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有利于规划的科学性,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保证规划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实现公众利益。本文明确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梳理了国内外公众参与规划的历史演进,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
简介:公众参与是促进理性形成、容纳各种价值立场并实现行政决策自我正当化合法化的行政程序装置,该装置能否发挥既定的功能,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在于设定和安排合理的参与方式及各种方式的法效力。以建设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为例,目前在功能意义上至少有公开说明会、公众意见调查、陈述意见、公听会、公告-评论、公民咨询团体、听证会、参与决定、公众投票等九种方式,其在法效力上呈现递增的格局和"光谱式"的排列。但在参与方式选择上,并不是选择效力越高的方式,越能达致理想的参与功能,而应结合各种要素进行衡量,既不能片面地对公众参与的法效力产生迷信,亦不能让公众参与走过场,成为纯粹的合法性"背书",而应将各种公众参与方式塑造成风险沟通和理性形成的程序场域。以上述观点为分析框架,我国环评法制所设定的公众参与方式及其法效力具有参与方式可替代性强、规范内涵不足及双向沟通交流匮乏、反馈性机制不足或者难以落实等特点和缺陷,需通过程序和制度建设予以改进。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拓展与公众参与度提升的有效路径。首先,分析博物馆作为重要文化教育机构,在传统展示方式基础上,如何通过数字化、互动化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学习需求。其次,提出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增强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与联系,拓宽信息传播范围,吸引更多公众关注与参与。再者,强调通过策划特色展览、教育活动及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公众参与度,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最后,总结指出,博物馆应持续关注公众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参与平台,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拓展与公众参与度的显著提升,为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简介:从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现有法律依据谈起,介绍了国际上主要国家通行做法。从而说明在我国实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施该制度的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