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广东、江西两省308个农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以资源禀赋为切入视角,引入禀赋效应因子,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农地资源禀赋及其禀赋效应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较高,且农外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高于农内创业者;不同农地禀赋条件下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差异明显。农地禀赋效应、所在村庄地形及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所在村庄交通条件、农地灌溉条件和农地土壤肥力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要引导对农业有偏好的农民创业者农内创业,激励已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在农内拓展创业,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创业者选择创业行业。
简介:我国土地经营权信托实践在浙江绍兴、福建沙县、湖南益阳和安徽宿州等地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实践中信托财产权利属性不明成了制约土地经营权信托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其根源在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供给不足,"两权分离"已滞后于土地经营权信托实践,"三权分离"迫切需要从政策到法律的转化。应将农地产权界定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的权利结构,确认实践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类所有权性质,确认土地经营权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上设定的派生用益物权。三权分离视域下,土地经营权信托财产属性为土地经营权,利于保护农户利益与土地的物权性利用,进而促进土地经营权信托的持续发展,繁荣农村现代规模经济。
简介:家庭化既是当前人口流动的典型特征,也是未来人口流动的大势所趋。本文将农地流转引入家庭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之中,提出有关家庭化流动的两类概念研究范式,并利用2011—2012年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围绕农地流转与流动人口家庭化两大热点问题,从流出地的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包括:在不同的概念研究范式和回归模型方法下,家庭化流动受到农地流转显著积极影响的结论都能得以验证;农地流转在家庭化流动影响因素模型中存在内生性,以村级农地流转度作为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农地流转对家庭化流动的促进作用仍然可被证实。本文不仅更加系统地界定了家庭化流动的范畴,而且更为深入地探讨了农地流转对其产生的影响,具有农地流转的超经济意义、城镇落户的流出地驱动、家庭发展的多政策整合、就业促进的新常态模式等方面的政策启示。
简介:文章以在土地产权改革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南县模式”为个案研究对象,以“嵌入性政治下的地权建构逻辑”为分析路径,倡导从产权的“社会建构”到“行政建构”的研究范式转换,在对案例中行政权力嵌入农地产权改革的全过程进行深描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政权力嵌入农地产权的理论解释。文章认为,20多年来,南县政府农村土地的产权改革主要围绕土地所有权归属、土地使用和土地收益分配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地方政府受制于压力型体制与多重目标的约束、财税规则的改变,以及自身的自利性动机,对这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改革。本文的研究对地权建构的实践逻辑进行了拓展,丰富了现有有关地权配置问题的讨论。本文的案例是来自非农业为主的村庄,因此,文章的结论适用于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可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合理配置农地生产要素投入,充分发挥农地经营造度规模化的经济效应是当前长沙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的微观层面货币价值目标和宏观层面实物产量目标出发,以长沙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规模化经营投入产出调查数据资料为研究样本,农地经营调查范围主要是种植业,运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线性规划方法,研究样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农地的相对效率,确定最佳适度规模,找出相对效率最高的规模水平,对长沙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出建议,以提高长沙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效率、稳定农作物产量、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收入。
简介:非农就业和农地租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项重大课题,通过回顾与非农就业—农地租赁两者关系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借鉴部分国家特定时期非农就业和农地租赁的发展情况,我们发现非农就业和农地租赁并非单纯的互相促进关系。本文借鉴"农地租赁理论"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基于山东、湖北、甘肃和广西四省的农户问卷调查的微观实证和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宏观实证两个层次,探讨了非农就业与农地租赁的关系,以及两者发生影响的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外地非农就业与农地租赁有正向关系,外地非农就业促进了农地的租出但对农地租入的影响不显著,本地非农就业抑制农地租赁。非农就业对农地租赁的影响在微观层次是通过家庭资源禀赋发生作用,而宏观层次则是通过中间依赖变量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