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创伤患者接受腹部转移修复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手创伤腹部转移修复手术的40例患者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同一时期开展临床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实验组则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更好地开展手创伤患者腹部转移修复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工作流程的细化,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护理人员要为手创伤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手创伤患者腹部转移修复后的康复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护理管理,得以疾病的快速康复,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医院随之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长远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可以变得异常顺利。

  • 标签: 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手术 手创伤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链手术对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124例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开展支链手术,对照组腹部修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疼痛、恢复情况等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64%,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血运观察次数、皮肤颜色相近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无法利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利用腹部修复手术治疗时间长、患者术后疼痛严重,对患者开展皮质链手术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 皮支链皮瓣手术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手外伤患者腹部修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外科2019年0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58例,全部患者行腹部修复,接受围期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1w、出院时疼痛感受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术后1w 、出院时NR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行腹部修复治疗,围期给予综合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手外伤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综合护理 肩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蒂胸外侧动脉穿支(LTAP)修复乳房部分缺损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应用蒂LTAP修复乳房部分缺损的病例资料。术前应用多普勒超声在胸前外侧壁第3~4肋间探查LTAP,设计包含该穿支在内的横向或接近于横向的蒂LTAP中从深筋膜深面将掀起,透过深筋膜隐约可见胸外侧血管影,用可听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血管走行。于脂肪深层和深筋膜深面,沿血管主干向腋窝方向细心游离,形成宽约1.2 cm,厚约0.5 cm的蒂部。去表皮后转移至乳房缺损处。术后观察成活情况,并评估重建后的乳房外形。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58岁,平均41.7岁。其中乳腺癌患者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4例。病灶均位于乳房外侧区域。12例患者切除肿瘤或炎性病灶组织重量为(78.3±5.1) g(56~92 g),切取的蒂LTAP长(9.3±0.6) cm(8.2~12.5 cm)、宽(5.6±0.4) cm(3.8~7.2 cm)。1例发生供区引流口感染,经换药、口服抗生素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17个月,平均8.2个月,效果优良者为10例,一般2例。其中5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放疗,对外形无影响。所有患者随访行乳腺彩超检查,显示成活情况良好。无肿瘤复发或炎症复发患者。结论蒂LTAP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或非哺乳期乳腺炎术后乳房部分重建,特别是外侧区域重建是一个可选择的手术方案,具有操作简单、易成活、并发症少、切口相对隐蔽等优点。

  • 标签: 穿支皮瓣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胸外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逆行旋转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股前外侧大小为5.5 cm×8.0 cm~9.0 cm×12.5 cm,局部穿支的大小为2.0 cm×3.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4.5个月。前臂或手部及股前外侧供区修复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感觉未见明显减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设计灵活,限制少,手术方式简便,是股前外侧供区有效的修复方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皮瓣供区
  • 简介:摘要:目的 早期观察手部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了解应用护理措施后的效果。方法 调查选择对象主要为54名患者,均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部转移修复治疗,并了解应用护理对策前后的效果。结果 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对策后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观察患者手部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具备减少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概率、维护患者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康复等诸多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 术后 血管危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旋转和改良菱形修复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的54例面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7例,分别采用旋转、改良菱形。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长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切口长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满意度,试验组面侧颧颊部缺损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缺损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旋转和改良菱形修复面部缺损的疗效相当,临床上需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面部缺损 旋转皮瓣 改良菱形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简单修复在手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以50名手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简单修复治疗,以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对简单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名患者治疗显效33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8.00%(49/50);治疗后,患者的手功能总优良率由74.00%上升至92.00%,(p<0.05)。结论:借助修复治疗手外伤,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手部皮肤的恢复,加快缺损软组织的愈合,有效修复患者的组织功能,恢复手部原有基本功能与外观,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简单皮瓣修复术 手外伤 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股前外侧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取40例本院2019年7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行股前外侧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病例,以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满意度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于四肢严重创伤患者行股前外侧移植修复治疗中,采用围手术期配合措施,既能提升治疗满意度,又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 四肢严重创伤 治疗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31例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彻底松解虎口挛缩后,以尺骨茎突上1.5~2.5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处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含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转移。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2 cm~15 cm×6 cm,切取面积为5 cm×2 cm~16 cm×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3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明显色素沉着、质地弹性好、外形美观,虎口挛缩均得到纠正,拇指对指、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均得到改善,腕部功能活动正常。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2例,良17例,可2例。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达S2~S3。供区仅遗留植皮瘢痕。结论含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修复虎口挛缩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虎口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岛状及其组合在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11例外鼻肿瘤切除后存在鼻翼贯通或全层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1~89岁。依据鼻翼缺损范围,选择岛状、岛状联合鼻唇沟或V-Y推进、岛状联合双叶等进行修复。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5~59个月,鼻部外观及通气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岛状或组合进行修复,可以重建较为理想的鼻部外观和功能。

  • 标签: 鼻肿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修复手指创面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行游离修复手指创面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以随机数表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常规护理,B组预见性护理,并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于手部转移修复术后,实行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19年3月到2020年4月之间,40例进院诊疗行手部转移修复的患者,作为实验患者。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人员,对其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人员,对其实行早期观察及对症护理干预,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行手部转移修复的患者的护理中,实行早期观察及对症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 血管危象 早期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在各种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各部位毁损性创面患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25~66岁。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7 cm×8 cm~35 cm×22 cm,分别采用蒂或游离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修复切取面积为18 cm×10 cm~37 cm×24 cm,血管蒂长13.0~17.0(15.1±2.3)cm。对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创面,采取2种方法重建手部血流:一是应用大隐静脉桥接桡动脉,二是设计血流桥接。供区先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腹壁强度,再直接拉拢缝合;如不能直接拉拢缝合,先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加强腹壁强度,再于大腿取自体中厚移植覆盖。观察移植、手部血流重建与供修复情况,术后成活情况、创面和供区愈合情况,以及随访时外观、创面和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13例行移植、15例行游离移植。7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采用大隐静脉桥接桡动脉重建手部血流,3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采用血流桥接重建手部血流。16例患者供区用补片加强腹壁强度,然后直接拉拢缝合;12例患者供区用异体ADM加强腹壁强度,再移植皮片覆盖。术后完全成活。24例患者创面愈合;3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及1例髂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因下仍然有部分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创面未能愈合,经再次清创及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3年,本组患者外观良好,创面无复发,腹部供区无腹壁疝发生。结论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设计灵活、血管蒂长,切取面积较大,可行蒂或游离移植,是修复各部位毁损性创面的一种较好选择。

  • 标签: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毁损性创面 脐旁穿支皮瓣 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修复口腔癌患者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修复口腔癌患者中随机选择40名,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0名。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经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对比后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带皮瓣修复口腔癌患者 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指背侧局部转移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同指背侧局部转移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27例27指。男19例,女8例;右手15例,左手12例;指别: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7例,小指5例;年龄40~63岁,平均52岁;致伤原因:绞伤17例,碾压伤10例;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3 cm×1.5 cm~4.2 cm×2.3 cm。采用指背局部转移修复背侧缺损,面积为1.6 cm×1.0 cm~2.6 cm×2.1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修复掌侧缺损及局部转移供区创面,面积为2.2 cm×1.7 cm~3.5 cm×2.5 cm,其携带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创面内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缝接,供区创面取全厚游离片移植修复。术后随访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结合微信视频的方式,观察成活、外观、感觉恢复及伤指功能情况。结果所有54块全部成活,其中2例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张力性水疱,及时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经换药处理顺利成活,供区植皮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4个月。手指末节外形良好,不臃肿,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供区无明显凹陷及色素沉着。末次随访时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静态TPD为5~10 mm。伤指活动度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8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20例患者对手指整体外观非常满意,7例表示满意。结论同指背侧局部转移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手术操作简单,血供恒定,疗效满意,供区副损伤小,是治疗手指末节脱套伤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便于基层医院急诊推广应用,尤其适合不接受足趾游离移植的中老年患者。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指末节 脱套伤 血管蒂皮瓣 指掌侧固有动脉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穿支修复的治疗方式,探讨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重度肿胀,感染,边缘坏死的例数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χ2=4.492,P=0.0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t为12.704 d,P=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穿支修复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好,恢复时间更短。

  • 标签: 穿支皮瓣修复术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动脉穿支血管修复吻合血管的前臂远端或腕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3月—2019年7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11例伴有血管损伤的前臂远端或腕部严重创伤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62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吻合及肌腱修复;9例行骨折复位固定,其中8例行桡骨外固定架固定。残留创面位于前臂远端掌侧5例、腕部掌侧4例、前臂远端背侧及腕部背侧各1例,创面面积为4.5 cm×3.0 cm~10.0 cm×6.0 cm。采用尺动脉穿支血管修复创面,切取面积为5.2 cm×3.5 cm~11.0 cm×7.0 cm。1例患者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其余10例患者供区创面部分闭合后,取同侧大腿游离修复,游离片面积为4.0 cm×2.0 cm~8.5 cm×5.0 cm。观察术后片和患肢成活情况及随访时和供区外观。末次随访时,测量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参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估患者对患肢外观的满意度。结果术后所有片及患肢成活,无创面感染及水疱形成。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6个月,外观良好、不臃肿,色泽、质地、厚度与周围皮肤相近;供修复区域较平整,边缘出现环形瘢痕。末次随访时,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0~15 mm;7例患者对患肢外观非常满意,4例患者对患肢外观满意。结论尺动脉穿支血管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为吻合血管后前臂远端或腕部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合并桡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者。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尺动脉穿支血管链皮瓣 上肢损伤 血管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指外伤患者行转移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研究节点: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抽取本院收治的50例开展转移的手指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回顾病例,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按1:1比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样本25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用综合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疼痛程度、不良心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疼痛程度、不良心理评分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指外伤患者行转移时,采用综合护理,既能减轻疼痛感、不良心理,又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指外伤 行带皮瓣转移术 护理干预 疼痛程度 不良心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对收治的10例手指甲床全部缺损的患者采用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修复,术后观察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伤指的末节指骨愈合情况、指甲外形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10例第2趾甲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10例伤指的骨连接端均愈合良好,未出现骨不连,指甲外形良好,未出现畸形。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9例,良1例。结论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切取方便,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良好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趾甲皮瓣 手指 趾骨 修复 甲床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