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及常规切口单纯缝合用于体表脂肪瘤切除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40例进行体表脂肪瘤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组,另一组为常规切口单纯缝合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发现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术后切口愈合程度略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术后切口愈合程度,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于切口愈合的满意方面,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术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皮内缝合法 单纯缝合法 体表脂肪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会阴侧切缝合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均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缝合,调查组患者实施改良版会阴侧切缝合,对比两组的缝合所需时间,出血量以及母体产后满意度。结果:调查组的缝合所需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院肛瘘患者实施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肛肠科治疗的肛瘘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分实验组(39例)采用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和常规组(39例)采用单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优于常规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标签: 肛瘘 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 临床治疗效果 痊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再次剖宫产产妇采用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或者常规缝合对于预防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形成(PCSD)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产妇术中为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缝合。结果:PCSD发生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5.00%,P<0.05;月经异常发生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16.67%,P<0.05;术后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恶露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与常规缝合相比应用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能够更好地预防再次剖宫产产妇术后PCSD以及月经异常,且有利于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PCSD 子宫切口 常规缝合 个体化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真皮内缝合在整形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整形外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均分方法将其均分为2组,每组患者人数都是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真皮缝合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以及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等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满意度达到了10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67%,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 整形美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数据是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截取的,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行经皮微创缝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其进行随访后,患者的优良率为(98.33%),术后出现感染患者例数为1例,无其余并发症,治疗后,60例患者VAS分数对比治疗前更低,P<0.05。结论:对急性跟腱断裂患者实施经皮微创缝合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

  • 标签: 经皮微创缝合法 急性跟腱断裂 治疗效果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与切开挂线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应用情况。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7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行切开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P

  • 标签: 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 切开挂线 高位复杂性肛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缝线迂回缝合睫状沟固定人工晶状体(IO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睫状沟缝线固定IOL 63例(72眼)的临床资料,IOL睫状沟悬吊固定均采用8-0聚丙烯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IOL位置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视力(BCVA)优于术前(Z=-4.332,P<0.01)。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UBM检查,IOL位置居中。随访期间未发生IOL脱位、移位、缝线暴露或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8-0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进行IOL的睫状沟悬吊术可以作为治疗晶状体脱位、悬韧带异常及囊袋缺失无晶状体眼患者的一种选择。

  • 标签: 缝线,聚丙烯,8-0 缝合,迂回式 悬吊术,晶状体,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式连续缝合外科打结法对翼状胬肉术后眼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72眼分三组分别采用连续缝合加外科打结法、单纯连续缝合及间断缝合进行显微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采用泪膜破裂时间(BUT)及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评价术后1w、2w、4w时泪膜稳定性。结果:连续缝合外科打结组、单纯连续缝合组及间断缝合组术后1w、2w、4wB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3、6.89、=5.04;P0.05),前两组与间断缝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4w上皮细胞Neson分级及结膜细胞密度组间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07、=5.41、=6.54、=4.82;P

  • 标签: 翼状胬肉 连续缝合外科打结 泪膜破裂时间(BUT) 结膜印记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骨隧道腱-骨缝合手术治疗新鲜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经骨隧道腱-骨缝合手术治疗24例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损伤患者。均为单指损伤,排除骨折需克氏针内固定者。示指8例,中指9例,环指5例,小指2例。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15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功能根据Crawford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经骨隧道腱-骨缝合手术治疗新鲜中央束止点损伤,可获得肌腱止点解剖重建,具有固定牢靠、关节活动度良好、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中央束止点 腱-骨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侧方肌腱加压缝合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腱性锤状指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13例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1枚克氏针固定DIP于过伸位置,再将两条缝线分别用改良Kleinert法穿过终腱远断端两侧部,将肌腱拉向末节指骨止点处,缝针从指侧方穿出皮肤后拉紧加压打结固定,最后再将终腱中央部与止点处骨膜、关节囊缝合。术后6周去除克氏针。结果13例患者术后均随访4~18个月,平均(7.23±3.49)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按Crawford锤状指疗效评价体系评估: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经手指侧方肌腱加压缝合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腱性锤状指操作简单,固定牢靠,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止点重建 锤状指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肛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单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1.7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肛瘘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的方法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比较理想。

  • 标签: 切开缝合 挂线术 肛瘘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对116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会阴部伤口分别采用“H”缝合和传统间断缝合,比较两组在会阴部伤口愈合情况、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换药次数的差异。采用同类抗生素预防感染、相同手术方式及同部位骶前间隙的引流方法,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会阴部伤口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平均愈合时间缩短,平均换药次数减少(均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方案分别予以黏膜缝合及鼻腔填塞法,随后对比手术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鼻中隔偏曲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就诊时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以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鼻腔填塞法,观察组则为黏膜缝合,对比术后情况。结果:从手术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2.56%,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术后疼痛和相关症状上,均以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黏膜缝合对于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更好,且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耳鸣、溢泪等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黏膜缝合法 鼻腔填塞法 鼻中隔偏曲 手术疗效 症状改善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更低,P<0.05。结论:对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术 T管引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快速康复外科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负性情绪、配合度、并发症以及护理质量指标评分。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3.12±0.96)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19±1.13)h]、下床活动时间[(2.08±0.59)d]、住院时间[(6.14±1.2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5.47±0.83)分、(8.87±1.52)h、(3.47±1.15)d、(8.35±1.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79、7.959、6.064、6.416,均P<0.05);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8.59±1.13)分]、焦虑评分[(28.64±2.95)分]、配合度(93.75%)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88、6.093,χ2=4.200,均P<0.05);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管道护理[(8.43±1.12)分]、心理状态[(8.71±1.26)分]、健康意识[(9.73±0.24)分]、并发症护理[(8.51±1.0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5±1.23)分、(6.69±1.19)分、(7.62±1.23)分、(7.58±1.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09、6.538、9.521、3.310,均P<0.05);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患者的配合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护理 病人依从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护理中优质化护理应用价值。方法:胆结石患者取样73例,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5月,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护理中分别给予优质化护理(38例,优质组)和常规护理(35例,对照组),比较满意度得分、SAS、SDS评分。结果:护理后,优质组满意度得分更高,SAS(42.80±3.57)分,SDS(43.15±3.68)分,比对照组(48.33±3.76)、(47.29±4.30)分低,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满意度。

  • 标签: 护理研究 腹腔镜手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切口缝合方法,提高病人舒适程度以及减少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方法:用3-0微乔线皮内缝合切口,于引流管处缝合预留线,在拔除引流管的同时可以收紧切口。结果:皮内缝合可以增加病人舒适度,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结论:皮内缝合可以免除二次拆线,减少伤口愈合不良情况。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皮内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3支杆的末端在同一圆心圆弧上的原理设计腹腔镜缝合引导器,并在离体人肾进行缝合实验,探讨该器械的设计合理性和实用效果。方法⑴制作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该器械的三支杆按顺序排列装于固定轴上。功能结构上包括限制方向装置和出针定位装置。限制方向装置包括第二、三支杆的"U"形末端、弧形圆筒。出针定位装置为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三支杆的末端在以固定轴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弧上。当同样弧度的长圆针进入弧形圆筒(第一个限制方向装置),受圆筒限制走行至第二支杆的"U"形末端(第二个限制方向装置),受这两个装置导引至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出针定位装置)。内置扭力弹簧夹持肾脏以固定导引器。将该器械设计画成3D图,以钛合金为材料利用金属3D打印机打印,打磨后组装成成品。⑵实验部分。4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肾脏,将肾脏剖开,沿长轴设计缝合的8针进针和出针点。肾脏用常规方法缝合,设为常规组。然后采用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辅助缝合,设为引导器组。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1.0 cm为缝合有效,如距离>1.0 cm重新调整缝合,观察重新缝合率及偏离距离。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0.5 cm为出针吻合,观察出针吻合率。观察2组单针缝合时间。结果实验中,常规组有15针偏离>0.5 cm,10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31.3%(10/32),出针吻合率53.1%(17/32),偏离距离0.6~1.15(0.41±0.48)cm;引导器组有5针偏离>0.5 cm,2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6.3%(2/32),出针吻合率84.4%(27/32),偏离距离0.6~1.10(0.14±0.34)cm。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单针缝合时间3~12(6.00±3.32)s,引导器组单针缝合时间5~11(5.94±1.41)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缝合引导器结构设计相对合理,该器械能够确保手术针的走行方向,减少调整手术针的次数,出针位点准确,对于缝合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本次是体外操作,仍需对引导器进行腹腔镜下操作以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 标签: 缝合技术 肾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缝合引导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3支杆的末端在同一圆心圆弧上的原理设计腹腔镜缝合引导器,并在离体人肾进行缝合实验,探讨该器械的设计合理性和实用效果。方法⑴制作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该器械的三支杆按顺序排列装于固定轴上。功能结构上包括限制方向装置和出针定位装置。限制方向装置包括第二、三支杆的"U"形末端、弧形圆筒。出针定位装置为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三支杆的末端在以固定轴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弧上。当同样弧度的长圆针进入弧形圆筒(第一个限制方向装置),受圆筒限制走行至第二支杆的"U"形末端(第二个限制方向装置),受这两个装置导引至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出针定位装置)。内置扭力弹簧夹持肾脏以固定导引器。将该器械设计画成3D图,以钛合金为材料利用金属3D打印机打印,打磨后组装成成品。⑵实验部分。4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肾脏,将肾脏剖开,沿长轴设计缝合的8针进针和出针点。肾脏用常规方法缝合,设为常规组。然后采用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辅助缝合,设为引导器组。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1.0 cm为缝合有效,如距离>1.0 cm重新调整缝合,观察重新缝合率及偏离距离。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0.5 cm为出针吻合,观察出针吻合率。观察2组单针缝合时间。结果实验中,常规组有15针偏离>0.5 cm,10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31.3%(10/32),出针吻合率53.1%(17/32),偏离距离0.6~1.15(0.41±0.48)cm;引导器组有5针偏离>0.5 cm,2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6.3%(2/32),出针吻合率84.4%(27/32),偏离距离0.6~1.10(0.14±0.34)cm。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单针缝合时间3~12(6.00±3.32)s,引导器组单针缝合时间5~11(5.94±1.41)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缝合引导器结构设计相对合理,该器械能够确保手术针的走行方向,减少调整手术针的次数,出针位点准确,对于缝合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本次是体外操作,仍需对引导器进行腹腔镜下操作以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 标签: 缝合技术 肾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缝合引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