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0.5%重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择期行下肢手术的病人,年龄17~64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Ⅰ组)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行脊麻,对照组(Ⅱ组)则用0.5%布比卡因。手术及麻醉体位一致,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对照组。结论0.5%重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重比重液脊麻下肢手术
  • 简介:胸椎管狭窄症是胸椎及其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致胸椎管有效容积减少,产生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病发病率较低,保守治疗效果差,常需手术治疗。该疾病病史较长,呈缓慢发展,常累及双下肢致感觉运动障碍,较少发生在侧。我科经手术治疗证实2例胸椎管狭窄致急性下肢瘫患者,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将其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单下肢 感觉运动障碍 神经根压迫 黄韧带骨化 理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踝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下肢悬空体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院接受踝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按照术中体位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平卧位,观察组采取下肢悬空体位,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操作便捷、假体测量重复率及医师疲劳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悬空体位有助于提升踝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疗效。

  • 标签: 单下肢悬空体位 传统平卧位 单踝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风险监控》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4~2018-12期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介入溶栓治疗LEDVT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风险监控》进行护理监控,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3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2例,发生皮下淤血3例,留置溶栓导管鞘出血2例,患者满意率85%;观察组3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1例,发生留置溶栓导管鞘出血1例,患者满意率98%;均未发生肺栓塞和护理纠纷,术后疼痛均不明显或轻微疼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也提升较高(p<0.05)。结论采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风险监控》对患者进行护理监控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同时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标准的监控模式作为指引,也为医生提供更直观的临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风险监控单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护理 应用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约有5%的患者会出现下肢斑疹,皮肤色素沉着甚至下肢静脉性溃疡;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女性略高于男性。诱发因素包括长时间站立、遗传、静脉炎史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压增高等。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对采用光纤激光和双光纤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激光治疗 护理方法 光纤 下肢静脉性溃疡 皮肤色素沉着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可以为患者缓解疼痛、恢复步行功能,数年后步态是否能达到正常化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侧髋关节置换后遗症期患者平地步行中下肢的时空参数特征,探讨患者步行能力。方法:根据运动重建实验室检测病例数据库资料分析的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14例为实验组,14例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ViconNexus采集患者平地步行时下肢的步态参数,应用Polygon分析步态周期中下肢时空参数特征。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侧和健侧步速减慢,步频减小,步幅、跨步长变短,双支撑相延长,对侧足离地比增大(P0.05)。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步态对称性较好,但仍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步行能力差于正常人,需要系统康复训练以恢复其步行能力。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时空参数 步行能力 步态分析
  • 简介:摘要永存坐骨动脉(PS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由于PSA特殊的解剖走行,易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瘤等。本例患者经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股动脉发育良好伴细小PSA汇入腘动脉,右侧PSA为下肢供血伴右股动脉发育不全。右侧PSA继发血栓形成,引发右下肢出现缺血症状。行右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永存坐骨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 作者: 陆俊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是于仲嘉教授于1990年研制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操作方便、力学稳定、功能较全、配套完善等优点。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8年9月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218例,并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人下肢麻醉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下肢麻醉的12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用15g罗哌卡因,其中将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15g罗哌卡因配置成3ml的溶液,浓度为0.5%;将应用于参考组患者15g罗哌卡因配置成6ml,浓度为0.25%。统计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术中疼痛率的比较上,研究组组术中疼痛率为11.11%,显著优于参考组的25.40%(P<0.05);研究组的麻醉有效率为87.30%,显著优于参考组的71.43%(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3%,显著优于参考组的20.63%(P<0.05)。结论在老年人下肢麻醉中,应用浓度为0.5%、0.25%的罗哌卡因均能达到麻醉效果,但以0.5%浓度为最佳。

  • 标签: 罗哌卡因 老年人 单侧下肢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腔和双腔Fogarty导管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EAE)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腔Fogarty导管取栓组(SF组)(52例,55条患肢)和双腔导管取栓组(DF组)(25例,28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死亡率、截肢率、膝下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踝/肱指数(ABI)、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SF组[(0.68±0.08)vs(0.17±0.16)]和DF组[(0.93±0.11)vs(0.15±0.18)]术后AB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01)。DF组的一条或以上膝下动脉开通率(78.6%vs52.7%,P<0.001)、ABI改善程度(0.78vs0.51,P<0.001)优于SF组。DF组截肢率(7.1%vs14.5%,P<0.01)、并发症发生率(20.0%vs51.9%,P<0.001)低于SF组。而DF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SF组[(143±15.8)minvs(85±13.5)min,P<0.001)]。结论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更好的选择。

  • 标签: 下肢 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 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老年人下肢手术中采取侧腰麻和喉罩通气全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老人患者,年龄85—97岁,ASAⅡ--Ⅲ,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喉罩通气全麻组(R组)和侧腰麻组(S组)。R组选择静脉诱导后喉罩通气,静吸复合维持,而S组予以侧腰麻,取患侧侧卧,穿刺部位L2-3间隙,用25G的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隙,推注重比重混合药液3ml后,患侧侧卧位15min,调节手术床以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待麻醉平面固定后平卧或摆放手术体位,开始手术。记录R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喉罩置入后即刻(T2)、切皮时(T3)、拔出喉罩即刻(T4)、拔出喉罩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组推药前(T0)、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45min(T5)的MAP、HR的变化及术中使用升压药情况。结果T0时两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R组MAP、HR均较T0有明显改变(P<0.05),使用升压药例数多(P<0.05),S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侧腰麻在高龄老人下肢骨折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优于喉罩通气全麻。

  • 标签: 单侧腰麻 喉罩通气全麻 高龄老人 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侧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n=25),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n=25)。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min(T2)、5min(T3)、10min(T4)、30min(T5)、60min(T6)、手术结束后(T7)的MAP、HR、SpO2。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复合用药、术后VAS评分及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T1~T7时CSEA组MAP明显降低(P<0.05),且T1~T6时点明显低于NB组(P<0.05);NB组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两组T1~T7时SpO2明显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B组比较,CSEA组术后2h、6h的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12h、24h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用于侧膝关节置换手术安全有效,且循环平稳,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来分析不同浓度布比卡因侧腰麻用于右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从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共有182例病患被诊断需行右下肢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外膜麻醉法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高浓度布比卡因(0.375%布比卡因2ml)进行麻醉而对照组则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0.125%布比卡因4ml)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以及使用布比卡因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为28.1±5.2s,组织平面固定时间为10.4±2.3min,组织持续时间为216.7±21.6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5.4±6.8;14.8±4.2;142.6±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47%,而对照组为27.48%,两组的并发症比较无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高浓度的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后的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比卡因 单侧腰麻 右下肢手术 不同浓度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