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先锋文学”进入当代文学以后,1987年(或1986年)便被公认为先锋元年。此后每隔十年,文学界便会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2017年作为“纪念先锋文学”的第三十个年头,以回顾、总结、反思为名目的文章自然必不可少。然而,如果我们将今年的文章与2007年前后的纪念文章稍加比对就会发现,大多数文章尽管时间相隔十年,但多数观点趋于雷同,论述逻辑也大同小异,一言蔽之,“先锋文学”作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成也“形式”,败也“形式”。这一论断的逻辑起点,可以追溯到洪子诚先生的那本《中国当代文学》,该书在“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一章中指出,所谓的“先锋小说”创作现象,就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小说家在小说形式上所做的实验。“在‘先锋小说’中,个人主体的寻求和历史意识的确立已趋于淡薄,他们重视的是‘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评论者通常认为,这一对中国当代文学来说具有‘革命’意义的小说‘实验’,它的观念和方法,与法国‘新小说’(阿兰·罗布-格里耶的‘零度叙述’)、拉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创作有关。同时,被用来解说‘先锋小说’文体实验的,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所谓‘反小说’”[1]。我们从中可以概括出三个核心观点:一是“先锋小说”是中国大陆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股写作潮流;二是形式革命、叙述历险、语言实验等文体和文本意义上的自觉性,是“先锋小说”引人注目的共通点;三是“先锋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观念密切关联。这三个核心观点在此后30年时间中,经过众多文学评论从业者的数度转译和赋形后,逐渐形成了更符合当前意识形态规范和文学经典化需求的面目,即一�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 先锋文学 背面 80年代后期 西方现代主义 先锋小说
  • 简介:近20年,我的学术写作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规律:每十年都是前数年埋头写作,后两三年集中出版问世。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三年集中出版了《唐宋词流变》《宋诗流变》等一系列著作;进入21世纪之后,第一个十年也是集中在后两年出版了《宋词体演变》《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等一系列专著。写作时几乎是喷发而出。

  • 标签: 写作 文学 出版 演变史 流变 诗歌
  • 简介:文学”与“历史”的问题,历来是文学史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新历史主义批评家看来,历史是由一系列文字话语构成的,是“非本质”的,历史是被叙述的,“文学”是文学史家关于历史的叙述。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主张“返回”“历史情境”,以“一体化”的叙方式展现当代文学”的风貌,完成当代人对“历史”的想象。以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为例,从洪子诚的历史观出发,反观他的文学写作,探讨历史视域下新历史主义理论与他的文学史实践的契合之处以及考察“历史”在洪子诚的著中是如何被展开叙述的,从而促进我们对90年代这种新的文学史书写范式的认识。

  • 标签: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叙述
  • 简介:摘要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施工机制的具体要求,在工程实践和利用过程中必须从现状入手,做好技术落实工作。在路基处理阶段,对工作人员自身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针对影响因素的特殊性,为了提升施工质量,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处理技术。由于路基处理技术比较多,强化对施工软土路基的处理起到关键作用。在利用阶段要对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达到改善软土性能的目的,进而提升公路施工质量。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基础处理工作,从现状入手,掌握技术属性,对其进行合理化应用。

  • 标签: 公路施工 软土路基 处理技术
  • 简介:鲁迅是现代文学叙述中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野草》作为鲁迅内涵最复杂、丰富的作品,不同版本的现代文学大都以相当的篇幅对其进行了解读。1930年代以来各时期的大陆学者对《野草》的解读凸显出不同的内容,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各个时代的文学塑造出的鲁迅形象;而海外学者以其新颖的解读视角为文学叙述带来了世界性的宏大视角。通过梳理各个时代和不同语境下《野草》在文学叙述中的变迁,能够揭示文学叙述模式和解读视角的某些内在规律,为文学叙述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 标签: 现代文学史 《野草》 鲁迅 叙述
  • 简介:哈尼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文学历史源远流长,作品丰富,但相关文学史研究一直较为薄弱,1996年《哈尼族文学》才正式出版。从《哈尼族文学》的编写过程、编写原则、分期体例、内容取舍、研究方法、文学特点等多个方面,对其编纂特色与意义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哈尼族 文学史 编纂整理
  • 简介:文学中,围绕着经典的写作可以说是一个铁定的惯例,如果我们反逻辑去思考,这一理论的形式逻辑关系和既成的文学史事实就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问题之一是围绕经典写作文学是不是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之二是经典是如何造就的,是否具有正当性?由于文学写作思路、方法、模式等方面已固定化,目前呈现的当代文学文本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文学的真实性是有限的或部分的,我们很可能是在虚假的“历史想象”中接受文学教育,形成我们的文学认知模式。当代中国文学如何写作?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就可能成为当代文学写作的最优选择。

  • 标签: 当代文学 经典 文学史 质疑
  • 简介:分析了《布依族文学》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文学批评。

  • 标签: 布依族文学史 布依族 文学史研究
  • 简介:与莫言创作中以《酒国》为代表的一些相对"冷僻"的作品不同,关于《红高粱家族》前人论述已经太多。研究界普遍认为《红高粱家族》在"意义"层面上形成了当代文学史上的"断裂"(1)。《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奇死》五篇小说集结而成。

  • 标签: 红高粱 当代文学史 余占鳌 莫言 高粱酒 英雄形象
  • 简介:近三年时间,我一直在研究先秦文学的演变历程,终于在近期完成了先秦文学的书稿,随后,我可以重回汉魏六朝乃至隋唐时段的文学史研究。通过先秦文学的研究,使我清晰地感受到了汉魏与先秦文学之间的关系。对两汉文学的演变历程及其艺术成就,建立在对先秦时代文学演变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对两汉文学有一个宏观的、鸟瞰式的清醒认识。

  • 标签: 汉文学 先秦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汉魏六朝 礼乐制度 艺术成就
  • 简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有关延安文艺的文学叙述,凝聚了不同时期研究者对延安文学的认知情况,也是现当代文学写作的前期成果。其中,有关史学命名、史料甄选、作家与文本阐释、叙述视野与方式等,都因合作和独著之别、历史意识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且逐渐沉积在当前著述中,成为我们当下文学阐述的前提之一。

  • 标签: 延安文艺 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简介:从体例框架、研究视角、史料角度入手,阐述了蒙古族地域文学的编写特征。蒙古族地域文学的编写者以地域文学发展演变为线索,时代为序,体裁为纲,展现了各地区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鉴于地域文学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地域文学研究应突出各地区文学之间的差异及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时需要开拓研究方法和内容。

  • 标签: 地域文学史 蒙古族 史料民族性 地域性
  • 简介:《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自发表以来不断被人们关注、研究。不论从时代白话散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父子亲情这一人类永恒母题的内容上看,《背影》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标签: 《背影》 朱自清 文学史意义 白话散文 父子亲情
  • 简介:金台俊的《朝鲜小说》是韩国最初的白话小说,其创作受到胡适的《白话文学》的影响。在文学的构筑上,胡适与金台俊都选择了进化论史观,认为本国文学的发展具有自发性,从而否定了移植文学论。但关于自发性进化论史观,韩国却存在着传统汉文学的问题。是否将传统的汉文学纳入韩国文学,是韩国知识界不断讨论的问题。而金台俊则借用了日本的“第二义”概念,以“第二义”的形式将传统汉文学认定为韩国文学。中国虽不存在“汉文学”问题,但“五四”以来,旧文学一直处于被批评的地位。《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胡适在其作品中则肯定了旧文学的价值。在经历了对新文学运动的反思后,中韩两国知识分子又对传统文学的价值进行了新的判断。

  • 标签: 朝鲜小说史 白话文学史:传统文学 进化论史观
  • 简介:在中国传统的史书中,对人物的记述总是受到史家的重视。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具体到文学这一专门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便主要是作家。如何对作家进行选取、介绍与编排,是每一部文学著作都绕不开的问题。德国汉学家顾彬的《20世纪中国文学》(后文简称《顾》)也不例外。《顾》的现代文学部分中,其编排体例虽然是作家、文体和文学思潮并存,但整体上仍是以一个个的作家为线索串联起来的。

  • 标签: 文学史书写 中国文学史 20世纪 顾彬 郁达夫 “论”
  • 简介:在当前学科分割日益固化的形势下,文学与思想的研究各有侧重,但在作者看来,它们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联,而且文学通过自身的“再现性”与“想象性”可以在文本中呈现其他学科的观念。由此,作者提出文学侨易学这一方法论概念,研究文学世界里的观念侨易现象,在纷繁复杂的文学世界里、数量庞杂的文学作品中,择出最具意义的诗思作品并追及其后之诗哲人物。将其适当地填入到思想叙说的谱系之中,为文学与思想之间的联通提供有效的路径。

  • 标签: 文学侨易学 观念侨易 思想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文学批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展开研究型教学不失为-条可行的路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紧扣核心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来灵活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双向的师生互动中查阅文献、思辨分析以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 标签: “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学 研究型 探索