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牧要致富,实现更好地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是关键。为此,2014年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就业管理局采取多项措施,落实市委和政府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和创建“新型创业城市”的工作,以农牧工的就业技能和稳定就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农牧就业和稳定就业为最终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农牧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 标签: 就业技能培训 充分就业 农牧民 霍林郭勒市 授人以渔 企业需求
  • 简介:目的:了解新疆北部牧业地区农牧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于2014年7—8月,通过多阶段抽样对伊犁州新源县哈拉布拉乡和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7个行政村654名农牧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期访谈13名关键知情人。结果: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5.9%,两周就诊率为15.4%,住院率为18.3%,乡镇卫生院住院率为8.6%,乡镇卫生院人均住院天数为6.46d。农牧两周患病率与民族、年龄有关,两周就诊率与年龄、家庭年医疗支出有关,两周未就诊率仅与自评疾病严重程度有关。结论:农牧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大、利用不足,须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满足卫生服务需要,增强农牧健康意识和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 标签: 农牧民 卫生服务需要 卫生服务利用
  • 简介:一、语文教育在农牧区的特殊性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是学生的第二种语言,特别在农牧地区,学生在母语环境中成长,对汉语文完全是另外一种接受能力在理解方面十分困难。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影响着学生,同时相对于汉语文学生而言,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第一个语言是汉语,另外因语言环境与人文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为学习语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 标签: 汉语文教育 农牧民 少数民族地区 人文环境 第一语言 接受能力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一大战略,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工作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观念和理论之间的融合,强化人才和技术的升级,加大力度开展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是目前需要开展的工作。本篇文章对以高素质农牧技能培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进行了研究,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开展。

  • 标签: 高素质农民 技能培训 乡村人才振兴
  • 简介:2007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落实我县支农惠农政策。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收入快速增加。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农牧人均纯收入达到2730.11元,比上年增加409.85元,增长17.66%,是近年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 标签: 农牧民收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循化县 中央1号文件 支持力度 人均纯收入
  • 简介: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昌吉州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收入连年增加、集体经济日趋壮大,全州农牧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收入也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农牧区,当前群众最盼、领导最急、难度最大的就是解决农牧增收问题,特别是被平均数所掩盖的农牧收入差距拉大问题:

  • 标签: 收入差距 农牧民 昌吉州 改革开放 经济总量 财政收入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推动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不断提高农牧生活水平上,国家对西藏的巨大投入同实现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加大扶贫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农牧收入不断增加的新路子.

  • 标签: 农牧民增收 增收思考 西藏农牧民
  • 简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收入,是当前我区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保护和支持农牧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自1990年在我区实施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农牧业基础生产条件,提高了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已成为增加农牧收入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农业综合 农牧民收入 增加农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