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农用地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农产品,其质量可以用产量水平进行度量。该文解读了《农用地分等规程》采用定量方法综合评定农用地的质量所涉及“天”、“地”、“生”、“人”四个方面因素。“天”的因素是宏观的,是决定一个地区耕地自然质量的首要条件,其连续变化的特点,是耕地等别序列全国可比性的自然基础。“地”的因素是区域性和地方性的,决定着耕地自然属性特征的多样性,也是导致耕地自然质量差异显著、评价因素复杂的主要原因。“生”的因素是耕地形成有效产出的关键,作物品种的差异不仅影响耕地的产量,更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人”是开发、利用和改造耕地的关键因素,具有巨大的建设能力或破坏力量。最后,该文认为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将是中国耕地保护与生产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简介:摘要:耕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被富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重金属冶炼对周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生产的玉米、甘蔗等农作物体内铅、镉、铬均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标准值。土壤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锌(Zn)、铜(Cu)和镍(Ni)等元素。由于土壤重金属种类繁多并伴有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和微生物降解难等特点,因此,土壤修复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排放、矿产资源开发、农业投入污染和土壤背景值等方面。通过重点阐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有效修复提出科学技术路线。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农村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作为农村主要自然资源的土地,正经受着严峻考验。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了大量的土地劳动力短缺,农用地撂荒问题严重。因此,农用地的有序流转刻不容缓。农用地流转不仅会促进农业用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保障农业粮食安全、保证主要农产品的足量供给,还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于此,政府对农用地流转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以及政策支持,农用地流转日渐发展起来。但同时相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农用地流转价格的不规范,造成农用地的不合理交易,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