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短期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9年12月到2020年9月前瞻性入选36例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均符合指南推荐Ⅰ类或Ⅱ类VVIR起搏适应证。通过观察起搏参数及症状改善的情况评估其有效性,观察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短期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成功率100%。其中男25例(69%,25/36),年龄(73±14)岁,年龄范围15~87岁,随访(6±3)个月。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2例,二度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术中起搏阈值为(0.46±0.21)V/0.24 ms,感知为(10.8±4.5)mV,阻抗为(871±268)Ω,术后随访3个月感知及阈值均平稳,阻抗在3个月的随访中较术中明显下降[(813±197)Ω对(689±149)Ω,P=0.01]。术后24 h血管彩超检查发现股静脉穿刺点处静脉血栓11例(11/36,31%),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栓均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后果。未发现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的血管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阈值升高,术后1个月阈值恢复正常。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短期安全性好,但其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心室造影对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位置的指引作用,评价植入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式的优劣。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是否在释放前行右心室造影分为造影组及非造影组,并均于术后行心脏三维重建CT,比较无导线起搏器释放的部位差异。随访期间收集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的阈值、感知、阻抗等参数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术比较手术时间、曝光量等。结果60例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均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造影组40例,非造影组20例,最后均通过心脏三维重建CT确定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部位。非造影组中11例(55.0%,11/20)的患者植入低位间隔,造影组中33例(33/40,82.5%)患者植入中位间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05±30)d,阈值、感知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稳定,阻抗进一步下降1个月后逐渐趋于稳定。除1例患者术区发生轻微血肿外,其余患者无植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前10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时间[(60.00±9.28)min]、X线曝光时间[(14.90±2.28)min]、X线曝光量[(902.50±150.94)mGy]均明显高于同时期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者熟练程度的增加,上述指标逐渐缩短并趋于稳定。后20例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X线曝光量明显大于传统起搏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4.00±115.90)mGy对(65.25±19.94)mGy,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右心室造影可以增加无导线起搏器的精准定位。早期随访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式比较,虽曝光量增加,但手术更加微创,安全性更优。
简介:摘要:长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隧道的超欠挖和符合测量精度要求以及提高测量效率,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效率,可以加快测量进度、保证精度,从而间接影响工程成本。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固定翼释放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2021年8月至12月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A组)及双腔起搏器组(B组)患者,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术中固定翼释放次数将A组分为释放1次(A1组)和释放≥2次(A2组)。收集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0、4、8、12、24、48 h血液样本,分别对比A、B组间及A1、A2组间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其中无导线起搏器组60例(男41例),年龄(70.75±11.77)岁,年龄范围36~91岁;双腔起搏器组80例(男47例),年龄(70.54±9.90)岁,年龄范围45~87岁。术后A、B组所有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48 h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均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术后48 h,A1组(40例)患者血浆cTnI表达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次,A组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2组(20例)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A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升高程度与无导线起搏器固定翼释放次数相关。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低频电缆组件制作过程中,选用导线与连接器不适配、电缆长度需加长、一分多导线需转接,进行了导线转接工艺方法研究。明确了转接原则和转接类型 ,提出了转接工艺要求 ,介绍了多种导线转接工艺方法,并对失效案例进行案例分析。重点研究了多根导线互相导通的转接方法。
简介:摘要: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是由于覆冰厚度不对称,在风力作用角度的变化下产生脉动风力,破坏导线的动力平衡,从而形成大幅度的舞动现象。形成舞动的因素非常复杂,而各种因素又相互影响,构成了舞动激发与扩展的复杂情况。归纳起来,对导线舞动的激发与扩展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即线路的走向、地形与地势,当地的气象条件,线路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舞动一、走向的影响一般来说,各种截面模型的空气动力学试验都是按照风向垂直于模型的轴线方向来进行的。事实上,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模型承受的空气动力最大,所表现出的空气动力现象最为典型和突出。如果风向与物体的轴向之间有一个夹角,那么,真正起激振作用的将主要风激励力的垂直分量,而平行于物体轴线的分量通常是不会起到激励作用的,因此,一段线路舞动的大小与状态,也取决于风向对导线轴线的夹角。当夹角为90°时,对舞动的影响最大,反之,当夹角为零时,即风向平行于导线轴向时,则引起舞动的可能性最小......
简介:大家在旅行的过程中,在欣赏沿途美景的同时,相信肯定会看到一座座巨人般的铁塔擎起了一根根高压线向远处延伸。在一些超高压(220kV及其以上的电压)的输电铁塔上,如果大家注意观察还会发现每相采用两根或两根(通常为三四根)以上并联的导线。并且每隔一定的距离,导线间还要安装一个间隔棒。这种每相采用两根或两根以上导线的输电线称为分裂导线。超高压输电线路为抑制电晕放电和减少线路电抗所采取的一种导线架设方式,即每相导线由几根直径较小的分导线组成,各分导线间隔一定距离并按对称多角形排列。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分裂导线数一般取3-4根。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高压输电每相要采用分裂导线呢?它有哪些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