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疲劳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持续疲劳会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同时使患者精力缺乏,失去康复锻炼的主动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文章就疲劳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评估量表、影响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后疲劳 危险因素 治疗 机制 抑郁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疲劳患者最普遍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并且可能长期持续存在,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就疲劳的流行病学、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评价方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疲劳
  • 简介:疲劳在西方医学已经引起重视,而中医学对疲劳的了解还比较少。通过查阅近年来对中医关于疲劳的文献,研究分析认为疲劳病位在脑,本虚标实,临床症候以气虚型为主。现代中医方药多用益气方、补肝方、化痰方治疗,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头针、耳针、电针、热敏灸等对疲劳也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中医 卒中后疲劳 综述
  • 简介:摘要疲劳是脑卒中患者短期内或随后出现的疲惫、精力衰竭、能量缺乏及虚弱而影响自主活动的一种感觉,是康复的障碍,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疾病转归和预后。目前,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一定进展,通过回顾近年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发现包括针刺、艾灸、耳穴贴压、综合疗法等多种针灸治疗方法对本病疗效显著,并提出临床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针灸疗法 卒中 疲劳
  • 简介:疲劳恢复期的常见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康复及远期预后。本文就疲劳的药物治疗与康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进行药物与康复治疗之前,应全面识别引起疲劳的可能原因,包括精神心理、躯体疾患及药物的潜在因素。迄今尚未有药物被证实对疲劳确切有效。认知及分级活动训练是目前唯一经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脑卒中 疲劳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疲劳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最小随机化法将入选的80例疲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每日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根据病情个体化治疗,共治疗8周)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联合CBT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治疗8周,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患者疲劳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情绪状态、睡眠情况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SS、FMA、HAMD、HAMA、PSQ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2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的FSS、HAMD、HAMA和PSQI评分[(45.72±4.21)、(14.64±1.94)、(10.67±1.01)和(10.92±1.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8.21±4.93)、(15.59±1.83)、(11.92±1.44)和(11.46±1.05)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的评分[(32.10±3.13)、(10.79±1.88)、(6.21±0.98)和(5.13±0.73)分]亦明显低于组内治疗4周时及同时间点对照组[(46.92±5.92)、(14.87±1.61)、(11.64±1.48)和(11.13±0.98)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的FMA评分[(57.13±3.83)和(62.03±3.60)分]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53.18±3.95)和(56.95±4.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的HAMD、HAMA、PSQI与FSS评分均呈正相关,FMA与FS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rTMS联合CBT能有效改善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卒中后疲劳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涤痰通络方对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脑卒中疲劳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脑保护、控制基础疾病。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服用涤痰通络方,观察两组入院第1天和第14天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疲劳影响量表(FI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清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两组在FSS、FIS、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治疗的FSS、CIS、FIS的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涤痰通络方能够降低脑卒中疲劳程度,同时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 标签: 涤痰通络方 卒中后疲劳 血清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焦虑是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文章就焦虑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焦虑
  • 简介:疲劳,是一种脑卒中常见的症状,是指脑卒中自觉疲劳、乏力或能量缺乏而影响自主活动的一种主观感受。因为很难描述,患者的感受不易得到身边人的理解和体谅。

  • 标签: 疲劳 脑卒中后 自主活动 能量缺乏 感受
  • 简介:摘要再灌注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的标准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转归和降低病死率。有研究发现,再灌注治疗可能会增加癫痫发作和癫痫的发生率,但目前对此观点仍存在争议。文章对近年来再灌注治疗与癫痫发作及癫痫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癫痫发作 癫痫 再灌注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内手术
  • 简介:摘要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中发病率的增高,其发病率亦有增高趋势,临床方法很多,本文概述近3年治疗抑郁的治疗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综述
  • 简介:血管性痴呆定义正在重新修订.痴呆的多灶梗死模式和阿尔茨海默模式,常称作是多灶梗死性痴呆.这一称谓正在被更广泛的概念即血管性认知损害所取代.概念的演变反映了对构成这种复杂综合征基础的致病机制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这一修订工作的结果,在过去的25年,新的诊断标准已经确立,并且导致了关于精确的定义和有限互动评价可靠性的新问题.临床医生和调查者所选择的血管性痴呆的特异诊断标准,对流行病学、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经济评价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卒中 认知损害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肆虐全球,已上升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抑郁不仅是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状,更是加重病情并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致病因素。抑郁可能发生在前或。病程中和抑郁常常交互影响,但抑郁对的次生损害却多被忽略,常导致患者瘫痪加重和病死率增高,并使复发增多而加大了中二级预防的难度。既往“抑郁”的概念中和抑郁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疾病,该概念临床应用受限并常延误患者的诊治。因此,我们提出“伴抑郁”的新观念,更加强调治疗抑郁对紧急救治损害所带来的更多获益,从而使急性的防治步入崭新的时代。

  • 标签: 卒中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郁是中发病后常见的一种精神并发症。有研究表明,炎症与抑郁密切相关。本文就抑郁的炎症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抑郁症 炎症
  • 简介:摘要脑卒中抑郁症状一般在脑卒中6个月至2年内最严重,它直接影响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抑郁具有复杂的损伤机制,同时整个发病过程受相关基因调控,形成多层次,多途径交错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导致脑损伤和功能障碍。本文综述了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 标签: 卒中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