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DHS与PNFA手术治疗49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DHS组20例,PFNA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4~18个月,平均10.6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骨折复位效果,股骨颈螺钉的位置,He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内固定失败率导致再次手术发生率比DHS组(P<0.05),结论DHS与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并发症方面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观察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骨折愈合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6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的时间(4.9±0.8)明显比对照组(7.5±1.0)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时,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方法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水平间的骨折即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该骨折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多发于老年群体且大部分患者均携带有髋内翻症状,患者粗隆部血运丰富而愈合效果良好,但后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内固定器械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保守治疗也开始逐渐被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所取代[1,2]。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HS、PFN和Gamma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每组52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和Gamma钉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对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显著高于PFN组和G钉组(P<0.05);PFN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和G钉组(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最好的疗效,建议推广至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空心加压螺钉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患者,观察组应用空心加压螺钉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重建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锁骨骨折愈合时间与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后UCLA肩关节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的现象。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应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创伤小、固定牢靠、愈合时间短,具有优良的临床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HS和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DHS组和PFNA组,分析比较两种手术固定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X线透射次数少、住院时间短、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内并发症,骨折复位率及术后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高稳定性、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次数少、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高的优势,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子骨折患者,是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90dHarri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效果较为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的疗效较为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固定的牢固,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简介:1997年6月~2000年12月,本人在煤矿职工医院工作期间,充分利用临床骨创伤多发、病种多样的工作优势,克服医院设缺乏、备落的不利条件,通过学习将瑞士“AO”加压内固定技术引入并应用于临床工作,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式联合石膏外固定的治疗方法为15例胫骨单纯斜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病例,年龄15~45岁,男性11例,女性4例。受伤原因:矿道作业伤6例,车祸伤3例,坠落伤3例,平地摔跤伤3例;骨折均为斜形骨折,开放骨折3例,闭合骨折12例,其中,中下段骨折12例,中上段骨折4例(其中一例合并平台裂纹骨折),合并腓骨骨折10例,单纯胫骨骨折5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加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无移位股骨颈完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单侧骨折、无移位的股骨颈完全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7d、随访时间≥12个月。排除标准:术中使用骨水泥、术前或术后出现偏瘫及其他影响功能评定的合并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104例,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60例,加压螺钉内固定组44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初次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术前合并症、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级;对以下指标进行生存分析:二次手术的时间间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t=0.676,P〉0.05)、性别构成(2=0.061,P〉0.05)、术前存在合并症(2=0.034,P〉0.05)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在住院时间(t=4.21,P〈0.05)、住院费用(t=9.92,P〈0.05)、手术时间(t=11.47,P〈0.05)、术中出血量(t=20.93,P〈0.05)、术后初次下地时间(t=24.64,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压螺钉内固定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短于或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术后初次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显著短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结论对老年无移位的股骨颈完全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