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应该从人的本质这一角度来认识。儒家以人为贵,其对人之为人的质的规定性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实际的教育活动也颇具启发性。儒家认为,人具有先天的善性,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之所在,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发掘这些先天善性,使之最大程度地实现出来。儒家以君子为理想人格,并提出了"君子不器"的著名观点,这与现代教育的知识化、专业化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我们反思现代教育的弊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简介:法国当代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GillesLipovetsky)是超现代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现代性远没有像某些后现代理论家们宣称的那样已然终结;相反,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臻巅峰期。这个新的社会阶段被利波维茨基称为超现代社会。在他看来,超现代不过是现代性在历经后现代这一短暂间歇期后进入的又一更高级阶段,它本身是充满矛盾的,既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宗旨,却并非为所有人带来幸福的济世良药。
简介: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矛盾,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矛盾分析
简介:以及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所表现出的弊病, 现代社会中资本始终占据者统治的地位,本文力图通过对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熟悉现代性
简介:[12]三笛卡尔以来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对科学作真理定位的努力并没有成功,但笛卡尔以来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为科学作真理辩护的努力并未成功,[8]当启蒙哲学家们在为科学作真理辩护的时候
简介:现代性既是一种时间概念,又是一种价值观念。现代性的发展史即现代性的反思史,现代性问题之浮出水面是必然的。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新阶段而非终结。我们应该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解构与建构一种现代性的诊疗学方案。
简介:8这种自反性现代性成为吉登斯所言的既不同于现代性也不同于后现代性的,甚至他认为后现代性并非是现代性之后才产生的,——《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1987年)、《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年)、《现代性与矛盾性》(1991年)
简介:8这种自反性现代性成为吉登斯所言的既不同于现代性也不同于后现代性的,甚至他认为后现代性并非是现代性之后才产生的,审美现代性是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
简介:"现代性"是中国艺术家们在建设本土艺术当下的一种思考.关于当代艺术的"建设方案",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人和艺术家们的强烈民族信心和人文情怀."现代性"即不是简单的回归本土文化资源,更不是对传统复古的认同,对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是否要跟在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之后摹仿的做法,也是否定的.围绕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思考和讨论,不仅显示出讨论的广泛性和思想性,更显示了中国艺术家们对本土艺术生发前景的关心和重视.
简介:我们的世界并不是如现代性所描述的那样,现代性之所以成为问题,现代性问题就是现代自我形式化功能(同一性)的片面发展
简介:说沈从文追求现代性,指的是他在人生旅程中不由自主地受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思潮的裹挟,世俗化普泛性地信奉知识无限进步社会无限发展的时髦信念。
简介:周宪在《南方文坛)2001/1“笔谈一对话”一文中谈到:从比较的意义上说,现代性呈现为两种彼此相对的逻辑。一种可名之“启蒙的现代性”,另一种是“审美的现代性”。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和冲突,都可从这矛盾中去探寻。如果把前者视为以数学或几何学为原型的社会规划,那后者则是对这种逻辑和
简介:现代性的理念──哈贝马斯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刘锋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围绕后现代主义的论争已经发展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的修辞策略广泛地渗透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导致深刻而普遍的文化认同危机。在这一迭变过程中,诸多传统的意义资...
简介:四、现代性、后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矛盾共生 ,中国社会现代性蓬勃发展——以,一、现代性与中国
简介:指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逻辑内核,【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3中国电视审美文化具有高度的时尚性、现代性
儒家教育思想的现代性论析
现代性·后现代性·超现代性
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从现代性的角度看后现代性
透视现代性
反思“现代性”
现代性的歧义
“现代性”的姿态
现代性的“回溯”
沈从文的现代性
现代性的冲突
现代性的理念─—哈贝马斯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中国社会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矛盾共生
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