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内收治的7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编号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每组38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静滴治疗,观察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内收治的7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编号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每组38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静滴治疗,观察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小儿患者共96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48)和对比组(n=48),对比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在我院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之间,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在80例由于使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有57例患者是自身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71.25%;5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6.25%;8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消化系统感染的疾病,消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10.00%;3例患者是自身存在手术或者外伤导致的感染,手术或者外伤导致的感染患者占比为3.75%;1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淋巴结炎的疾病,淋巴结炎患者占比为1.25%;2例患者是自身患有妇科感染的疾病,妇科感染患者占比为2.50%;3例患者患有口腔感染的疾病,口腔感染患者占比为3.75%;1例患者患者患有肿瘤合并感染的疾病,肿瘤合并感染患者占比为1.25%。在80例由于使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有60例患者是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占比为75.00%。剩余20例患者是使用了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了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占比为25.00%。结论: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呼吸系统感染是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病因,而在含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中最容易使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因此临床在对患者用药时可以尽量规避以上情况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从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择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具体的不良反应类型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具体药品种类。结果:本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期间总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0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33%。10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皮肤及皮肤附件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为47.52%。引起不良反应的具体药品种类较多,其中以头孢噻肟占比最高,为21.78%;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19.80%;第三是头孢呋辛,为13.86%。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决定了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较易发生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皮肤及皮肤附件不良反应,但不同种类药品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有差异,临床可通过加强药敏试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药品种类等措施来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霉素类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学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从2020年1月-12月院内住院患者中抽取62例,均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及临床表现。结果 阿莫西林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在46.78%,其次是青霉素V钾片(32.26%)、哌拉西林钠(12.90%)、青霉素钠(8.06%),能支持药学观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的占比最高,在48.39%,其次是尿血、尿痛、肾炎、水肿、皮炎,占比33.88%,心跳变快占比11.29%,头痛、烦躁、咳嗽占比4.84%,白细胞计数降低占比1.61%,能凸显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患者身体的消极影响。结论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药物种类较多,导致不良反应后的临床表现也较多,掌握相关资料,能提高临床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时的谨慎度,并管控好药物使用剂量,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使用临床药学服务的过程中,对于促进头孢类抗生素使用合理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随机抽取了106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案均分为2组,各53例。其中,参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头孢抗生素治疗,研究组于治疗过程中给予临床药学服务,比较两种方案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用药的合理性明显更高,数据于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在不合理用药的类别上,主要存在着用药、用量、用法及配伍等方面的问题。 结论 临床药学服务在头孢类抗生素使用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用药合理性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促进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升,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