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对冠心病脑血栓的新认识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冠状动脉事件增加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小板的聚集在心血管的发病中也起着很大作用。最近十几年来,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

  • 标签: 冠心病 脑血栓 新认识 新途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通心络胶囊
  • 简介:吴以岭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医杂志》编委、《疑难病杂志》主编。吴以岭教授对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心脑血管病治疗理论的重大突破,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心络胶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

  • 标签: 络病理论 脑血栓 冠心病心绞痛 通心络胶囊 指导治疗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从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0-05-15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0年第5期
  • 机构:人过中年,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开始走“下坡路”,其中,脑血栓更是常见的中老年“杀手”,患者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对此,专家提醒,过了中年,要给自己多点照顾,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要做到每天喝够2升水,戒烟限酒,饭后半小时再午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证实,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凌晨达到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黏度增高和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脑血栓 睡前喝水 血液黏度 发病时间 早晨 老年人
  • 简介:日本一项调查发现,醒酒慢的男性与醒酒快的男性相比,前者患脑血栓的危险性高两倍多。

  • 标签: 醒酒 脑血栓 相关性 发病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脑血栓的形成机制,探讨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作用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7例脑血栓患者为治疗组,选取同期的37例脑血栓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中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痊愈,12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显效,8例患者有效,7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1.08%;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血栓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中医辩证分析,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栓 中药治疗 优势
  • 简介: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它与凝血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活化蛋白C,在机体发挥抗炎、抗凝、抗纤维裂解等多种作用。近年来,TM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现就TM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TM的结构与主要功能1982年Esmon首次从兔的肺内皮细胞中分离出一种可以加速凝血酶活化蛋白C的辅因子,并将其命名为TM[1]。

  • 标签: 血栓调节蛋白 活化蛋白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粘附分子 冠脉狭窄
  • 简介: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评价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栓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CHD)患者,按照是否有合并高血压分为单纯CHD组(58例)与CHD合并高血压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指标程度。结果:与单纯CHD组比较,CHD合并高血压组血凝块形成时间[K:(2.53±0.72)min比(1.82±0.64)min]、凝血反应时间[R:(8.66±1.86)min比(7.18±1.85)min]、花生四烯酸通道诱导的血小板活性[AA:(57.36±16.91)%比(46.73±20.73)%]明显减少,血块形成后最大振幅[MA:(57.31±7.75)mm比(64.36±7.85)mm]、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值[Angle:(53.26±7.78)°比(64.38±7.85)°]明显增加(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H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Angle、MA成明显正相关(r=0.607、0.405,P均〈0.01),与R、K成明显负相关(r=-0.256、-0.541,P均〈0.01)。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血栓形成具有更高风险,更容易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因此应重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栓弹力描记术 高血压 冠心病 血栓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设置研究时间段为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以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 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使用护理方法之间存有的差异,将患者其划分为常规组( n=51)和研究组( n=51)。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评分以及致残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的致残率明显降低。 P< 0.05,统计值有意义。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患者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1.43%,对照组的致残率为51.4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临床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病人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卧床休息,注意防治褥疮,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心肾功能,起病24~48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鼻饲,以保证入量及营养。调整血压,使病人急性期的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所测的或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一般不应使用降压药物,以免减少血流灌注量加重梗死。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的优质护理内容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起着良好的临床效用,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栓 优质护理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2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综合性有效护理,有119例(占比97.54%)患者康复出院并达到了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能力。结论:对脑血栓患者,临床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脑血栓 临床护理 方法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