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仗也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即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但是这并列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有很多讲究的,它会聚了结构形式美和声韵音乐美,使表现的内容鲜明精美,富有张力。对仗分词的对仗和律诗的对仗,因为词的对仗是从律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我们只要把律诗的对仗学好了,词中的对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简介: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在注释乐雷发的诗句“红蜻蛉伴绿螳螂”(《秋日行村路》)时指出:“古人诗里常有这种句法和颜色的对照,例如自居易《寄答周协律》:‘最忆后庭杯酒散,红屏风掩绿窗眠。’……”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发现。这种句法,我姑且称为句中对仗,颜色对照。既然是“古人诗里常有”,那么也可以算作古代诗人描绘意象、营造意境的一种手法。句中对仗,两种景物意象并置,并借助其问的动词表现它们的各种微妙关系,使诗句紧凑浓缩,言简意丰。颜色对照,则使景物意象更鲜丽悦目,并组合成美妙的画面。由于这种句子都是写景句,往往被诗人置于诗的结尾,借以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使诗的意境含蓄不露、意味深长,成了全诗的点睛之笔。下面,我从唐宋诗中采撷数例,与同好者一起品味这种颜色对照的写景佳句。
简介:形容状貌特征的叠音词,突显词义特点,增强声音形式,有助于词源关系研究。《诗经》运用大量叠音词,是集中探讨叠音词的意义和词源关系的理想材料。以叠音词的意义特点和声音形式为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对同一感觉范畴的叠音同源词进行初度系联;在同一感觉范畴内,可以根据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意义相通关系,对初度系联的结果进行二度系联;不同感觉范畴内的意义,由于“通感”而发生意义联系,可据此进行三度系联。根据系联的结果,归纳叠音词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一,各感觉范畴之间,视、听范畴的词占绝大多数;二,叠音词主要表现在对量度、光度、长度和状态(气势)的形容;三,量度和状态(气势)的词多于光度和长度的词,反映诗人对数量和气势的特别感受和重视;四,听、触和味、嗅范畴的词,与视觉范畴的通感,首先都与数量意义相通,而不是与光度、长度相通。这说明,视、听、触和味、嗅的感知,对其量度的感受。从词源学的感知机制看,义通和通感的发生,当是语言发生之初心理感受的相同,而不是词语发生之后的比喻或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