三是审计结论要客观准确,防止言而无据;四是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有可操作性,防止纯理论化。五、加强审计后续环节的风险控制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记录载体的转变,对审计证据、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实行电子数据(含电子审计证据)保存使用责任制度。二是加快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参考文献1王鲁泉.论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商场现代化》,20082张晓琼.信息化时代审前调查的标准化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3陈枫.审计信息化问题浅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视野》,20094郭振林.完善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审计月刊》,2005年姓名陈劲松单位浙江省临安市审计局单位邮编311300邮寄地址浙江省临安市审计局联系电话13588231855收件人陈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