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腔内心电定位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2021年1月-2024年2月,选择60例新生儿picc置管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例,X线片定位)、观察组(n=30例,腔内心电定位)。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实施腔内心电定位,可提高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可减少置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受压导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困难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处理策略。方法:通过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109例上腔静脉受压导致PICC置管困难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常见的临床表现,结合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统计发现上腔静脉受压导致PICC置管困难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导管送入困难81.65%、回血困难66.97%、心悸胸闷56.88%、恶心46.79%、置管侧肢体水肿或静脉扩张38.53%、胸部不适或疼痛30.28%、导管异位16.51%。结论:上腔静脉受压会导致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多种困难,严重影响置管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些临床表现,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策略,提高置管效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总结出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与传统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老年病科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静脉置管的90例患者列入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和普通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与传统PICC置管,再对比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统计。结果: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PICC置管。结论: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的临床可行性大于传统PICC置管,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PICC置管患者在院外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PICC置管患者(PICC置管组)与30例输液港患者(输液港组),两组患者都开展血栓形成因素的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输液港组并出现血栓1例(3.33%),PICC置管组出现血栓4例(13.33%),输液港血栓生成风险更低。结论 PICC置管和输液港置时临床常用的两种静脉通路置管方式,对两种置管方式可能诱发的血栓危险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栓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置管在胃肠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01~2023.12实施胃肠癌手术患者共计58例,对其应用奇偶数形式分组,2组组名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PICC置管中实施常规护理,后组加用综合护理,比对护理效果。结果:对组间并发症率、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以及SAS与SDS评分指标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与比对可知,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胃肠癌患者术后PICC置管期间实施优质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为优良,能够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改善患者置管期间负面心理与生活质量,患者对此满意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肿瘤PICC置管出院之后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10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全部进行PICC置管方式的治疗。按照实验的要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下增加延续护理方式,并采取跟踪护理方式。结果:经过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概率比较低,非计划性拔管概率较低,各项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果:对于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而言,实施持续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恢复并提供支持。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明确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出现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取同时期未出现导管堵塞的4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分析患者出现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判断护理对策。结果 患者存在肿瘤疾病、血栓史、穿刺的次数、穿刺的静脉、瓣膜类型、维持的周期、维护的方式、留置的时间作影响患者出现导管堵塞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PICC置管后患者出现导管堵塞与患者是否出现了肿瘤疾病、瓣膜的类型、患者导管维护的周期、方法、导管的留置时间等因素有关,积极的选择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导管堵塞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