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骨骨膜窦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报道SP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讨论。结果SP好发于婴幼儿和青年,常因头部皮下包块就诊,包块多见于中线附近。血管造影可见颅骨膜上或颅骨膜下的血管团通过许多粗细不等的板障静脉、导血管与颅内大静脉窦相沟通。镜下可见无肌层血管结构,少部分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结论当头皮下有可压缩性的软性肿物,大小随颅内压力变化而改变,触诊发现肿物下方有颅骨缺损,此时应考虑SP的诊断,并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证实。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美观问题及预防自然破裂或者创伤引起大出血和空气栓塞。
简介:摘要颅骨骨膜窦是一种罕见的、靠近中线的颅内外沟通血管畸形,位于眶上外侧者更为少见。2021年3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1例右侧眶上外侧颅骨骨膜窦患儿,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术后随访3个月,患儿恢复良好,包块无复发。
简介:摘要颅骨骨膜窦是一种罕见的、靠近中线的颅内外沟通血管畸形,位于眶上外侧者更为少见。2021年3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1例右侧眶上外侧颅骨骨膜窦患儿,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术后随访3个月,患儿恢复良好,包块无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自体颅骨修补创伤性颅骨缺损的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自体颅骨修补创伤性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8例。观察患者的颅骨修补效果、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发生时间。结果7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颅骨修补术。术后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例(0.13%),术后第2天影像学复查发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1例(0.13%)。75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随访期间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并取出颅骨16例(2.11%),其中13例感染出现在术后8~72 d(中位数为21 d),另外3例分别出现在术后4、11及30个月;严重骨吸收7例(0.92%),颅骨吸收在术后4~6个月开始出现,严重骨吸收出现在术后12个月左右。结论应用自体颅骨修补创伤性颅骨缺损的严重并发症和手术失败率可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自体颅骨仍可作为颅骨修补的选择材料;自体颅骨使用中需防控术后感染,特别是早期感染的防控,并需对骨吸收的情况进行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去骨瓣术后行聚醚醚酮(PEEK)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5例TBI去骨瓣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7~70岁[(40.8±15.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6~15分[15(13,15)分]。患者均择期行PEEK颅骨修补术。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评估预后情况。排除术前GOSE为8分的33例患者后,针对修补前GOSE<8分的52例患者进行GOSE改善程度分析。术后6个月采用电话随访评估患者对PEEK颅骨修补的满意度。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7个月[6(6,7)个月]。患者术前GOSE为6(5,8)分,术后3个月为6(5,8)分,术后6个月为7(5,8)分。术后3个月GOSE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在术后3个月时,10例GOSE较术前轻度改善,42例GOSE未改善;而术后6个月时,4例GOSE较术前明显改善,17例GOSE轻度改善,31例未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43例,比较满意33例,一般7例,不满意2例。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内,2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伤口感染1例,新发癫痫1例,硬膜外出血8例,修补部位皮下积液13例,严重感染、皮下积液和材料外露1例,严重感染、新发癫痫和皮下积液1例。2例因并发多种并发症取出材料。其余患者并发症经治疗后明显好转,未影响日常生活。结论TBI去骨瓣术后行PEEK颅骨修补,患者预后得到改善,满意度高,术后感染和材料外露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策略,同时分析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接受的20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为对象,对患者采取的是血管内介入方式治疗,对结果分析和研究。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20例患者实施的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恢复,术后不存在复发的现象,同时对患者进行预后随访,所有患者的临床异常症状均消失,术后不存在新发的阳性体征的患者。结论:针对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案例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行性比较高,治愈几率高,其重视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和材料,避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