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三僚村,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距离县城大约70公里,与宁都、予都县交界。现有人口4600余人,曾、廖两姓占绝大多数,曾、廖两姓各据一方,中间有天然的界限,互不相犯。兴国县,“以宋太平兴国七年所置得名。”兴国自古风俗“昔号剧盛,民皆挟气尚斗,风声习气大率刚劲俭朴,任气喜争。”“人物伉健。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之阳气,不可以刑威慑,而可以利义动。”在古代,三僚属于兴国县衣锦乡。衣锦乡“去县最远,素号难治”,“僻远梗化”。“梅窖洞,距县辽远,自古难治。其山则嵯峨,其俗则椎鲁,其人则跳梁,其粮则逋负,若绳之以法,鲜有不颠踬酿祸者。”三僚僻处兴国一隅,民风自古剽悍,最难治理,历来是官员教化难以企及的地方。
简介:<正>魏晋南北朝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代,南方经济在此阶段获得长足进展,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却多归结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北方流民的南下,先进技术的南传,大庄园经济的开发等诸因素。而少数民族对南方开发的作用,却较少为人注意,研究很不够。魏晋南朝时期,在南方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蛮、僚、俚三大支少数民族。原居于江、湘之间的蛮族从东汉开始,势力发展,逐渐向北移徒,魏晋之际,已涌入江汉、江淮地区,最北抵达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逼近洛阳近畿。蛮族分布江、淮、湘、汉流域,荆、湘、雍、郢、司、豫、南豫、江八州之境。成汉时,李寿(338年至343年在位)招引牂柯僚人入蜀,僚人势力发展迅猛,遍布于益梁地区。东汉时活动于交州的俚人,也逐渐向北发展,魏晋南朝时,已遍布岭南,北抵湘、衡。岭南是俚、僚杂居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