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骆清铭、张智红、赵元弟、杨杰、罗若愚等人完成的“用于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的光学分子成像动态监测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针对在药物筛选与药效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通过探索生物分子信息的建模、仿真与信号处理新理论与新方法,开发多元化的荧光分子探针,建立适合于长时程动态光学成像的细胞网络和实验动物模型,发展高时空分辨、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光学分子成像技术,形成了从光学分子探针、细胞与动物模型、光学成像监测装置到生物分子信息可视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了可用于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的光学分子成像动态监测平台。

  • 标签: 光学成像 分子成像 成像技术 实验动物模型 信息可视化 药效评价
  • 简介:激光直接成像(LDI)技术由于具有诸多的优越性,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已经在高密度PCB的制造上取得成功的经验。激光直接成像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激光刻板(LaserStructuring)技术就是成功的范例。1工艺流程通常的制板工艺都要用到有机抗蚀剂作为图形转移的介质,传统的激光直接成像也不例外,而且为了保证一定的效率,要采用特殊的干

  • 标签: 激光刻板 激光直线成橡 印刷电路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稀土的出口管控,在以往稀土卖出白菜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航天、冶金等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学界对稀土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本文首先将介绍稀土和分子磁体的概念,接下来介绍稀土分子磁体的分类、性质、合成及多驰豫机理,最后介绍稀土分子磁体的应用前景,以期能为今后我国稀土分子磁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稀土 单分子磁体 研究
  • 简介:本文采用氢火焰分子发射法,用自制仪器直接测定水溶液中的含硫、磷化合物,该法装置简单、分析时间短。本文寻找到了硫、磷的特征发射光谱,并讨论了形成发射的最佳火焰气氛为低温、还原性气氛,然后将384.64nm和527.89nm作为分析波长进行了含硫、磷化合物溶液的定量分析。利用氢火焰分子发射法检测含硫、磷化合物溶液具有可行性,但为了降低分析检出限、消除分子结构对分子发射的影响,从而使该方法应甩到实际水样中的微量分析变成可能,需要进一步对实验仪器进行改进。

  • 标签: 氢发散火焰 分子发射
  • 简介:纳米技术发展至今,遇到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直接观察单个分子和原子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并对其进行理论阐述。日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连续资助的研究项目“分子结构与电子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经突破该难题,能够对单个分子和原子团簇的结构进行理论上的建模分析与表述。

  • 标签: 纳米技术研究 分子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原子团簇 单个分子 电子结构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的完全切除目前仍依赖于术中视诊、触诊和冰冻病理检查。在邻近重要结构的部位实现阴性切缘通常是有困难的,而头颈部肿瘤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预后差。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FMI)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可视化,帮助外科医生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推动手术领域向前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讨论FMI引导手术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学近年来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多模态光学分子影像成像技术上,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实现了初步应用。基于此,首先阐述了多模态光学分子影像成像技术产业化背景,进一步从理论方法、成像设备、典型应用三个方面深度分析多模态光学分子影像成像技术,旨在促进多模态光学分子影像成像技术产业化发展,实现精准成像、实时监测,为外科医生提升更为有效的影像,为患者负责。

  • 标签: 多模态 光学分子影像成像 产业化
  • 简介:近期,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与清华大学生物系合作.通过活细胞分子成像,在转化生长因子受体聚集状态和激活模式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2009年美国科学院院刊(Proe.Natl.Acad.Sei.USA,106,15679—15683,2009)。

  • 标签: 实时成像 蛋白分子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表征 分子纳米结构 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个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的聚集状态。方法将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质粒转染组[转染VEGFR2-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质粒]。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质粒转染组GF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子成像技术记录细胞膜上表达的单个VEGFR2-GFP分子的荧光强度分布和漂白步数,判断受体的寡聚或多聚状态。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12 h后,质粒转染组细胞可见GFP绿色荧光。qPCR检测结果显示,质粒转染组细胞中VEGFR2、GFP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40、12.330,P<0.001、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质粒转染组细胞VEGFR2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6,P<0.01 )。分子成像结果显示,无配体刺激时RF/6A细胞膜表面上VEGFR2- GFP的荧光强度分布为双峰,其中单体、二聚体比例分别为86.0%、14.0%;通过计数GFP荧光漂白步数,静息状态下受体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比例分别为81.4%、12.9%、5.5%、0.3%。结论无配体状态下,VEGFR2在RF/6A细胞膜表面以单体和包括二聚体在内的多聚体形式共存,以单体为主。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视网膜血管 内皮细胞 单分子成像
  • 简介:目的:报告经鼻孔蝶窦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2例显微手术经验,井与其他经蝶入路进行比较。方法:扩张器插入手术侧鼻孔直抵蝶窦前壁进行扩张.显露蝶窦开口,凿开前壁,进行手术。结果:31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结论:此入路与其他经蝶切除鞍区病变的术式相比,对鼻部组织损伤小。不必分离鼻中隔和两侧粘膜,省时,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 切除术 垂体腺瘤 治疗
  • 简介: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超声分子成像能监测特定分子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及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肝癌的早期诊断、精确定位及疗效监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分子成像在肝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超声 分子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基于轴肩铝合金搅拌焊的数字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实时、快速、准确地检测轴肩铝合金搅拌焊内部的缺陷和瑕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了射线成像技术,并建立了适用于轴肩铝合金搅拌焊的成像模型,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本研究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射线成像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设备,实现了对轴肩铝合金搅拌焊的实时成像检测。最后,本文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单轴肩铝合金搅拌焊 数字射线成像 实时检测 缺陷检测 瑕疵检测 成像模型
  • 简介:为了解决传统数据采集压缩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原理的动态投影照明实现像素成像的新方法,即采用普通液晶投影仪把随机测量图片动态投射到物体上,再用光电探测器响应和记录每次投影光透过待测物体后出射的总光强。然后应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对所记录的光强信号进行重建运算,还原出物体图像,并对压缩感知过程的不同采样率与分辨率的重建图像效果进行了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采样率为30%左右时,可以精确重建出原始图像。因此,这种动态投影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像素成像过程。

  • 标签: 压缩感知 单像素成像 动态投影 正交匹配追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发脑转移瘤的MRI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及增强信号、瘤周水肿等特点。结果16例肿瘤位于幕上皮髓交界区,4例位于幕下小脑半球;肿瘤直径2~8 cm(中位值4.5 cm);16例肿瘤为类圆形,4例呈分叶状;16例肿瘤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多呈"花环样"强化,4例呈实性、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2例边缘模糊,8例边缘清晰;5例肿瘤表现为Ⅰ度水肿,12例肿瘤为Ⅱ度水肿,3例肿瘤表现为Ⅲ度水肿。结论颅内发脑转移瘤有一定的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 诊断,鉴别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白癜风患者实施频准分子光治疗,对比病情改善成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实行窄波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频准分子光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6.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频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可以达到预期疗效,且治疗期间患者接纳度高,不良反应少,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单频准分子光 白癜风 窄波中波紫外线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源双能CT最佳能量成像技术在检查直肠癌供血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收治的3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源双能CT扫描,采用混合能量和最佳能量两种模式重建肿瘤供血动脉。由两位观察者盲法分别对两种图像直肠癌细小供血动脉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评分结果的-致性进行k检验,对两种图像的主观评分进行t检验;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种图像直肠癌细小供血动脉和臀部肌肉的CT值以及图像噪声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对两种图像测量数据的-致性,并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对两种重建模式的直肠癌细小供血动脉cT值、图像噪声值以及CNR进行比较。结果33例患者中肠系膜下动脉均参与肿瘤供血;其中4例患者右侧直肠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患者双侧直肠下动脉参与供血。发现血管变异情况:8例患者左结肠动脉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4例患者左结肠动脉直接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患者左结肠动脉缺如。两位观察者对直肠癌细小供血动脉混合能量图像评分0、1、2、3、4分分别为0、13、13、5、2例和0、11、14、6、2例;最佳能量评分0、1、2、3、4分分别为0、0、7、7、19例和0、0、6、9、18例。两位观察者对混合能量和最佳能量直肠癌细小供血动脉图像评分结果-致性很好(K=0.864,0.897);混合能量与最佳能量图像细小供血动脉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分别为(1.9±0.9)分、(3.4±0.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1,P〈0.05)。最佳能量图像的直肠癌细小供血动脉的主观评价优于混合能量图像。混合能量与最佳能量直肠癌细小供血动脉CT值、臀部肌肉cT值、图像噪声值及CNR的ICC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噪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