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6例可逆脑血管收缩综合患者进行分析,希望能提高对这一疾病认识。方法选取6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可逆脑血管收缩综合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症状、临床转归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通过回顾分析,6例患者中女4例(66.67%),男2例(33.33%);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头痛,其中3例伴有肢体无力,1例神志模糊,4例视物模糊,所有患者检查心、肺、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尿常规均提示正常,经TCD检查显示血流速度出现程度不一加快情况,经MRI、MRA、CTA检查显示脑血管出现痉挛或狭窄,有些呈现串珠样改变。出院后进行复查,经TCD、MBI、MRA、CTA检查提示正常。临床诊断为可逆脑血管收缩综合。结论若患者表现为雷击样头痛,青年脑梗死且无其他脑梗死危险因素需要考虑可逆脑血管收缩综合可能,TCD、MRA、CTA检查能够当作诊断、随访观察以及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手段。

  • 标签: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CTA MRA TCD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产后发生雷击样头痛,诊断为可逆脑血管收缩综合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产后第2天出现雷击样头痛,渐加剧,产后第4天突发抽搐伴高血压,考虑为“产后子痫”,于2020年5月19日收入院。入院后完善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经神经内科会诊,明确诊断为可逆脑血管收缩综合。经治疗,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产后50余日影像学检查显示脑血管痉挛缓解。患者出院后随访至2021年6月,再未发生头痛或抽搐。

  • 标签: 头痛症,原发性 血管痉挛,颅内 产褥期疾病 高血压
  • 作者: 浦婷 陈涛 许梦圆 孟徐 唐佳 雷小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昆明 65010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昆明 650011,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曲靖 655000,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帕金森综合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僵硬、静止震颤和姿势不稳等。常见的疾病发展模式为隐匿起病、逐渐进展、极少自然缓解。但临床上有一些帕金森综合患者病情会发生好转、自然缓解或“治愈”,被称为可逆帕金森综合(RP)。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文中将RP归类为12种不同类型:药物性、中毒性、感染、颅内血管、脑结构病变相关、颅内压改变相关、内环境失衡、内脏疾病相关、酒精戒断相关、手术相关、免疫接种性、放射治疗RP,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帕金森综合临床诊疗的更多思路,以促进临床医生尽早对帕金森综合进行合理的鉴别和诊治。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可逆性 分类 机制
  • 简介:可逆后部白质脑病综合(RPLS)是指一种主要和大脑后部白质病变相关的症侯群。其临床特征为头痛、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运动障碍及抽搐。特征神经影像学异常通常见于顶-颞-枕叶的白质;CT为低密度改变。他加权和ADC呈高信号。RPLS的发生通常和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及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可能诱发RPLS的药物有:抗肿瘤药、贝伐单抗、环孢素、双氯芬酸、静脉注射入免疫球蛋白、利奈唑胺、他克莫司、沙利度胺及麻疹疫苗。药物诱发RPLS机制现仍然不清楚。早期诊断和治疗颇为重要。因为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可致不可逆损害。然而,大多RPLS经及时适当治疗是可逆的。药物性RPLS的治疗方法包括停用可疑药物,控制高血压和抽搐以及脱水。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病 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后部白质脑病综合(RPLS)的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可逆后部白质脑病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中,均有视力障碍,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结论可逆后部白质脑病综合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及时有效治疗对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至关重要。

  • 标签: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RESLES)的MR影像特点。方法搜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1例RESLES患者进行MRI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MR初次检查11例患者胼胝体压部(SCC)均可见椭圆形或斑片状T1WI稍低、T2WI稍高及FLAIR高信号影,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3例患者病灶累及胼胝体压部以外的部位(胼胝体体部及双侧放射冠),4例患者增强未见强化,经过6~36天复查MRI10例患者病灶消失,仅1例成人患者病灶表现为较前缩小。结论RESLE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特别MRI复查更能最终验证确诊。

  • 标签: 可逆性病变 胼胝体压部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HELLP综合以溶血、肝酶水平升高及血小板计数降低为特点,在妊娠期发生率为0.5%~0.9%,约70%发生在产前,大部分发生在妊娠晚期,但有30%的病例发生在产后,通常是在产后48 h内确诊。本文报道1例产前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表现,因产后HELLP综合、子痫及可逆后部脑病综合(PRES)入院的患者,该患者顺产后出现血压升高及抽搐,辅助检查提示乳酸脱氢酶(LDH)及转氨酶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经过及时确诊及治疗10 d后好转出院的患者,结合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产科医师对产后出现的血压升高、HELLP综合及PRES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18例肾病综合合并可逆后部脑病综合的患儿的病情观察要点和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静脉通路的维护、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健康宣教及随访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和指导。18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血压控制平稳,皮肤完好,15-20d病情稳定后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痫致可逆后部脑病综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例子痫致可逆后部脑病综合的诊疗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及时诊治及优质护理,2例病灶完全消失,1例病灶明显减小,均未复发。结论应提高对子痫致可逆后部脑病综合的认识,积极治疗,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恢复。

  • 标签: 子痫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患者发生可逆后部脑病综合的情况,进一步描述其产科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4年子痫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CT或MRI)的结果。结果23例子痫患者有22例发生可逆后部脑病综合(PRES),诊断方法采用至少一种脑部影像学显影技术单独行MRI检查8例;单独使用CT12例;联合使用CT和MRI3例;其中磁共振血管检查1例。PRES发生部位累及顶叶,枕叶,额叶,颞叶,基底节和脑干、小脑区。产前子痫17例,产后子痫6例。子痫患者脑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87%),其次为神状态改变(47.8%),视力障碍(30.4%),恶心/呕吐(21.7%)。有10例患者发生严重收缩期高血压。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往往同时发生PRES提示PRES是子痫发病机制的核心病因。针对预防或改善PRES也许可以防止子痫发作或促进子痫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脑部成像 子痫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ORES患者的临床和MR资料。结果头颅MR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质区对称性病变,常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小脑、基底节区等也可同时受累。本组病例结果病变均累及双侧枕、顶叶,9例同时累及额叶,1例累及小脑半球,1例累及胼胝体压部,MR呈稍长、等T1长T2,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8例做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呈等或稍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经治疗后10例复查大部分病灶吸收好转。结论MRI是PRES的最佳检查及随访手段,MR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正确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摄影术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影像线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RESLES)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RESL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RESLES的临床与MRI特点。结果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1岁,平均26.5岁;其中病毒性脑膜炎8例、化脓脑膜炎1例、结核脑膜炎1例、癫痫患者苯妥英钠治疗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精神症状为主要特点。11例患者MRI均显示胼胝体压部斑片状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DWI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SCC病变消失或DWI信号降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RESLES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具有特征MRI表现。

  • 标签: 胼胝体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关于心力衰竭相关肾病综合报道很少,本研究拟观察心力衰竭相关肾病综合患者可逆情况。方法24例患者分成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三组,观察1-6个月,记录心力衰竭缓解时间和继发性肾病综合24小时尿蛋白降低和消失时间。结论心力衰竭相关肾病综合左心衰排在首位,其次是右心衰。其病因复杂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尽快明确心衰的类型,去除病因和及时合理的心肾一体化治疗才能保证成功的救治。心力衰竭(CHF)相关肾病综合症有较高的逆转率,对因心力衰竭引起肾病综合,需给予更多重视。

  • 标签: 心力衰竭 相关性肾病综合症 临床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MR用于可逆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就诊的14例可逆后部白质脑病综合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均接受包括T2WI、T1WI、FLAIR序列扫描,5例患者接受CT平扫,4例患者接受MR增强扫描。治疗后12例患者接受MRI复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主要对双侧顶枕叶白质区有影响,与颞叶、脑干、小脑、基底节区等区域的受累程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CT检查结果表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MRI检查结果则呈现对称长T1长T2信号,FLAIR为高信号,DWI为等、低信号,ADC值增高。结论应用MRI诊断可逆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的典型征象为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多发对称血管水肿,CT的典型征象则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在临床中诊断中应结合两者结果进行判定。

  • 标签: CT MR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价值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