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劳动教育是教育大计,要教育孩子树立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培养,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简介:天津市总工会、市退休职工管委会等单位组织离退休职工、老劳模免费赴北戴河等地疗休养活动,已连续坚持了18年。从1988年开始,逐步由每年组织100人、300人、500人、800人、1000人,发展到今年1500人,共有8000人次得到免费疗休养。其中,今年组织的400名离退休职工、老劳模分期分批赴北戴河疗休养时,每批都赋予新的内容:首批疗休养活动,市总、市退管会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了老职工、老劳模与优秀共青团员代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第二批疗休养活动,请天津滨海新区有关专家为参与疗休养的老职工、老劳模作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形势报告;同时,还由市各级退休职工管委会组织500名离退休职工、老劳模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参与者主要是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离退休职工和老劳模,他们在市内进行“赞天津、话改革、谈巨变”津城一日游。这一系列的活劫,深受老同志的欢迎,并使老同志受到很大鼓舞。他们表示:虽然自己离开工作岗位、年纪大了,但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三个”责任,即关心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不能丢。践行“八荣”、摒弃“八耻”的责任不能丢;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责任不能丢。
简介:价值的实践性特质,使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人的幸福,必然立基于人类劳动(非异化劳动)之上。劳动是人的生存方式,劳动不仅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而且使人在劳动这一“对象化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主体性特征深化了“劳动幸福”的内涵,劳动是否幸福与主体的社会认知度、主体能力、理想、信念、格局等状况息息相关;价值的关系性特征,表明价值只有在主、客体的现实关系中才存在,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这一关系中的主体幸福感也会发生变化,并且主、客体现实关系的伦理性特征同样对“幸福感”具有重大影响。总之,在价值论视域中,“劳动幸福”是在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关系及其二者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中被思考与认定的。
简介:尊重劳动的意蕴,就是要敬畏劳动,感恩劳动,诚实劳动,以及崇尚劳动。不尊重劳动,是最大的社会危害,是对劳动者主体作用的否认。所以,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关于尊重劳动的若干最基本的思想共识。也就是,要解决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是跟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直接同一的,因此必须把尊重劳动的基本共识作为全社会的思想认同,作为不能突破的底线原则,作为社会良序的初始性规则加以强调。当代青年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他们必备的尊重劳动品格。为此,必须在广大青年中间兴起将尊重劳动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促使他们树立为人类解放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正确树立劳动竞争的观念,敢于同各种好逸恶劳的错误思想做斗争。
简介:以现代分工样式的劳动为建构性因素,古典经济学开启了“商业社会”所呈现的自然和谐的幸福景观。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黑格尔从哲学维度把劳动提升为“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两者的同构性忽略了劳动的消极方面是市民社会虚幻幸福的断裂点,也暴露出两者的意识形态本质。马克思将劳动理论提升至批判理论高度,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批判,从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语境下造成劳动消极方面的根源,勾勒了超越谋生方式的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从而使劳动成为个人自我实现和体现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内在目的,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未来社会幸福图景,进而凸显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