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眼内植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来达到矫正屈光的技术.已广泛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屈光矫正,也用于近视、远视的屈光矫正。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来矫正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不仅手术操作简便,而且术后屈光状态具有可预测性、可逆性及可控制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2001年5月~2003年5月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的前房角变化,分析影响术后前房角度数(ACA)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的连续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屈光中心接受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81例(81眼),患者术前,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行Visante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术前、术后鼻侧和颞侧ACA及术后拱高。分析术后ACA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直径、前房深度、前房容积、水平角膜曲率、术前ACA、ICL直径和术后拱高的相关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前段各项参数的变化,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AC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鼻侧ACA较术前减少45%~50%(F=268.73,P<0.001),术后的颞侧ACA较术前减少44%~49%(F=333.40,P<0.001)。ICL植入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拱高分别为(640±180)μm、(540±150)μm和(530±16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14,P<0.001);术后1个月内拱高下降趋势明显,术后1个月至术后6个月期间拱高下降趋势明显减缓。ICL植入术后鼻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r=0.426,P=0.003;r=0.377,P=0.008;r=0.525,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ICL植入术后颞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r=0.392,P=0.006;r=0.376,P=0.008;r=0.594,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结论:ICL植入术后前房角明显减小,随访期内患者前房角开放度数基本稳定,没有进一步变窄。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这是为了矫正高度近视而在透明的晶状体前植入一个双凹面的人工晶状体。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MIOL)植入术后中长期视觉质量,并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植入术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8例141眼,根据植入的IOL分为MIOL组55例76眼和SIOL组53例65眼。术后2年对2个组患者术眼裸眼远、中、近视力,矫正远视力,等效球镜进行检查;绘制术眼离焦曲线;采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定术眼全眼高阶像差、Strehl比值、调制传递函数(MTF);采用CSV-1000对比敏感度仪评估术眼对比敏感度;采用美国《MIOL植入术后生活质量调查表》汉化版对2个组患者视觉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年MIOL组裸眼中、近视力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平均离焦曲线结果显示MIOL组于0.0 D和-3.0 D处出现2个峰值,且在0.0~-3.0 D之间形成宽平台,下降趋势平缓。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全眼总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二阶散光值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Strehl比值小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在5、10、15、20、25和30 c/d空间频率的MTF值稍小于SIO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3、6、12和18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在明视、暗视及有、无眩光状态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55例患者中54例脱镜,占98.18%,SIOL组53例患者中28例脱镜,占5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7,P<0.01)。MIOL组55例患者中4例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症状,占7.27%,SIOL组53例患者中1例出现视觉干扰症状,占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382)。MIOL组在近距离、中等距离视物及总体视力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SIOL植入术比较,区域折射型MIOL植入术可提供良好且稳定的全程视力和较好的对比敏感度,且光学干扰现象发生率低,术后满意度较高。
简介:对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和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phakicrefractive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的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0例(360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研究期间出现并发症共7眼,发生率为1.95%。包括:术中虹膜脱出2眼(0.56%)、角膜内皮损伤1眼(0.28%)、高眼压3眼(0.83%)、拱高过大而更换人工晶状体1眼(0.28%)。所有并发症经适当处理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近视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尽管存在一定比例的手术并发症,但经适当处理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银川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70例(14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的视力、眼压、屈光状态并与术前比较,观察术后拱高的变化。结果术后1天、1周、1、3及6个月随访拱高依次为(540.93±262.48)μm、(526.13 ±241.16)μm、(506.19±232.59)μm、(497.64±235.87)μm及(491.03±229.32)μm,呈逐渐下降态势。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结论高度近视ICL植入术后视力改善,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区域折射IOL植入术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超声乳化术56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植入区域折射IOL 29例(32只眼);B组植入三焦点IOL 27例(30只眼)。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球差、彗差及视功能质量评分。结果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80 cm中距离裸眼视力(logMAR)B组依次为0.00(0.00,0.10)、0.00(-0.03,0.10)及0.00(-0.03,0.10),优于A组的0.20(0.00,0.25)、0.10(0.00,0.25)及0.10(0.00,0.24)(Z=-2.478、-2.332、-2.248,P=0.013、0.020、0.025),两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及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暗室条件下A组球差大于B组(Z=-2.424、-2.620、-2.550,P=0.015、0.009、0.011),彗差A组大于B组(Z=-2.184、-2.376、-2.325,P=0.029、0.018、0.020)。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问卷调查评分视远、视近、使用电脑、夜间开车、日常生活活动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区域折射IOL相比三焦点IOL能提供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具有更小的球差和彗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22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前检查项目,观察组给予后房型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对照组则给予予角膜屈光手术,记录手术后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计算有效性。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3个月数据虽有差异,但是并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结果差距显著,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晶状体相关的屈光手术矫正高度近视临床效果显著,稳定性较高,在今后临床使用研究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个月拱高的因素,建立并验证预测拱高公式。方法(1)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8月1日至12月30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3例(83只眼)患者,年龄(27±5)岁。所有患者术前行完整术前检查,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综合验光、眼压、角膜厚度、3种仪器的角膜水平直径、水平和垂直沟到沟直径、晶状体厚度、角膜屈光力及明暗瞳孔直径。通过收集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步进法)确定拱高影响因素并建议预测公式。(2)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3月1日至6月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65例(65只眼)患者,年龄(26±5)岁,通过分析患者实际拱高与预测拱高之间的组间相关系数并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验证拱高预测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1)人工晶状体尺寸对术后1个月拱高影响最大(β=0.942,P<0.001),其次为水平沟到沟直径(β=-0.517,P<0.001)、晶状体厚度(β=-0.376,P<0.001)以及垂直沟到沟直径(β=-0.257,P=0.017)。其余因素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立回归方程为术后1个月拱高(μm)=-1 369.05+657.12×人工晶状体尺寸-287.41×水平沟到沟直径-432.50×晶状体厚度-137.33×垂直沟到沟直径(拟合度R=0.813,R2=0.660,校正R2=0.643)。(2)预测拱高为(497.31±102.75)μm,实际拱高为(514.62±152.99)μm。96.92%(63/65)的患者处于理想拱高,3.08%(2/65)的患者拱高过高,未出现拱高过低病例。组间相关系数为0.581。Bland-Altman检验显示实际拱高较预测值平均高17.31 μm,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260.28~294.90 μm。结论人工晶状体尺寸、晶状体厚度、水平沟到沟直径与垂直沟到沟直径是影响及预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个月拱高的因素。预测公式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19-525)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ICL植入术的近视者81例(81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将眼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白到白、沟到沟、人工晶状体直径以及人工晶状体直径与白到白和沟到沟的差值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步进法)。结果ICL植入术后视力(logMAR)为-0.047±0.044,较术前1.531±0.254显著提高(t=55.110,P<0.05)。术后拱高与前房深度、ICL直径、3种方法测量白到白直径、垂直及水平沟到沟直径、ICL直径与白到白直径的差值、ICL直径与垂直沟到沟直径的差值、ICL直径与水平沟到沟直径的差值均呈显著相关性(r=0.306、0.533、0.414、0.410、0.418、0.308、0.334、0.262、0.332、0.475,均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术后拱高的因素有前房深度、ICL直径和ICL直径与水平沟到沟直径的差值(Beta=0.203、0.321、0.317,P=0.039、0.002、0.002)。结论有晶状体眼ICL直径、ICL直径与水平沟到沟的差值以及前房深度三者是决定ICL植入术术后拱高的关键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及晶状体摘出术后囊膜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体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眼视力为手动~0.2(logMAR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2~1.0(logMAR0.46±0.59)。手术后1,3,12mo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493.8,2270.3,2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无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体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体切除眼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结论: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出评价。
简介:摘要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通过多项研究已得到证实,随着时间的推移,PIOL植入术后的患者面临白内障手术的可能,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的计算是获得良好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P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以及房角参数与术前数值相比有差异,少量研究发现IOL-Master测量的眼轴、角膜曲率以及通过多种公式计算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在PIOL植入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上部分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由于屈光介质混浊而需要通过A超进行眼生物测量,然而PIOL植入对A超眼生物测量的影响尚未得出结论,因此需要更多针对PIOL植入对人晶状体度数计算影响的研究,为PIOL植入术后患白内障的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17-32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94例(94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观察。结果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共9例。所有病人给予药物降眼压治疗,其中2例给予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次日所有病人眼压正常结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由于不同原因可导致高眼压,应于术后注意观察眼压,及时处理,对高危病例术后予预防性降眼压治疗,提高手术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植入术对全眼、眼内及角膜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拟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患者44例(88眼)。使用角膜屈光分析仪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在3、4、6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波前像差、角膜波前像差及眼内波前像差值。手术前后全眼、眼内及角膜各波前像差值[如总像差、低阶像差Tilt(S1)值、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球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5±0.12和1.11±0.12。在3、4、6 mm瞳孔直径下,术后全眼总像差分别为(0.34±0.14)μm、(0.57±0.23)μm、(1.81±0.83)μm,眼内总像差分别为(0.34±0.11)μm、(0.52±0.16)μm、(1.74±0.68)μm,术后全眼总像差、眼内总像差均较术前明显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眼:t=14.67, P<0.001; t=16.68, P<0.001; t=14.35, P<0.001。眼内: t=15.41, P<0.001; t=13.89, P<0.001; t=13.21, P<0.001)。在6 mm瞳孔直径下,术后全眼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 P=0.001; t=-2.84, P=0.008; t=-2.94, P=0.006);眼内高阶像差、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 P=0.013; t=-3.02, P=0.005)。余像差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能降低全眼、眼内总像差,但角膜像差无明显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在武汉、长沙、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对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CL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回访。收集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眼轴长度(AL)、视觉问卷等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8例(320眼),随访时间为术后5~9(5.9±1.0)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18.25~-4.38(-10.47±3.08)D和-4.00~+0.38(-0.91±0.82)D。末次随访的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分别为0.15~1.71(1.10±0.20)和0.33~2.00(0.86±0.30)。末次随访的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t=58.903、6.637,P<0.001),AL轻度增长(t=-9.136,P<0.00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减少5.7%(t=10.0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拱高为24~1 300(402±185)μm。视觉症状问卷显示95%患者对手术满意,夜间视力和夜间驾驶容易度评分最低。共32眼(10.0%)出现并发症或已行手术治疗,包括白内障手术(5眼,占1.6%),ICL调位(10眼,占3.1%),ICL置换(9眼,占2.8%),ICL取出(2眼,占0.6%),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眼,占0.9%),玻璃体积血(1眼,占0.3%),脉络膜新生血管(1眼,占0.3%),黄斑出血(1眼,占0.3%)。结论:术后5年以上远期随访,ICL植入矫正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而且存在较少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