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与不可吸收线联合螺钉栓桩两种固定方式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性骨折的对比疗效分析。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6例交叉韧带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Meyers-Mckeever分型均为II型或III型,其中使用15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空心螺钉组),11例采用不可吸收线联合螺钉固定(联合组)。术后支具固定,并参照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锻炼计划进行锻炼,复查X线及MRI并定期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6个月复诊随访,所有患者伤口1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关节失稳病例。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与健侧相同。结论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与不可吸收线联合螺钉栓桩固定治疗交叉韧带胫骨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愈合、满意的功能恢复及关节稳定性,但两组固定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可综合考虑骨折块大小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选择固定方式。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空心拉力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块复位,ETHIBOND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交叉韧带胫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3年8月,对19例ACL胫骨骨折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行ETHIBOND线固定治疗,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6例。手术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骨折片,采用ACL重建导向器引导由关节外向关节内骨折块边缘钻孔制成两骨隧道,引入双股ETHIBOND线,“8”字固定下骨折块,并于皮下打结固定。术后进和康复指导。随访时摄X线片,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膝关节不稳症状。新鲜骨折病例术后15例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Lysholm评分为95~100分,平均97.4分;4例陈旧骨折病例,术前Lysholm评分36~63分,平均52.3分,术后89~96分,平均93分。结论关节镜下ETHIBOND线固定治疗ACL胫骨骨折适用范围广,手术风险小,费用较低,操作简单且固定可靠,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撕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RI诊断交叉韧带损伤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交叉韧带损伤共计58例作研究对象,按检查先后顺序分两组。29例纳入对照组,给予X线;余29例纳入实验组,给予MRI。比较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交叉韧带损伤采用MRI诊断,临床价值大,诊断结果更准确、可靠,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62例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4-38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Tegner评分表、IKDC评分对手术前后进行功能评价。结果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Tegner评分表,术后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术后随访较术前优良率明显升高,随访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结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同种异体肌腱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与健康指导),将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和健康指导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关节镜下解剖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结果经术后6个月观察膝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结论关节镜下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有关的资料,对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的研究进展予以简单分析,对目前常用的几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于实际的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康复锻炼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3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患者行MRI诊断、临床检查、关节镜术。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诊断、临床检查诊断结果。结果73例患者中,MRI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9%、98.00%、91.30%、96.08%、91.30%均明显高于临床检查诊断(上述指标分别为60.27%、50.00%、82.61%、86.21%、4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MRI诊断 前叉韧带损伤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30例,均给予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对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植骨,并进行半年随访,观察恢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半年随访,30例骨折部位均得到愈合。采取Mtiller评分,优21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3%。结论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粉碎性骨折 胫骨
  • 简介:目的探索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缺陷对单髁置换(unicondylarkneearthroplasty,UKA)术后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探究ACL缺陷是否为UKA的禁忌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UKA的患者进行1~3年(平均2年)的随访,以术前MRI或术中ACL是否存在缺陷将患者分为ACL缺陷组和对照组。随访后,比较两组之间翻修率和翻修原因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CL缺陷组UKA术后2年翻修率为6.25%,对照组为6.63%,用χ~2检验对两组翻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翻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翻修原因无差异,均为术后持续性疼痛、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结论对于术前MRI或术中发现ACL存在缺陷的患者,若膝关节不存在前后方向不稳定,ACL缺陷不应作为固定平台UKA的禁忌证。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单髁置换
  • 简介:摘要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决定了膝关节的稳定性,这也导致交叉韧带损伤成为常见的非接触性运动损伤,常发生于扭转、急停或剪切运动中,运动员的发病机率尤其的高。本文中通过交叉韧带解剖对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描述其生物力学特点,希望对进一步研究和完善ACL治疗效果有所裨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计划对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预后的比较研究。方法将72例在我院择期行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康复计划训练;研究组患者进行本体感觉康复计划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训练效果(活动度ROM、肌肉萎缩指数、本体感觉指数、Lyshol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后ROM、本体感觉、Lysholm评分显著升高,肌肉萎缩指数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训练后肌肉萎缩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本体感觉、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康复计划训练能显著提高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其康复效果优于传统康复计划训练。

  • 标签: 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 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核磁共振(MRI)与临床检查对慢性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前通过ADT、Lachman试验做临床诊断,观察组患者进行MRI检查诊断,两组患者术中均进行关节镜检查,比较分析临床检查与MRI检查的准确率。结果MRI检查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慢性交叉韧带损伤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核磁共振诊断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韧带重建术,术中使用可吸收钉来固定半腱肌,经过抽曲试验,重建术成功。结果手术进行顺利,平均每台手术使用时间为90min,术中每台平均出血量为50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结论手术的顺利与否与护士的配合密切相关,所以要求加强手术室护士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使其在术中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确保每台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重建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6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观察患者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经一期治疗后,愈合患者24例(92.31%),其余2例(76.91%)为延迟愈合,患者的愈合周期为16~42周,平均(23.55±8.31)周。患者的愈合情况较好,创面肉芽植皮恢复良好。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方法进行开放性胫骨骨折治疗,可有效的保证创面的恢复有效率,且操作方法简单,可作为今后的主要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在临床中也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交锁髓内针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来分析及评价胫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间3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病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髓内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术优良率、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出血量(ml)、术前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d)、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组的平均术前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开放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坚强可靠、术后可早期下地、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 开放性 交锁髓内针 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